什么樣的旅行,能讓你樂此不疲、甘愿花上十幾萬甚至幾十萬?是環游世界?豪華郵輪?頂級美食之旅?
都不是。是一場去找鬼的旅行。
是的,你沒看錯。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一群人,專門掏錢去“被嚇”。他們走進鬧鬼的舊醫院,住在靈異頻發的老旅館,甚至愿意花上大價錢,去參加一場“全黑無光、只聽鬼叫”的深夜探險。
而他們,不但不怕,還樂在其中。
現年41歲、來自康涅狄格州的注冊護士阿什莉·懷斯曼(Ashley Wiseman)就是其中一人。
她已經追尋鬼魂旅行了六年,但她真正害怕到被嚇哭的,是2018年在佐治亞州薩凡納的一棟建于1821年的建筑內的一次旅行。
![]()
那是一個組織好的周末“獵鬼”之旅。懷斯曼去的是薩凡納歷史悠久的市中心,參觀曾是月河釀酒公司(Moon River Brewing Company)所在地的建筑。當她走上這棟樓的二樓——那里曾是市政旅館(City Hotel)的時候,真正的崩潰開始了。
她說自己聽到了身后傳來無形腳步聲,隨后看到了一位“看起來非常衰老的老婦人”。接著她又看到一個角落里站著模糊的黑影,她瞬間意識到,“有什么不對勁的東西正在醞釀。”
幾秒后,她描述說,一個沒有面孔、充滿瘋狂能量的“黑暗物質”從一扇門口沖了出來,她覺得它是帶著傷人意圖出現的。
“要知道,我是一個講科學的人,但那次真的把我嚇哭了。”
盡管那次經歷讓她驚恐萬分,懷斯曼仍繼續沉迷于探索那些離奇和神秘的事物。她估算自2012年以來,已經為大約80次與“鬼魂”相關的旅行花費了超過10萬美元。
![]()
而她并不是唯一一個熱衷于此類體驗的人。
懷斯曼是“靈異旅游者”的一員,這是一個非正式群體,常被稱作“恐怖探險者”(spooky explorers)。他們并不滿足于走馬觀花地參加一個城市的兩小時鬼屋之旅,而是將整個假期圍繞“追鬼”規劃,花下不小的金錢和時間,希望與不可解釋的現象不期而遇——甚至希望被嚇得魂飛魄散。
自2000年代初非腳本類靈異電視節目興起以來,加之靈異題材油管頻道和播客的爆炸式增長,“鬼”已經成為一門好生意。
這些“鬧鬼地”并不都是布滿蜘蛛網的荒樓廢宅,也包括裝修考究的酒店,例如科羅拉多州埃斯特斯公園的斯坦利酒店(《閃靈》的靈感來源)
![]()
或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勛爵酒店(大蕭條時期至少發生過20起死亡事件,傳說中住著一位名叫“莫莉”的小女孩幽靈)
![]()
這些旅者的動機多種多樣:有人想與“另一個世界”建立聯系;有人享受與志同道合的人交流的過程;有人純粹追求那種在著名鬼屋被嚇到尖叫的刺激感。
用懷斯曼的話說,這是她追求刺激的方式。
她不僅會帶著母親一同前往,還曾在一次愛爾蘭的旅行中結識了男友,果然是全家都愛鬼。
同樣有此癖好的,還有大衛和阿麗西亞·萊昂哈特(David and Alysia Leonhardt),分別52歲和49歲,是來自明尼蘇達州羅賓斯代爾的會計師夫婦,自2013年以來,他們已前往超過30個“鬧鬼地”。
起初,這對夫婦只是想在孩子們長大后尋找一些新鮮的旅行方式,但隨著時間推移,靈異旅游“套牢”了他們。
這對夫婦開車穿越美國各地,每年大約花費5000美元用于旅行費用和購買靈異探測設備。
其中一些特別詭異的地方,還讓他們多次造訪。例如在2020年,他們進行了一次瘋狂的旅行,在10天內調查了6個靈異地點,其中一晚他們住在愛荷華州麥克斯韋的法拉爾學校(Farrar School)。
![]()
據說,這個地標式建筑中居住著一個名為“校長”(The Principal)的巨大而兇狠的黑影。萊昂哈特夫婦那晚聽到詭異的口哨聲在建筑中回蕩,還看到一扇門猛烈地震動,但門背后并無任何東西。他說,這次經歷成為他們之后多次重訪法拉爾的原因之一。
這種令人興奮的“鬼獵”過程,正是靈異旅者不斷回歸的主因。
來自路易斯安那州曼德維爾的保羅·羅伯茨(Paul Roberts),56歲,也曾9次探訪洛杉磯圣佩德羅社區的華納大劇院(Warner Grand Theatre),他說他在那里感受到的“能量”總是特別友好、開放。
![]()
但在內華達州弗吉尼亞市的金山酒店(Gold Hill Hotel and Saloon)就不是這么回事了。
那晚他住在“礦工小屋”里,那里靠近黃夾克礦(Yellow Jacket Mine)舊址的木制井架——1869年發生的一場火災造成至少35名礦工死亡。
據他說,那晚他遭遇了實體攻擊。這段經歷讓他“震驚、害怕、迷惑……多年后仍感到慶幸發生過。”
“我喜歡這種冒險,與靈體互動的刺激,那種確認‘我們身邊確實有另一種能量存在’的體驗。”
他估算自己在靈異旅行上的總花費超過了2.5萬美元。
![]()
對此,著有《尖叫:恐懼科學的冒險之旅》(Scream: Chilling Adventures in the Science of Fear)的社會學家瑪姬·克爾(Margee Kerr)表示,人們對靈異探險的熱愛,在科學上是完全說得通的。
雖然這種體驗與坐過山車或參觀鬼屋類似,但她指出,靈異探險融合了“戰斗或逃跑”的本能反應與“捉迷藏式”的游戲氛圍,這是它獨特的地方。
“這種高喚醒狀態會引發我們交感神經系統的活躍,從而激發‘戰斗或逃跑’的本能反應。而且情境本身也像是一場‘搜索與發現’的游戲,這是我們從小就熱愛的模式——我們喜歡等待獵物出現的過程,以及發現時的刺激。”
![]()
當然,有些人對鬼的偏愛是來自家族遺傳。
36歲的尼科爾·博尚(Nicole Beauchamp)來自密歇根州灣市,從小在父母的引導下就培養了對“鬼怪”的興趣。自2009年起,她加入了前往英國、法國和西班牙的靈異主題郵輪之旅,并每年進行大約三次這樣的靈異旅行,常常重返新奧爾良、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和西弗吉尼亞州的韋斯頓等地。
其中最讓她難忘的一次經歷,發生在“橫貫阿利根尼瘋人院”(Trans-Allegheny Lunatic Asylum),一所從1864年運營至1994年的歷史精神病院。
![]()
她回憶說,當時和另一位調查者獨自走在老年病區的黑暗走廊上。她大聲問:“這里有人嗎?”
“然后,突然我們聽到類似上百輛擔架車和醫療推車朝我們沖來的聲音。”
“震耳欲聾,就好像真的有什么東西要撞過來了。”
她打開手電筒后,聲音立刻消失,但她的錄音設備記錄下了輪子滾動的聲響。
不過,在大衛·斯隆(David L. Sloan)看來,這種經歷讓那些曾在電視上看到靈異節目的人,終于有機會親自面對自己的恐懼。
斯隆是作家,同時是“鬼魂基韋斯特”(Haunted Key West)的創辦人。他在東馬特羅堡博物館組織靈異之旅,那里展示著“羅伯特娃娃”,一只穿著水手服的著名“靈異玩偶”,有人相信它能自行移動、惡作劇,甚至給不尊重它的人帶來厄運。
![]()
斯隆表示,每晚幾乎都有回頭客來參加他的靈異巡游:“過去五年中,有大約60人每年都來參加我們的VIP巡游。他們對鬼魂現象非常狂熱。”
“我覺得人們想知道死后會發生什么。我們都有對‘下一步’的好奇,而這些旅行為他們提供了探索的機會。”
好吧,雖然不是每次探險都有“鬼”,也不是每次錄音都有“異響”,但這些旅者會告訴你:“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坐在黑暗里,耳朵豎起,心跳加快——你在等待什么發生,也想要它發生。”
這種“等待未知”的快感,大概就是靈異旅游的精髓。
愿這個萬圣節,你也能找到“心跳加速”的方式啊!
Ref:
https://edition.cnn.com/2025/10/30/travel/paranormal-tourism-haunted-places-fans
文|閃電
![]()
點「贊」「在看」為我們打call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