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亞出生在圣彼得堡,她媽媽懷孕的時候經常看李小龍的電影,家里人都笑著說她媽媽搞胎教太厲害,但誰也沒想到這個孩子后來真的和中國結下緣分,索菲亞七歲時在博物館遇到一隊中國游客,其中一個游客送給她一支筆,那支筆雖然不值什么錢,但對索菲亞來說卻是第一次親手接觸到來自東方的東西,索菲亞沒有學過中國歷史,也沒有讀過中文書籍,但從那時起心里就存下了一個模糊的中國的印象。
![]()
高中畢業時,李華被保送到印刷工程專業,這個安排聽起來很穩妥,但她心里并不高興,她真正想學的是語言和文化,而不是每天和油墨打交道。在大學里,她遇到幾位中國留學生,一開始覺得開心,但很快發現他們說的中文她聽不太懂,那種被排除在外的感覺讓她特別難受。她沒有告訴朋友,自己悄悄去孔子學院報了名,開始啃課本、練口語,堅持了整整一年,只是為了能聽懂他們在聊什么。這不是出于興趣,而是她為自己找到的一條出路。
![]()
2011年,安娜第一次來到北京,只待了一個月時間,離開之后心里卻一直惦記著這個地方。2013年她再次來到北京,這次是為了談一場戀愛,結果沒有成功,只好回到俄羅斯。2014年,安娜第三次來到北京,目標變得非常明確——她要考研究生,申請了首都師范大學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還拿到了全額獎學金。安娜不是為了拿學歷,而是為了能夠合法留在北京生活。她知道,只要能在這里待下去,機會就會多起來。
![]()
在讀研究生的時候,她并沒有一直坐在教室聽課,而是常常走到外面逛胡同、搭地鐵、和路邊擺攤的人聊天,她想真正了解中國人平時是怎么過日子的。等到畢業之后,按理說應該去教中文,但她卻選擇進了旅行社,專門負責安排中俄之間的旅游業務。這份工作雖然和她學的專業不太一樣,但很實用。她會俄語,也會中文,還能講清楚中國人的生活習慣,所以很多客戶都愿意找她幫忙。2018年她在一次朋友聚會上認識了現在的丈夫,兩個人都喜歡旅行,聊得很投緣,慢慢就在一起了。到了2019年10月,他們結了婚。這件事很有意思,她并沒有刻意去找一個中國伴侶,而是在逐漸融入這里生活的過程中,自然而然遇到了合適的人。
![]()
很多人認為外國人到中國,要么為了工作掙錢,要么為了談戀愛,但索菲亞走的是另一條路,這位俄羅斯姑娘靠漢語開啟了在北京的生活,她沒有依靠家庭背景,也沒有依賴運氣,完全是自己一步步走出來的,她放棄原來學的專業,選擇一門不太熱門的語言,三次來到北京,一次比一次更堅定,索菲亞的故事其實很簡單,想要留下,就要找到自己的價值,語言是工具,文化是橋梁,而北京成為她愿意安家的地方,索菲亞不覺得自己有多偉大,也不認為經歷多么特別,只是想著既然喜歡這里,那就試試看能不能把心愿變成現實。
![]()
她現在住在朝陽區,早上會去買豆漿油條,晚上就刷刷抖音看看搞笑視頻,她老公是北京本地人,每到周末兩人經常開車去郊區轉轉,她說有時候走在街上聽到別人說普通話,也不會覺得陌生,反而心里有種感覺,覺得這地方就是她的地方,她沒想過要完全變成中國人,但也不再覺得自己是個外人,這種身份上的變化不是別人給的,是她自己一點點爭取來的,她沒有寫書,也沒有拍紀錄片,只是過自己的日子,順便讓別人看到,原來外國人也可以這樣在中國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