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地區的烽煙尚未平息,以色列本地的車市卻已經大局初定。
不久之前,隨著最新的市場數據傳回到國內,中國汽車品牌再度傳出捷報——積數年之功,終于“攻陷”了以色列市場。
![]()
零跑位于特拉維夫的門店
根據目前最新的9月戰報,包括以奇瑞、比亞迪為首的一眾中國汽車品牌,已經憑借新能源產品的威力,在這個中東地區最為激進推進汽車新能源化的地區市場內,占據49.5%的市場份額,已經占據“半壁江山”,成為了當地市場的統治力量。
以色列汽車市場的逆轉
這場令我們頗有幾分出乎意料之感的變故,實際幾個月前已經開始醞釀。
今年5~6月間,受中東地區局勢的影響,以色列本地汽車零部件供應鏈以及市場信心,遭受到了極其嚴重的沖擊,直接以色列市場的新車銷量在6月跌至17025輛,同比跌幅達到了34.4%之多。
![]()
這些外部因素導致了今年6月以色列汽車市場的巨大跌幅
在整體市場大幅度下滑這一背景下,不同的整車集團以及品牌間,其市場表現卻呈現了加速分化的趨勢。
豐田、起亞、斯柯達等以往占據市場主要份額的傳統品牌,市場份額在此前不斷走低的基礎上,又表現出了斷崖式下滑。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則是中國品牌的亮眼表現。
![]()
2025年5月的數據可見上表。到了6月,豐田品牌的總體銷量為2310輛,市占率13.6%。盡管依舊站穩第一的位置,但與3月曾經高達4001輛的成績相比,降幅達到了42.25%。同樣的,在以色列市場萬年排名老二的現代,也從3月的3630臺,直接跌到了6月的1787臺。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品牌的大踏步前進。奇瑞品牌的銷量從3月的1219輛,逆勢增至6月的1829輛,在排名升至第二位的同時,市占率也首次突破一成,達到了10.7%。更是在7月地區局勢平息后,以2933輛的成績沖至榜單第一位,市占率為11.9%。同樣在7月,比亞迪品牌的整車銷量也達到了1791輛,以第六名的成績占據7.2%的市場份額。
當然,市場信心的逐漸恢復,也惠及豐田、現代、起亞、斯柯達等地區傳統強勢品牌。然而相當一部分流失的市場份額,已經無法重新回流。
![]()
最近二十年間,日系與韓系深耕以色列,長期占領市場主要份額
以目前為止的經驗,這種趨勢一旦出現,則會在后續一段時間內不斷加速。所以在8月和9月,打入以色列市場的中國汽車品牌,逐步掀起變天的浪潮。
![]()
8月份,奇瑞和Jaecoo(奇瑞的海外子品牌),分別為3571輛(第一)和1334輛(第八)的銷售成績,拿下了12.6%和4.7%的市場份額。并且以17.3%的合計占比,首次超過韓國整車集團現代(2496輛)+起亞(1969輛)的15.7%市占率。同時,賣出1802輛的比亞迪,也首次以完全新能源品牌的身份拿下了6.4%,占據第五位。
![]()
標志性的轉折出現在9月。
根據10月中旬各方匯總統計的數據,中國汽車品牌在以色列市場實現了迄今為止的首次占比逆轉。在所有市占率超過0.1%的33個在售汽車品牌中,奇瑞、Jaecoo、比亞迪、幾何C(參數丨圖片)、領克、藍圖、東風風行雷霆、長安、名爵(MG)、小鵬、江淮、零跑、蔚來等13個中國品牌,市場占比合計達到了49.5%規模。
奇瑞集團的兩個品牌以5746輛的成績,吃下了19.6%的份額。比亞迪也以2404輛的銷量拿下了8.2%的份額,站穩了第三位。
![]()
除了出口車型那幾款外,比亞迪在以色列也接到了不少商用單子,賣出過不少純電公交車
豐田的市占率降至8.9%,售出整車2595輛。曾經統治市場的現代集團,現代+起亞兩個品牌的合計3926輛,市占比降至13.4%。
如果算上第九位的東風風行雷霆(1098輛,3.7%)與第十位的領克(741輛,2.5%),位列前十位的5個中國頭部品牌,總市場份額為34%,超過其余5個海外品牌(豐田、起亞、現代、斯柯達、特斯拉)合計31.5%的占比。
截至目前,盡管尚無10月份的最新數據,但根據各方信息匯總,基本可以確定會在9月基礎上更進一步。
奪取階段性勝利的關鍵
如果不考慮2008年上汽集團與以色列汽車進口商戴維·魯賓斯基集團合作,以純進口方式對以色列市場輸出MG550(榮威550的換標型號)的舊事,那么中國車企大舉登陸以色列市場,應該是以2019年末上汽集團MG ZS EV為始。
![]()
MG4在以色列當地也算賣的不錯,實際上早在2008年上汽就率先“吃了螃蟹”——以榮威550掛MG標出口以色列
循著上汽的道路,從2022年初至2023年下半年,國內各路整車集團以及新勢力紛紛跟進,先后殺入以色列市場。
必須要承認的是,相比在當地深耕數十年的歐洲品牌,乃至于十幾二十年的日、韓品牌,進入市場只有三四年的中國品牌在資歷上可以說是不值一提。以早年的經驗來看,應該尚處于賠本賺吆喝的口碑培育階段。
但現實就是這么魔幻,僅僅三四年時間,后來的中國品牌就徹底顛覆了舊有的市場格局。分析其原因,首先必須從大環境看待。
作為中東地區的異類,以色列國本土高度缺乏化石燃料資源。截至2022年底,探明石油儲量僅約174萬桶,全國僅一處象征性的油井設施,2022年日均石油產量僅400桶。與之相比,日消費量卻高達24萬桶。
以色列國內擁有與其消耗量相匹配的石油煉化能力,但考慮到運輸成本等因素,其原油主要是從海灣當地國家采購的,從而使其成為國家安全戰略上的短板。
![]()
安裝在戈壁上的以色列光伏電站,其可再生能源項目大量引入中國成功經驗與成熟產品
而為了消除這一弱點,以色列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其中尤以汽車新能源政策最為激進——計劃從2030年起全面禁止進口新的純汽油、柴油動力汽車產品。
作為配套措施,以色列官方不但大力支持和引導各方資本在以投資建設充電樁,推動在公共場所、高速公路及新建住宅區部署充電設施,要求公共部門和政府機構優先采購電動汽車,推動公共交通電動化(如電動巴士)。
![]()
近年來,以色列政府在可再生能源體系里的投入,可謂巨大。其人均充電樁密度,已經超過了歐洲
而對于個人汽車消費,也制定了非常優惠的新能源汽車政策。規定所有在以銷售的新能源汽車,可以享受低至20%的購置稅。與之相比,燃油車的稅率卻高達83%。市場引導的力度,不可謂不大。
有鑒于上述大環境因素,在新能源技術上具有顯著優勢的中國企業,在能夠提供與歐日韓品牌相差無幾服務的前提下,自然無往而不利。比如說,奇瑞在以色列市場銷售的兩大主力之一Jaecoo 7便是基于插混車型探索06。
![]()
Jaecoo在以色列的主銷車型Jaecoo 7,其在國內掛奇瑞標,被稱為探索06 C-DM
自然,對于目前國內新能源“一哥”比亞迪,乃至于各新勢力如小鵬、蔚來,以及傳統車企培育的各種新能源品牌,以色列市場的爭奪戰,基本上算是“順風仗”。
甚至中國汽車品牌目前的優勢,也不僅僅是新能源動力形式上。
![]()
BYD ATTO3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元PLUS,其座艙和內飾也就是四年前的水平,但至今在全球市場仍就“能打”
鑒于當前國內市場的“內卷”形勢,尚有競爭力的品牌實際上都已經是至少一輪煉蠱之后養出的,各種程度的“蠱王”。拋開新能源的因素不談,而智能駕駛可能受限于各國法律法規問題,但只是智能座艙一項,國內企業也早就和各路“全球車企”實現了代差——可能還不止一代。
當然,只用大環境的“順風局”以及國內的“煉蠱”,對目前中國汽車品牌在以色列的勝利一言以蔽之,似乎也顯得偏頗。實際上各家確實也盡到其所能。
就以奇瑞來說吧,其目前在以的成績,實際也是建立在此前所有的全球市場經驗基礎之上的。是綜合了此前所有的教訓后,進行了精準的產品定義、深度的本地化運營和靈活的市場策略共同作用的綜合結果。
首先是確立了以SUV車型為主要突破方向,同時搭建多品牌矩陣。奇瑞主品牌主打性價比策略,而Jaecoo子品牌設法進行差異化運作。兩個品牌互補不足,覆蓋不同價位和風格的SUV市場。
在產品選擇上,采取因地制宜的態度。不但在車型外觀上挑選符合當地審美的設計,同時針對以色列當地干旱炎熱,且晝夜溫差巨大的氣候特點,進行了專門的優化。
現階段,中國汽車產業,正處于“走出去”的關鍵時期。在國內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多數品牌都發愁利潤的情況之下,卷出去無疑是個比卷自己更加靠譜的選擇。
![]()
出去卷,總好過窩里斗
然而國際市場畢竟風云詭譎。特別是在當前這種逆全球化的大趨勢下,中國車企作為全球汽車市場的新晉晚輩,現實處境其實是從一片紅海踏入一片更大的紅海。
現實就是如此殘酷,但強者卻不該抱怨環境。
前路之上,挑戰處處存在,而且隨時隨地。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國家,不同的處境,使得這條出海之路將隨時保持著一種動態的不確定性。這就比如最近三年內,中國車企在俄羅斯市場走過的拐點,又如同墨西哥市場最近五年的起起落落。
然而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唯有將觸角伸向足夠廣闊的天地間,最終才能從全球的視角上,將所有的這些起伏歸納到一種宏觀的平衡之下。
![]()
以色列市場雖不算大,但其高標準和獨特性使其成為檢驗品牌全球競爭力的“試煉場”。在此地的成功,為中國車企進軍更廣闊的全球市場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信心和示范效應。
這條全球所有車企巨頭們都曾經歷過的必由之路,正在召喚著來自中國的新晉玩家。只有勇敢踏上去,并最終一路走下去,才能實現真正的強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