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本文所述內容均基于權威信息來源,相關參考資料詳見文末。
在西伯利亞的奧伊米亞康,氣溫曾降至-71.2℃,這種極寒足以讓堅硬的鋼鐵變得脆弱并斷裂。人類若想在此極端環境中生存,必須依賴懸浮式建筑與持續加熱的管道系統,構筑起對抗嚴寒的冰封堡壘。
![]()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套維系全村人生存的技術體系,竟忽視了近半數居民的基本需求——當地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承受著遠超男性的艱難,尤其是在應對生理周期和如廁問題上,困境尤為突出。
懸浮在永凍層上的村莊
為了防止房屋熱量融化下方的永久凍土而導致地基塌陷,村中所有住宅都被架設在粗如碗口的木質支柱上,離地超過一米,形成獨特的“懸浮村落”景觀。
![]()
供水與供暖管線同樣無法埋入地下,只能鋪設于地面之上,并用雙層木箱包裹保溫棉進行防護,沿線每隔一段距離便設有加熱點,確保水流不被凍結。
老伊萬守護這些加熱點已近三十年,每天凌晨三點便要迎著刺骨寒風出門添煤。他常說:“一旦管道凍裂,整個村子就斷了命脈。”
有一年冬季因煤炭補給延誤,一段主管道在短短半小時內爆裂,維修隊伍冒著極寒搶修三天才恢復通水。那段時間,附近幾戶人家只能靠融化積雪做飯,洗臉后的水剛倒出便瞬間凝結成冰塊。
即便身處室內,生活也談不上舒適。墻體由三層木板夾著保溫材料構成,外層還覆蓋羊毛氈,窗戶更是裝有三層玻璃,但冬季屋內溫度仍難以突破10℃。清晨醒來,窗面布滿厚重冰花,需用熱水沖洗才能勉強看清窗外景象。
僅有少數家庭安裝了室內廁所,卻始終處于高度戒備狀態——每次使用后必須立即傾倒一大桶沸水沖洗,否則污水會在管道中迅速結冰,造成堵塞甚至倒流。
![]()
曾有一戶人家疏忽未及時沖熱水,最終不得不鋸開整段管道更換零件,耗費相當于半月工資的積蓄。
活成行走的鍋爐
外出穿衣如同作戰準備,必須遵循“洋蔥式穿法”:貼身是羊毛內衣,接著是鹿皮制成的棉衣褲,最外層再套上防風外套;頭部裹緊狼皮帽,耳朵與下巴全被嚴密包覆;鞋內塞滿干燥稻草以隔熱,單是穿戴完整就要耗時二十分鐘以上。
![]()
村民卡佳回憶,冬天上學寫字時只能脫去最外層手套,不出片刻手指便麻木僵硬,只能不斷哈氣取暖維持靈活性。
飲食結構極度偏向高熱量食物,馴鹿肉與馬肉熬成濃湯,生食的凍魚切成薄片直接入口,只為快速補充能量抵御低溫。
新鮮蔬菜極為稀缺,一顆白菜售價高達45元,等同于普通村民一日收入。平日維生素攝入主要依靠腌制黃瓜與蘿卜,卡佳直到十六歲都未曾嘗過幾次新鮮草莓的味道。
![]()
可對于女性而言,上述挑戰不過是生存的開端。村里超過九成的廁所為露天旱廁,僅以木板搭成簡易棚屋,連基本門板都未配備,內部溫度與外界同步,常處于零下四五十度,寒風從縫隙中肆意灌入。
男性尚能快速解決,而女性則必須脫下層層厚重衣物,暴露身體最敏感部位,在極寒中忍受劇烈刺痛。
卡佳幼年曾隨母親前往廁所,親眼目睹母親皮膚因低溫迅速泛紅,回家后需長時間用溫水敷才逐漸恢復知覺。
![]()
為減少受苦頻率,許多女性選擇嚴格控制飲水量——白天幾乎滴水不進,睡前更是絕不碰水。久而久之,尿路感染與腎結石成為常見病癥。
經期的到來更是一場煎熬。衛生巾吸收血液后會立刻凍結成堅硬冰塊,緊貼肌膚帶來冰冷與疼痛,且極易發生側漏。
多數女性轉而使用自制布條替代,每次使用前需在爐火旁反復烘烤升溫,但一旦走出家門幾分鐘便會徹底變涼。
![]()
清潔環節同樣令人難堪。水資源極度緊張,融雪水優先用于飲用與烹飪,幾乎沒有余量清洗布條,往往只能用少量熱水匆匆沖洗后重復使用。
有一次卡佳正值經期遭遇停水,被迫用冰雪融水處理,雙手凍得通紅腫脹,劇痛讓她忍不住落淚。
被系統排斥的孕育
![]()
懷孕與分娩更是步步驚心。村中僅設有一間簡陋診所,缺乏基礎產檢設備,所有孕婦必須在預產期前兩個月啟程前往數百公里外的雅庫茨克待產。
這段旅程堪稱生死考驗:路面常年覆冰,車輛只能緩慢行駛,若遇暴風雪便只能滯留在沿途臨時木屋中過夜。卡佳的表姐去年懷孕途中遭遇惡劣天氣,被困整整三天,險些導致胎兒凍傷,至今回想仍心有余悸。
![]()
即使順利誕下嬰兒,育兒壓力仍未減輕。新生兒皮膚嬌嫩,尿布一旦潮濕必須三分鐘內更換,否則極易引發凍傷。
母親們整夜守候在爐邊,平均每晚需更換七八次尿布,長期睡眠不足幾乎成為常態。卡佳的姑姑坦言,女兒小時候她整日眼布血絲,連吃飯都要抱著孩子。
這些苦難通過母女代際相傳。卡佳十二歲初潮來臨時,母親拉著她傳授經驗:如何挑選布料、如何加熱、如何節約用水清潔。她輕聲叮囑:“在這片土地上,女人要學會忍耐。”
但卡佳心中始終困惑:為何在設計房屋與鋪設管道時,無人考慮女性的實際需要?為何不能建造帶供暖設施的封閉式廁所?
結語
如今全球氣候變暖正加速永凍層融化,部分民居因地基失穩開始出現裂縫,一些人期待氣溫上升能緩解生存壓力。
但卡佳清楚,那些深植于日常中的痛苦記憶,并不會因為天氣轉暖而自動消失。
![]()
未來西伯利亞將如何改善當地居民特別是女性的生活條件?是否有更人性化的解決方案?歡迎在評論區分享您的見解。
參考資料:海外網《俄羅斯西伯利亞一村莊測得極端低溫:-67℃》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