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潮來襲,雪花飄落,北方大地正式進入一年一度的供暖季。從東北雪原到華北平原,從城市高樓到鄉村農舍,千家萬戶的暖氣片逐漸升溫,點亮了冬日里的第一抹暖意。
在這份溫暖背后,是一場涉及能源生產、運輸、儲備與調配的國家級“大考”。國家能源局最新通報顯示:今冬全國最高用電負荷較去年有所增長,但得益于提前布局、多管齊下,電力供應總體有保障,北方清潔取暖能源供應預計運行平穩。
能源“組合拳”:煤、氣、電、清能齊發力
為確保億萬家庭“溫暖過冬”,我國打出了一套扎實的能源保障“組合拳”:
- 生產端穩產增產
煤炭、天然氣等傳統能源保持穩定供應,同時風電、光伏、核電等清潔能源“各顯其能”,在極寒天氣中補充電力缺口。多地“風光儲一體化”項目已投入運行,提升綠電調峰能力。 - 運輸網全面升級
鐵路系統發揮重載鐵路優勢,保障“西煤東運、北煤南運”通道暢通;電網完成多項改造工程,提升輸電效率;全國輸氣管網持續織密,“全國一張網”格局基本形成,實現資源靈活調配。 - 儲備量歷史高位
截至入冬前,全國統調電廠存煤超過2億噸,處于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地下儲氣庫實現“滿庫入冬”,高峰期可日均供氣超1.5億立方米,為極端天氣提供堅實緩沖。
清潔取暖:從“燒煤爐”到“綠色暖流”
近年來,北方地區持續推進“清潔取暖”改造,減少散煤燃燒,改善空氣質量。電采暖、天然氣壁掛爐、地源熱泵、生物質鍋爐等多種方式并行,讓“溫暖”更環保。
在北京、河北、山東等地,許多農村家庭已告別煙熏火燎的土炕,用上智能溫控的空氣能熱泵;在內蒙古,風電供暖項目將凜冽的北風轉化為室內暖流,實現“綠電取暖”。
產業圖景:超3.2萬家取暖企業,冀魯領跑
支撐這場“溫暖行動”的,是龐大的產業鏈和數以萬計的企業。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續的取暖相關企業已超3.2萬家,涵蓋鍋爐制造、暖通設備、新能源供熱、燃氣供應、電力服務等多個領域。
從區域分布看:
- 河北省、山東省企業數量位居前列,兩省總和超1.07萬家,占全國總數的32.7%,成為北方取暖產業的核心地帶;
- 浙江省、陜西省、江蘇省緊隨其后,分別在暖通設備出口、西北能源供應、智慧供熱系統等方面形成特色優勢。
河北任丘、山東青島等地更是聚集了大量暖氣片、熱泵、壁掛爐生產企業,產品遠銷全國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結語:每一度溫暖,都是民生的重量
當室內溫度計指向20℃,孩子在地板上奔跑嬉戲,老人坐在窗邊曬太陽,這份看似尋常的溫暖,實則來之不易。它背后是能源工人的徹夜值守,是鐵路司機的千里奔襲,是技術人員的精準調度,更是國家對“民生無小事”的莊嚴承諾。
3.2萬家企業的運轉,2億噸煤炭的儲備,15萬公里輸氣管網的守護——這些數字,最終都化作千家萬戶窗上的霧氣與笑臉。
這個冬天,愿每一扇亮著燈的窗戶里,都有不被辜負的溫暖。因為在中國,供暖,從來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是最基礎、最動人的民生工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