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結論:別爾哥羅德大壩不是烏克蘭 “沒事找事炸著玩”,而是俄羅斯把戰爭燒到本土邊緣,還把民用設施改成軍事跳板,烏軍只是先動手拆掉 “導火索”,避免洪水沖得更快。整個事件從現場到外交,莫斯科都在演苦情戲,可惜觀眾早看穿了劇本。
![]()
先看大壩的 “真相”。10 月 25 日清晨,俄別爾哥羅德州長格拉德科夫在社交平臺發短視頻,說烏軍遠程火力擊中水庫大壩,壩體出現裂縫,下游約 1000 人需撤離。他一邊呼吁緊急疏散,一邊補了句 “烏軍可能再補刀徹底炸壩”。視頻里水嘩嘩流,鏡頭卻切得飛快 —— 既沒給全景,也沒拿尺子量裂縫寬度,全靠旁白渲染 “災情”。
可眼尖的當地人拍到的畫面完全不同:下游水位只漲了十幾厘米,街道依舊干爽,連地下室都沒進水。這 “洪水狼來了” 的味兒,實在太沖。
再看烏軍為什么動手。從地理上看,別爾哥羅德水庫位于北頓涅茨克河上游,距哈爾科夫州邊境不到 40 公里。俄軍一直把大壩的公路當成 “隱蔽補給通道”,往前線運燃料、彈藥,還在庫區碼頭堆放浮橋器材,隨時準備強渡。烏軍情報顯示,一旦俄軍利用大壩搶修備用渡口,庫皮揚斯克和紅利曼方向的補給線就會多一條 “后門”,烏軍的反攻空間將被擠壓。
![]()
更關鍵的是,俄方近兩周用無人機轟炸哈爾科夫州能源設施,導致 30 萬戶輪流停電,大壩下游的烏控村鎮也被淹過耕地。基輔決策層算得很清楚:與其坐等俄軍利用大壩機動,不如先炸出可控缺口,讓庫區水位下降 —— 既癱瘓俄軍渡場,也把洪水風險提前釋放。于是 10 月 24 日夜,烏軍遠火部隊用兩枚制導火箭擊中溢洪道,掀開一條混凝土縫,水開始有序下泄,沒有潰壩,更沒有 “人造海嘯”。簡單說,烏克蘭要的是 “泄壓 + 斷交”,不是制造災難。
與此同時,俄烏將帥還在前線 “賽跑”。10 月 24 日,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出現在紅利曼 - 庫皮揚斯克段,戴著標志性鴨舌帽鉆進地下指揮所,第一句話就是 “補給車隊必須趕在下雨前到達,否則別怪我不客氣”。幾乎同一時間,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也摸到頓涅茨克中央集群陣地,給團長訓話:“紅軍城方向必須拿下,否則冬季防線就白挖了。”
兩條新聞拼在一起,就是典型的 “你拆我后路,我斷你前路”:烏軍炸壩遲滯俄軍左翼,俄軍想靠紅軍城突破烏軍右翼,雙方都在跟天氣和士氣搶時間。
再看莫斯科的 “譴責水分”。法律層面,俄烏互認對方為交戰國,但俄羅斯至今不承認這是 “戰爭”,只叫 “特別軍事行動”—— 按他自己的邏輯,戰場上的基礎設施就是軍事目標,挨了打卻喊 “恐怖襲擊”,純屬自己打臉。
人道層面更雙標:俄方稱“千名居民受威脅”,可同一周,俄空天軍向第聶伯羅市發射 51 枚導彈,炸毀民宅、幼兒園和婦產醫院,造成平民死亡,卻絕口不提 “戰爭罪”。這種雙重標準,把 “譴責” 貶值成了宣傳口號,連俄國內博主都吐槽:“如果大壩真那么脆弱,當初就別把它當彈藥倉庫用。”
還有人擔心烏克蘭會失去國際同情,但現實是西方援助節奏根本沒停。大壩消息一出,波蘭連夜起運十輛輪式自行火炮,德國議會預算委員會加速審議新一批 “IRIS-T” 防空系統,愛沙尼亞干脆把全國庫存的 122mm 炮彈打包送抵波蘭港口。歐盟外交代表在記者會上說得直白:“烏克蘭打擊的是被俄方軍事利用的目標,我們有義務幫助基輔減少平民風險。”
換句話說,只要烏軍能證明 “先警告、再精準打擊、后可控止損”,盟友就不會將其等同于無差別轟炸。更何況,俄軍在卡霍夫卡大壩制造的真正潰壩慘劇還歷歷在目,誰才是 “水淹平民” 的慣犯,國際社會心里都有桿秤。
至于戰場走向,炸壩只是小插曲,烏軍真正的算盤是拖慢俄軍冬季攻勢 —— 讓對手把工兵和浮橋設備分散到別爾哥羅德沿岸,減弱其在頓涅茨克主突方向的兵力密度。扎盧日內在前線說得很明白:“我們要的不是一寸土地,是消耗他們的機動預備隊。” 而格拉西莫夫想用紅軍城速勝,對沖本土遭襲的政治尷尬,為普京明年 3 月大選前遞上 “勝利成績單”。
雙方都在加碼,卻也都留有余地:烏軍沒把大壩徹底掀翻,俄軍也沒動用戰略轟炸機對烏境實施地毯轟炸。這種 “可控升級” 的默契,源于雙方都清楚 —— 一旦大壩全線崩潰,洪水不分俄烏,會一起卷走彼此的彈藥、選票和生命。
所以別爾哥羅德大壩事件,說到底是戰爭邏輯的縮影:俄羅斯把后方民用設施變成前線工具,就別怪烏克蘭把它當靶子;普京想借 “本土遇襲” 演悲情民族主義,結果觀眾早換了臺,只剩自己喊疼。至于 “戰爭罪”“恐怖襲擊” 這些大帽子,克里姆林宮不如先留給鏡子里那位 —— 在卡霍夫卡、馬里烏波爾、巴赫穆特留下無數廢墟的人。
烏克蘭只是先動手,拆掉了自家院墻外的 “導火索”。至于洪水會不會真的淹沒誰,歷史賬簿上寫得清清楚楚:誰先用民用設施當 “人體盾牌”,誰就該為最終的 “決口” 負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