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4 日、25 日兩天,烏軍前線傳回的消息讓人頭皮發麻:俄軍在波克羅夫斯克方向,把一群群女兵往槍口下推。
![]()
俄軍第 506 摩步團甚至貼出廣告,以 “月薪 2000 美元” 招募女性突擊隊員 —— 說白了,就是招敢死隊。烏軍無人機拍到的畫面里,兩名俄女兵的尸體橫在戰壕邊,頭盔壓得再低也遮不住馬尾辮,旁邊散落的步槍彈匣還是滿的,她們連開第二槍的機會都沒有。
![]()
這事兒聽著像爛片劇本,卻在烏克蘭東部真實發生。烏軍第 110 旅的士兵說,最初他們也愣住了:對面沖上來的散兵線里,居然有女人的尖叫聲 —— 不是慘叫,是給自己壯膽的嘶吼。后來打掃戰場才發現,這些女兵的防彈衣里塞著衛生巾當內襯,褲兜里裝著孩子的照片,背后用馬克筆寫著 “為了家”。
誰把她們逼成這樣?答案很簡單:普京的動員機器沒油了,只能把最后能擰出來的 “螺絲釘” 全釘上去。
![]()
俄軍第 506 團老兵泄露的錄音里,連長訓話時赤裸裸地說:“你們女的死了,撫恤金發得更快,家里還能拿雙份兒。” 翻譯成人話就是:你們命更便宜,更適合當炮灰。
更離譜的是,這些女兵的任務不是站崗、不是醫護,而是最 “吃人” 的滲透、爆破、人肉偵查 —— 分三波沖鋒:第一波沖上去踩雷,第二波撿第一波的槍繼續沖,第三波換上烏克蘭平民衣服,混進撤退隊伍給后方炮兵報坐標。
烏軍反偵察小組這兩天在頓巴斯,就逮到兩個穿花棉襖、畫著烏克蘭妝容的俄女兵。搜出來的手機里,全是剛拍的烏軍陣地坐標,還沒來得及發出去。
![]()
有人可能會問:俄羅斯男人都死光了嗎?數字擺在那兒:開戰至今,俄軍累計傷亡 113 萬,過去 24 小時又添 910 具尸體。兵員池子里能撈的都撈完了 —— 囚犯、外籍窮人、退休老兵,現在輪到女人。
普京在莫斯科開的 “國防婦聯大會” 上,還假惺惺地說 “女性是俄羅斯靈魂的守護者”,轉身就把她們塞進沖鋒舟,往烏軍機槍口送。最諷刺的是,俄羅斯一邊罵烏克蘭 “把拉美女雇傭兵當炮灰”,一邊在國內貼海報:“漂亮女孩兒們,想幫祖國嗎?來前線體驗真槍實彈。” 雙標玩得溜到飛起。
烏克蘭這邊確實也有 7 萬多女兵,但 5500 名前線女兵全是自愿簽的合同,七成做醫護、通信、無人機操作,真正 “填線” 的不到 2000 人,而且男女混編,從不會單獨把女人抽出來當 “純送死隊”。
俄軍的玩法卻反過來:把女兵單獨編組,明擺著告訴前線指揮官 “這批人可以隨便用,死了不扣分”。
25 日凌晨,烏軍第 425 突擊團在托爾斯克村剛打退一次夜襲,俘虜里又出現兩名俄女兵 —— 一個 19 歲,一個 21 歲,都是西伯利亞偏遠州來的。年紀小的那個胳膊被彈片削掉一半,躺在擔架上還問護士:“我能不能給媽媽打個電話?就說我去很遠的地方出差。” 審訊軍官后來坦言,聽完當場把耳機摔了:“這他媽是戰爭罪,不是戰爭。”
普京的邏輯簡單粗暴:女人生孩子,孩子長大再當兵,循環著把血流到烏克蘭,直到流干最后一滴。可惜戰場不是算盤,烏軍無人機操作手 “蜂鳥姑娘” 在無線電里只有一句話:“來多少燒多少,管你男的女的,只要是侵略者。”
24 日那天,她一人操控三架無人機,把一支 12 人的俄女兵突擊隊全部 “點名”。最后一名女兵躲在彈坑里舉槍投降,無人機鏡頭拉近,能看到她臉上粉底混著血,手抖得連槍都拿不穩。
烏軍情報部判斷,俄軍月底前還要再送 2000 名女性突擊隊員到頓巴斯,負責撕開烏軍反坦克溝前的雷區。莫斯科的征兵辦已經不管對方有沒有服役經驗,“會開槍就行”,甚至把訓練周期從四周壓縮到十天 —— 換句話說,這些女人連怎么正確臥倒都沒學會,就被裝進裝甲車送往前線。
烏軍前線士兵只能硬起頭皮:敵人就是敵人,穿上軍裝的那一刻,性別已經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讓他們盡快失去戰斗力,免得更多人被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