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老白第231篇原創筆記
前言
昨晚,朋友突然發來信息:
“被優化了,出來陪我喝點?”
起初,我以為這是個玩笑。畢竟他的收入、人脈、成就頗為亮眼,抗風險能力應該足夠。
到場后,他的面色揭示了:原來,職場的殘酷在于它從不會提前打招呼。
酒過三巡,微醺的我倆同時醒悟:中年人最硬的底牌,從不是華麗的外在,而是不斷進化的內在。
01 情緒,是最貴的成本
德國著名醫生胡夫蘭德曾說:
“世上一切不利的影響中,最能使人功敗垂成的,往往就是過度的情緒。”
深以為然。工作了20年,最明顯的感觸就是,很多煩惱并非來自于能力不足,只是因為情緒不穩。
同事一句無心之言戳到痛處,從此形同陌路;項目一個無關大局細微失誤,從此不敢涉足。
人們常說“沖動是魔鬼”,卻忽略了,焦慮、懊惱、沮喪、內耗等所有負面情緒,都是職場最貴的成本。
畢竟,每陷入情緒一分鐘,就浪費了解決問題的一分鐘。
更可怕的是,工作的壞情緒難以排解時,不知不覺還會帶回家中。
所以,真正成熟的人明白:永遠不做負能量的奴隸,而是嘗試做情緒的主人。雖然它無法被刻意壓抑,但值得被雕琢成珍貴的防身武器。
02 手藝,是最鐵的飯碗
你發現沒?越是形勢不容樂觀的時候,越能體現一個真理: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幾十年前,人們以為“鐵飯碗”無法打破,猝不及防被浪潮吞沒。
如今,越來越多的新聞又發出警醒:
唯一可靠的飯碗,不是單位的編制,而是親手打磨出來的本事。
前些年,央視紀錄片《匠人》向世人展示了古老技藝也能融入創新,從而煥發新生。可見,時代淘汰的是崗位,而不是真正的手藝。
對我們來說,手藝并非巧奪天工的技術本身,而是將經驗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它的本質,是創造價值。
如今,少有人能在同一單位吃一輩子飯,無論是專業技術,還是興趣愛好,擁有一門過硬的手藝,才能保證你去哪里都有飯吃。
03 成長,是最硬的底牌
曾讀過一段很有力量的話:
“時代從不會因為你25、35、45歲就手下留情,但它會因為你還能學、還敢學,給你第二次甚至第三次上場的機會。”
人到中年,逐漸發福的身體,日益稀疏的發根固然可怕,但最可怕的是:停止成長。
因為,成長不是年輕時的選修課,而是貫穿終生的必修課。
職場中年人的資本,不是靠證書厚度,也不是靠關系深度,而是把“不會就學,不找借口”刻進骨子里的狠度。
中年人的成長,也不是非要與年輕人一爭高下,更在于將經驗凝聚成智慧的能力。
作家永松茂久在《三十起勢,四十破局》中寫道:“30歲才是人生的開始,如何度過30到40歲,決定了你今后人生的90%。”
每月少參加一場牌局,每天少刷半小時短視頻,無論去讀書、健身,還是陪伴家人,點滴累積,你會發現,原來底牌早已堅硬無比。
寫在最后
聊起今后打算,朋友亮出杯底:
“別人都以為我要完,我反而堅信,這是重啟人生的開始。”
由衷為他高興,我也愈發確信:
情緒穩定,才能在風雨中守住初心;手藝精湛,才能在歲月中跨越泥濘;持續成長,才能在變化中始終堅定。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