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2025湖北企業100強正式出爐。今年榜單入圍門檻從81.24億元提升至86.15億元,提升幅度為6%。營業收入總額42132億元,同比增加1.2%(509億元),有70家企業營業收入實現增長,其中35家漲幅超過10%。利潤總額1158億元,同比下降12%,有53家企業實現盈利增長,11家企業出現虧損。
資產總額首次突破10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2.1%至105629億元;其中,“千億級”企業增加3家至24家,“百億級”企業增加5家至58家。前十名均為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資產總額為58970億元,占百強企業的56%。
百強企業納稅總額達到1397億元,同比下降6%,有31家企業納稅額超過10億元。員工總數107萬人,較上年減少6萬人。有89家企業提交研發費用數據,總額為750億元。共有55家企業開展了海外業務,較上年增加2家,收入總額同比增長21%至2296億元,其中,有7家企業海外收入突破百億,較上年增加2家。
![]()
從企業性質來看,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61家,營收、利潤、納稅、研發投入總額分別為30353億元、767億元、1086億元、592億元,分別占百強企業的72.0%、66.2%、77.7%、78.9%。民營企業39家,前十名占據2席。
從產業分布來看,服務業、制造業各有41家,建筑業17家,采掘業1家。營收總額分別為14888億元、16417億元、10630億元、197億元,分別占百強企業營收總額的35.3%、39%、25.2%、0.5%。
從城市分布來看,武漢穩居第一,共有69家企業入圍,比上年度增加2家;其次是黃石9家,宜昌8家,荊門4家,潛江、襄陽、荊州各有2家,孝感、咸寧、鄂州、黃岡各有1家。
![]()
有9家企業躋身“千億營收俱樂部”,與上年度持平。排名3-9位的依次是卓爾智聯、寶武武漢、湖北聯投、九州通、葛洲壩集團、湖北交投、武漢金控。卓爾智聯(卓爾控股核心企業,首次以獨立主體申報)依舊是湖北最大的民營企業,同時奪得“2025湖北服務業企業100強”第一。
公司聚焦商貿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主業,已在農產品、黑色金屬、化工塑料等細分領域建立領先優勢,累計為超30萬家客戶提供物業、交易、倉儲、物流、金融、跨境貿易、供應鏈管理等綜合服務。旗下的中農網白糖現貨流轉量占全國總量的1/3,卓鋼鏈已服務700余個民生工程、高端制造項目,化塑匯已在遼寧、貴州、江西、山東等多個區域布局云工廠。
![]()
東風汽車去年實現營收3691.79億元,同比減少10.4%,排名第二,并蟬聯“2025湖北制造業企業100強”第一,此外還以228億元位居納稅榜首。集團旗下擁有東風日產、東風本田、神龍公司等合資品牌,以及風神、風行、啟辰、嵐圖、猛士、納米、奕派等自主品牌,覆蓋豪華、高端、主流各細分市場。
今年8月1日,東風汽車宣布正式整合奕派、風神、納米,并成立東風奕派科技。下設兩大品牌,原納米品牌將并入奕派,打造A0-D級新能源汽車,覆蓋不同細分市場;風神將作為海外市場主力品牌,打造全球化節能燃油車。根據“未來之翼”戰略計劃,到2028年將累計推出20款車型。與華為合作的首款車型(定位高端智能全尺寸SUV)將在明年正式上市。
![]()
中建三局蟬聯第一,營業收入達到4435.06億元,同比微降1.0%。其利潤總額同樣排名第一,緊隨其后的是中鐵武漢局、葛洲壩集團、省農信社、江漢油田、湖北聯投、勁牌、華新水泥、九州通、億緯動力。
研發費用同樣處于領跑位置,其次是東風汽車、中國信科、葛洲壩集團、中交二航局、中鐵十一局、華星光電、億緯動力、人福、中國一冶。上述十家企業研發總額達到416億元,占比55%。
公開資料顯示:中建三局是全國首個行業全覆蓋房建總承包特級企業,隸屬于中國建筑,成立于上世紀60年代中期,1975年調遷湖北,半個世紀以來承建了眾多重大工程項目,涵蓋交通、房建、生態環保等領域,包括荊州李埠長江公鐵大橋、武漢地鐵21號線、武漢東湖綠道、襄陽連山湖生態公園、荊州環長湖濕地修復工程、中建智能建造產業園、武漢漢芯公館、漢韻公館等。“十四五”以來,在鄂投資基礎設施、城市綜合體、建筑產業園等重點項目129個,完成投資額614億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