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抵達馬來西亞之際,中美吉隆坡談判正式結束,并且取得了新進展。不過,美財長立馬自信發言,稱中國不僅賣稀土還要賣大豆,中方代表一句話,耐人尋味。
![]()
美方貿易談判代表格里爾(左)
日前,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中美第五輪經貿談判正式結束,雙方對此次談判都做出了較高評價。分析認為,雙方達成“初步共識”為接下來可能進行的中美會晤奠定了基礎。不過,美財長貝森特的一句話,再次引發外界熱議。
剛剛結束談判,美財長貝森特就對美媒透露了不少談判細節,按照他的說法,中方同意將稀土管制禁令推后一年,同時愿意恢復購買美國大豆。作為交換條件,美國放棄對中國產品加征100%關稅的想法。這么聽起來,很顯然是中國“吃虧”。
美國對華加征關稅本就是無理舉動,怎么反過來中國還得哄著美國辦事。對于貝森特的這種說法,中方回應耐人尋味。商務部通報只用了“初步共識”四個字,既不說細節,也不搭美方的話茬,副部長李成鋼更直接點破:“美方表達立場是強硬的,中方維護利益是堅定的”。
![]()
美財長在談判后離開
這句強硬表態似乎也在暗示,中美談判在多個領域進行了商討,而美財長似乎只挑了好聽話講,對于美方的讓步,只字未提。中方貿易代表的此番表態,也是在向外界表態,談判雙方確實各有讓步,但是損害到中國利益的地方,中方絕不讓步,打了美財長的臉。
更諷刺的是,美財長這話一出,外媒也炸了鍋。不過不是對美國的“勝利”歌功頌德,反而是質疑美財長此番言論的真實性。連美國自己人都能看出來,美財長看似“雙贏”的說法,背后藏了不少貓膩。
![]()
中方貿易談判代表
《華爾街日報》直接質疑,框架協議離落地還差十萬八千里;路透社更列出證據,指出美方說法存在明顯漏洞。而法廣則直接反問,中方在沒有得到美國對中國科技出口管制等其他重大問題上作出承諾之前,會輕易放棄稀土和大豆這些重要的籌碼嗎?
外媒的一系列質疑并不是潑冷水,而是有理有據。美方一邊說中國“會買大豆”,一邊沒提具體采購額度,難免讓人懷疑這是美國政府在給豆農畫大餅。另一方面,貝森特作為前對沖基金投資者,其言論常常帶有市場操縱的嫌疑。
![]()
特朗普抵達馬來西亞
此外,貝森特過往的爭議言論也削弱了其可信度,讓外界對他在馬來西亞談判后的聲明持更加審慎的態度。這次吉隆坡談判,與其說達成“共識”,不如說摸清了彼此的底線。盡管博弈還沒有結束,但是誰掌握了主動權已經非常明了。
中方的沉默態度與外界對美方聲明的質疑,也提醒我們中美貿易關系的未來仍充滿未知。如果雙方在11月10日前敲定細節,關稅戰風險會暫時降溫;但要是卡在審批環節,摩擦可能卷土重來。中美的這場貿易戰,不是貝森特說兩句好聽話就能解決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