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專為日本市場打造的純電K-Car車型RACCO正式亮相,計劃于2026年夏季開啟預售。這款被命名為“海獺”的微型車,不僅承載著比亞迪深耕日本市場的戰略野心,更以精準的定位直擊日本汽車市場的核心需求。K-Car是日本特有的微型車品類,受限于3.4米車長、1.48米車寬的法規尺寸,這類車型憑借低購置稅、停車便利等優勢,長期占據日本汽車年銷量的35%以上。2024年日本K-Car銷量達155.7萬輛,成為城市家庭第二輛車的首選。比亞迪此次推出RACCO,正是瞄準了這一細分市場的巨大潛力,試圖以“中國方案”打破日系車企的壟斷。
![]()
從產品參數看,RACCO的“本土化”設計堪稱極致。其車身尺寸嚴格遵循日本輕自動車法規,長寬高分別為3395/1475/1800毫米,四門布局搭配后排側滑門,既滿足4人乘坐需求,又兼顧狹窄巷道的通過性。動力系統采用單電機前驅布局,搭載20kWh磷酸鐵鋰電池組,WLTC工況續航約180公里,30分鐘可補充80%電量。盡管續航里程不算突出,但足以覆蓋日本城市通勤的日均行駛距離,且充電效率與成本優勢顯著。
![]()
定價策略上,RACCO預計起售價約26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12萬元,直接對標日產櫻花等本土熱門車型。這一價格區間既符合日本消費者對K-Car的預期,又通過比亞迪垂直整合的供應鏈體系,在成本控制上占據優勢。例如,其L2+級輔助駕駛系統、智能車機等配置,在同級日系車型中往往需要額外選裝,而RACCO則將其作為標準配置,形成“技術降維打擊”。
![]()
比亞迪的“日本攻略”并非臨時起意。自2022年宣布進軍日本乘用車市場以來,其已推出元PLUS(參數丨圖片)、海豚、海豹等車型,2025年1-9月累計純電銷量達2899臺,同比增長超66%。更關鍵的是,比亞迪在商用車領域已建立深厚根基——其電動巴士市占率穩居日本第一,覆蓋從北海道到沖繩的公交系統,甚至成為2025年大阪·關西世博會的官方用車。這種“乘用車+商用車”的雙線滲透,為RACCO的推出鋪平了道路。
![]()
對于日系車企而言,RACCO的登場無疑是一次“壓強測試”。鈴木社長鈴木俊宏直言:“比亞迪選擇了日本的輕型車標準,新的競爭即將開始。”這種擔憂并非空穴來風——當中國品牌帶著電動化、智能化的技術優勢,以“本土化”姿態切入日系車企的“舒適區”,傳統格局的松動或許只是時間問題。而比亞迪的野心不止于此:其計劃2027年前在日本形成7至8款純電及混動車型的布局,銷售網絡擴展至100家以上,將日本市場打造為全球化戰略的“試驗場”與“跳板”。
![]()
當RACCO的側滑門在東京街頭緩緩打開,它承載的不僅是一個中國品牌的出海夢想,更是一場關于“如何用技術適配本地需求”的深度實踐。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比亞迪正用行動證明:真正的全球化,從來不是產品的簡單輸出,而是對目標市場需求的深度洞察與精準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