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公募基金在營銷上玩出了新花樣。
上銀基金近期在上海市許多商城外墻和公交車上投放巨幅廣告,海報畫面上印有上銀基金經理陳博的大幅頭像,配以“投基金,選陳博,基金界的新潮買手”標語。同時,上銀基金官方社媒還推出抽獎活動,邀請用戶圍繞上述話題參與討論。
![]()
![]()
值得關注的是,上銀基金在廣告和活動中將基金經理陳博的形象置于核心,這種主打基金經理人物IP的營銷方式引發業內爭議。
玩上“飯圈文化”?上銀基金主推基金經理人物IP
![]()
為配合線下廣告,上銀基金在官方小紅書賬號發起抽獎活動,邀請用戶轉發帶有基金經理頭像的海報或線下廣告照片,帶上“投基金,選陳博”指定話題,就能參與抽取手機支架、筆記本等禮品。上銀基金官方賬號也不遺余力在評論區互動,引導用戶參與活動。
![]()
鳳凰網財經《投資觀察》搜索相關話題發帖內容發現,大部分用戶討論集中在如何薅羊毛和打卡拍照上,有用戶調侃上銀基金玩上了粉圈套路,而關于陳博所管理的基金產品業績、投資風格相關討論寥寥無幾。
![]()
也有用戶對上銀這波營銷提出了質疑,直言“廣告太硬了”,“基金經理上了公交車又怎樣?”
![]()
廣告主角的基金經理多只產品面臨清盤風險
上銀基金此次主推的基金經理陳博,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8月加入上銀基金,歷任上銀基金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等職務。2020年2月起擔任基金經理,截至目前旗下共有六只基金產品在管。
從業績上看,陳博管理的基金年內整體表現并不理想。截至10月29日,陳博旗下僅上銀未來生活靈活配置混合一只產品年內收益率(36.36%)跑贏滬深300指數(20.66%),其余產品均告落后。
![]()
截圖:Choice
更值得關注的是,陳博在管6只產品,其中有多只產品規模不足5000萬元。按照《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規定,對于開放式基金,基金合同生效后,連續6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者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提出解決方案,如轉換運作方式、與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終止基金合同等。
基金出現上述規定中的情形即成為通常所說的迷你基金,若持續無法達到監管要求,有面臨清盤的風險。
![]()
截圖:Choice
此外,上銀基金這場營銷將陳博定義為“新潮買手”,但從陳博實際持倉來看,卻具備典型的大盤持股風格。以其管理規模最大的上銀鑫達靈活配置混合為例,三季度十大重倉股多為傳統行業個股,鮮見所謂“新潮”標簽下的新興消費或科技成長股。
![]()
截圖:Choice
陳博在上銀鑫達靈活配置混合三季報中表示,本基金堅持價值投資、分散布局、降低波動的投資策略,均衡的在紅利、順周期、科技領域中不斷挖掘相對低估的機會,適當的在AI算力領域增大了投資力度,力求在控制風險的同時分享產業發展紅利。
陳博還曾在一次采訪中對于其“新潮買手”定義有過回應,他表示:“對于“新潮”這個詞,我認為,Alpha就是新潮,Alpha的股不是一成不變的,Alpha的股一定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去發生變化的。”
陳博定義下的新潮,似乎與普通投資者對與“新潮”的普遍理解,比如關注泡泡瑪特等新消費領域,或布局前沿科技賽道還是有所差異的。
基金經理營銷背后,上銀基金權益規模占比不足2%
上銀基金此次營銷操作同樣引發業內關注。近年來,監管層多次強調“摒棄明星基金經理依賴癥”,要求基金公司完善“平臺型、團隊制”投研體系,加強投資者教育,引導理性投資。
上銀基金將基金經理推向臺前、強化個人標簽的做法,與監管倡導的方向似乎有所背離。有業內人士指出,主打基金經理個人IP,短期內可能帶來規模增長,但長期看易引發投資者因追捧個人而忽視產品風險,將公眾注意力引向非核心因素。
資料顯示,截至三季度末,上銀基金管理規模為2515億元,行業排名居于腰部。作為典型的銀行型公募,其權益類產品規模占比不足2%,發力權益業務,顯然是上銀基金需要突破的難題。
![]()
截圖:同花順iFinD
然而,上銀基金主打基金經理營銷能否真正帶動權益業務突破,鳳凰網財經《投資觀察》將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