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由于越南的一再挑釁,中國人民解放軍被迫跨境實行懲戒打擊。
在接下來近一個月的戰斗中,越南北部的工業設施基本被摧毀,我方完成預定的戰略目標后迅速撤退,維護了西南邊境的安定。
這個結果是好的,但客觀來說傷亡也很大,據總后勤部衛生部《中越邊境自衛反擊作戰衛生工作統計資料》統計:
“參戰部隊陣亡7814人、失蹤955人、傷員23586人,戰斗減員合計32355人。”
越南體量比我們小,打出這個戰損,其實就代表著軍隊體系存在著巨大的漏洞。
這點不僅我們看出來了,抓獲的越軍俘虜也看出來了,審訊時他們指出解放軍作戰的幾個缺陷,其中一個“打仗像演戲”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
對越自衛反擊戰之所以打得不如1950年抗美援朝、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很關鍵的一個原因是時代背景。
在1966年至1976年這十年間,軍隊是沒有跟上發展的,很多從革命年代走出來的將軍都受到了沖擊,使得部隊人才培養出現過斷檔,戰略決策和戰術指揮水平也被嚴重削弱。
高級別將領都無法遠離旋渦,中低級指戰員自然也難以獨善其身,有些部隊整天搞運動、喊口號,不能正常軍事訓練。
甚至出現過參謀長看不懂地圖、退伍老兵用左手敬禮的情況。
軍隊是穩定的基石,中央特別重視這一塊,所以即便亂,也有個限度。可軍工產業就不同了,許多廠里分為兩派,互相斗爭、鬧革命,沒什么精力去投入生產。
這樣鬧的結果就是制造出來的槍炮彈藥嚴重有問題,經常出現各種故障。
![]()
總后勤部部長張震去一線視察時就發現了種種弊端,將他親身了解到的情況,做了個報告呈給中央,我們如今也可以從他的材料中看到那時的軍隊樣貌。
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準備工作是從1978年10月開始的,中央軍委最初預定的進攻時間是在1979年1月,之所以后來推遲,就是因為張震的建議。
張震到達一線部隊后,發現解放軍使用的武器裝備合格率極低,槍支故障頻發、臭/啞彈數量很多。
以木柄手榴彈為例,張震拿去進行演練的手榴彈有三分之一不合格,扔出去連響聲都聽不到。如果到了戰場,子彈卡殼、炸彈不爆,那是要死人的。
另外,張震在視察部隊訓練時也看出,很多戰士連基本的戰術動作都不熟練,經過詢問了解到,有很多士兵是剛入伍的。
![]()
還有部分準備參戰的部隊臨時從乙種提升為甲種,原先做的都是生產建設工作,連基礎的射擊科目都少有,也未進行過系統性的培訓。
指揮員的情況同樣糟糕,有相當一部分沒有實戰演練過,如果真的上了戰場,稍微遭遇敵情就容易慌亂,屆時就麻煩大了。
像其中的128師,一個師除383團8連外,其他各部已經連續兩年都沒軍事訓練,大部分時間都在承擔生產任務;
還有150師,組建的十余年里主要也是搞工程建設,每個團僅一個營是軍事訓練單位,其他的有些士兵退伍時連槍都沒摸過,原先師里只有6000多人,戰前緊急擴充到11000多人。
這樣的情況哪會有什么戰斗力呢?
![]()
張震看到這觸目驚心的一幕幕,回到北京后立刻請示軍委,希望將開戰的時間推遲,哪怕一個月也好,最終軍委就將原定于一月的作戰計劃改為二月開始。
在這爭取來的一個月里,各參戰部隊立即開展實戰化訓練,增強了戰斗意識,武器裝備也著手更換,雖然情況是略好些,但常年留下來的問題依然存在。
與我軍的戰備松弛正好相反,越南自抗日開始就一直在打,打完日本人打法國人,打完法國人打美國人,戰斗經驗特別豐富,有很多百戰老兵。
許多越軍士兵都能熟練掌握美、蘇、中式武器使用技巧。因此在開戰以前,越南人非常狂妄,他們叫囂能一個對陣多個解放軍戰士。
等戰局開始后,客觀來說他們單兵作戰的確不弱,給我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解放軍在戰斗中俘虜過不少越軍,審問中就特別詢問過俘虜對我軍的看法。
他們大部分都說及了解放軍的三個弊端,這引起包括許世友在內的眾多高級將領反思。
第一是解放軍打仗像演戲。開戰的頭幾天,一些剛踏入戰場的解放軍士兵是比較興奮的,完全沒意識到戰爭的殘酷。他們高舉紅旗、昂首挺胸,呼喊著戰斗口號簇擁沖鋒。
這樣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出現了很多不必要的傷亡,讓越軍都感到驚訝。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跟早些年的運動有關,那個時期的宣傳比較僵化,正義之士都是精神抖擻、頭顱高昂,反派往往就是低頭彎腰、俯身趴下。
在特定的大環境下,誰都不想被當成反派,因此從上到下都不太愿意訓練此類戰術動作。
![]()
另外,在一些樣板戲、老電影中,革命英雄人物戰斗時英勇無畏,無論情況多么危急都不會后退。
許多質樸的年輕戰士在潛意識中就認為應擺出這種英雄姿態,聽到炮火就滾爬躲避,是貪生怕死之徒的做法。
總之當時的人,大部分過于相信精神上的力量,有一個很悲痛的例子,41軍121師361團在開進安樂地區時迷路,因為連續走了十多個小時,團長時光銀便下令就地休息。
看到大家又困又累又餓,有干部竟像野外拉練一樣組織大家唱歌,希望大家振作起來。
這個做法,直接暴露了位置,越軍就提前做好埋伏,團長時光銀不幸中彈犧牲。
越軍俘虜指出的第二點是解放軍槍法不好。這是很現實又很無奈的事,平常都不訓練,靠著緊急特訓的幾個月,又能取得什么效果呢?
![]()
第三點是不懂得偽裝。由于過度強調精神力量,大部分解放軍指戰員是不屑去進行偽裝的。
稍微懂得戰爭殘酷的人基本也就是戴一頂草木樹枝編成的“偽裝帽”,身體什么都沒有。
而且那時解放軍穿著的大多是六五式軍服,裝容上有一枚鮮紅的五星做帽徽、兩個紅色布塊做領章。
雖然是體現了我軍公平一致的光榮傳統,但這抹鮮艷的紅色很容易暴露目標。
當時我軍區分干部、戰士的方式,就是看衣服的兜,越軍也知道這一點,專挑四個兜的打。如此種種,都讓解放軍付出了不必要的傷亡。
好在人民軍隊有一個優點是學習能力強,軍隊很快就命令參戰人員摘下紅星和領章、干部的衣服也跟戰士一樣,再往后輪戰中開始有了迷彩服,這些都是血換來的教訓!
![]()
1979年3月16日,我方撤軍當天,鄧公發表重要講話,其中有一句就很直接:
暴露出許多問題,前5天傷亡大,隊伍展不開,干部不曉得怎樣把部隊擺開,密集得很;敵人利用炮火,利用山溝,傷亡不少。但有一點,不管傷亡多大,我們沒有“放鴨子”,非常英勇,干部戰士非常英勇,這是非常可貴的,英勇加上敬業就好辦了。
這一戰暴露出來的諸多弊端,讓我國意識到現代化軍事建設刻不容緩,此后全力推進此事。也算是為如今打下了一個基礎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