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騙取保險金,男子伙同他人不惜制造車禍撞死自己的親生母親。臺州市中院的一紙判決書,還原了這起違背人倫理法的“交通事故”。
一審判決書顯示,2023年9月,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章安街道九子村西邊村路發生一起嚴重車禍,一名中年女子被一輛小型越野汽車撞飛至路邊田地里,后經送醫搶救無效于當日宣告死亡。 經法醫鑒定,被害人徐某某符合交通損傷致顱腦損傷、胸部損傷等多發傷死亡。
經警方深入調查發現,該起車禍系人為制造,實施犯罪的3人意圖騙取保險金,其中1人為死者的親生兒子。
一名22歲的男子竟與同伙合謀,在無人的村路上駕車撞死自己的親生母親,只為獲取保險金,這起案件不僅是一樁冰冷的刑事罪案,更是一面折射人性深淵的鏡子,照見了在物欲侵蝕下親情如何徹底崩塌,人性如何墮落至無以復加的境地。
案件的細節讀來令人窒息。盧某某與好友楊某某、程某在揮霍完盜竊母親徐某某的30余萬元保險賠款后,竟將謀殺的矛頭指向至親。他們先是試圖戳瞎母親眼睛制造事故騙保未果,后又將目標轉向父親,最終竟決定直接駕車撞死母親。更令人發指的是,在實施犯罪前,他們冷靜地踩點選擇無監控區域,查詢致命車速,甚至商討事后保險金的分成比例。
這種冷血與算計,已經完全超出了普通人性的理解范疇,盧某某不僅主動選擇母親作為殺害對象,還親自將她騙至作案地點,站在路對面眼睜睜看著車輛沖向母親,這種對生命、對親情徹頭徹尾的背叛,讓“惡絕人寰”這四個字顯得如此蒼白。
此案最刺痛人心之處,在于它徹底顛覆了人類最基本的倫理秩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百善孝為先”的價值觀念綿延數千年,母子親情被視為最純粹、最不可褻瀆的人倫關系。然而在此案中,母親的生命成了兒子眼中可以兌換成金錢的籌碼,養育之恩在物欲面前一文不值。
盧某某一家關系的疏離為此悲劇埋下了伏筆,據其父所述,家中拆遷所得的三套房子均已變賣,夫妻關系日益惡化。但即便如此,也無法為這樁弒母罪行提供任何開脫。當盧某某輕描淡寫地說出“跟母親關系很一般,所以直接撞她”時,我們看到的是一顆完全被物欲腐蝕的靈魂,一片毫無情感綠洲的人性荒漠。
這起案件絕非孤立的個人犯罪,而是當下社會部分群體價值觀嚴重扭曲的集中體現。楊某某作為“帶頭大哥”,其“沒錢了就想方設法騙家里人貸款”的邏輯,代表了某種極端功利主義的生存哲學。三個22歲左右的年輕人,無穩定經濟來源卻追求奢侈生活,最終不惜以最殘忍的手段滿足物欲。
更值得深思的是,案件中的父親在得知兒子計劃撞死母親時,僅以“隨便你們怎么樣都行”回應,這種家庭內部倫理防線的全面崩潰,反映出部分社會細胞已病入膏肓。當最基本的親情約束都已失效,法律的懲戒雖能實現正義,卻難以挽回已然崩塌的道德根基。
臺州市中院在判決中明確指出,該行為“嚴重違背家庭人倫,動機非常卑劣,主觀惡性極深,社會影響極其惡劣”,因此對兩名主犯判處死刑。這一判決不僅是對犯罪行為的法律懲處,更是對社會倫理底線的堅決捍衛。
然而,法律的嚴懲只能解決表象問題。這起案件向我們提出了更深層的拷問:在我們的教育體系和社會環境中,是哪些環節的缺失導致了如此極端的人格畸形?為何在物質日益豐富的今天,部分年輕人的精神世界卻如此荒蕪?
面對如此慘劇,我們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它警示我們,物質主義的泛濫若不加以節制,必將侵蝕社會的基礎細胞——家庭。它提醒每一個父母,在給予物質滿足的同時,更應注重子女人格的培養與價值觀的塑造。它也告誡教育工作者,知識傳授之外,生命教育與倫理教育同樣不可或缺。
這起弒母騙保案,以其極端殘酷的方式,為我們這個時代敲響了警鐘。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如何守護人性的溫度、重建道德的防線,已成為關乎社會未來的緊迫課題。只有當一個社會能夠培養出尊重生命、珍視親情、恪守底線的公民時,如此駭人聽聞的悲劇才可能真正杜絕。
母親給予生命,兒子卻終結生命,這一悖逆人倫的極端個案,應當成為全社會反思人性、重建價值的轉折點。愿逝者安息,更愿生者警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