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霜降,木葉紛飛,獨有東籬下的菊花迎寒盛放,將九月的風骨染成一派金黃。重陽時節,登高望遠,佩茱萸、飲菊酒的古俗里,藏著中國人對生命最溫柔的叩問——如何在蕭瑟中尋得精神的屹立?菊,便是答案。
它不爭春色,卻在百花凋零后綻出清寂之美。陶淵明一句“采菊東籬下”,讓菊成了士人心中孤傲與淡泊的化身;而民間視菊為“延壽客”,重陽簪菊、賞菊,亦是對歲月長久的樸素祈愿。一叢寒菊,既承載著文人風骨,亦寄托著人間煙火。
今夜,且斟一盞菊酒,敬天地春秋,敬人間久安。愿我們都能在時光的荒寒里,養一縷菊的清氣,活出生命的挺拔與澄明。
01
莫奈筆下的菊花
克勞德·莫奈(Oscar-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印象派畫家,印象派創始人之一,出生于巴黎,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
莫奈鐘情于光的變化,用細膩的筆觸捕捉大自然的呼吸。他的畫面仿佛在晨霧與波光中流動,給人夢境般的感受。他用一生探索色彩與時間的關系,開創了印象派的新天地。
![]()
![]()
![]()
![]()
![]()
![]()
![]()
![]()
![]()
02
梵高筆下的菊花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蘭后印象派畫家。
他創作了超過2000件作品,以《星空》和《向日葵》為代表,運用大膽筆觸和鮮艷色彩表達強烈情感。
晚年飽受精神疾病折磨,1890年自殺,年僅37歲,其作品身后聲名大噪,深刻影響現代藝術。
![]()
![]()
![]()
![]()
03
雷諾阿筆下的菊花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年2月25日—1919年12月3日),法國印象派畫家。早年作為瓷器畫家學徒,自學繪畫并移居巴黎。
他與莫奈、塞尚等創立印象派,以《煎餅磨坊的舞會》和《紅磨坊街的舞會》聞名,擅長描繪光影下的歡樂場景和人物。他筆下的人物明亮生動,仿佛被陽光輕吻。他的畫作散發著生活的甜美與人情的溫度。
![]()
![]()
來源:油畫世界 (ID:ArtYouhua),轉載請注明。
聲明:本文所使用的文字、圖片及音視頻等內容,僅為學習分享與學術研究交流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