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說,如果日本在占領東北的時候,提前發現了大慶油田,是否會改變歷史走向?答案是一定會!
日本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就在東北勘探尋找石油,因為他們當時正處于工業爆發期,石油作為工業血液,幾乎是工業發展的剛需產品。
不過他們找了20多年都沒能找到大慶油田,也算是天佑中華了。1941年,日本之所以要襲擊珍珠港,其實也是因為老美不肯再把石油賣給他們。沒了石油,日本的航母、坦克、飛機、裝甲車等就開不動,那他們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希望就破滅了。
所以他們寧可挑戰當時最富有的美國,也要打這一仗。打贏了,那日本在太平洋上將稱王稱霸。打輸了,那就一切都完了。這也算是一場豪賭。
![]()
豫湘桂會戰,給了日本繼續打下去的底氣
1944年初,其實世界戰場已經逐漸明朗,德軍基本是敗局已定,日本雖然在大陸還能耀武揚威,但是在海上,已經被美軍打得退無可退。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打算將東北和緬甸用鐵路連成一條線,好將東北的物資裝備,通過這條南北貫通線,運輸到緬甸去。為此,從1944年4月,日本發動了豫湘桂會戰,他們稱之為一號作戰計劃。
誰也沒想到,這個時候已經初現疲態的日軍,居然先后在河南、湖南、廣西取得大勝,到了1944年12月份,還真的讓他們打通了這條南北貫通線。
常凱申得知這一消息的時候,直呼恥辱,認為這是他這輩子最大的恥辱。
的確是這么回事,作為被老美強行抬入世界四強的大國話事人,居然在盟軍全部打勝仗的情況下,吃了這么一個大敗仗。這老臉是真沒地方擱了。
本來已經心灰意冷的日本人,忽然在大陸上打了這么一個大勝仗,那他們自然重拾信心,。認為還可以繼續玩下去。
到了1945年2月,英美蘇三國召開雅爾塔會議的時候,也就沒有喊中國。理由其實不言自明,你已經被排除出了四強行列,自此世上只有三強了。也因此,斯大林才會在雅爾塔會議上要了那么多,比如說外蒙、中東鐵路、旅順大連等。
![]()
美國在太平洋戰場,占據了主動性
1941年12月,日軍襲擊了珍珠港,這導致美國直接參與了戰爭。到了1942年6月,美國在中途島海戰中,就已經取得了勝利,并且損毀了日本的主力航母,使得他們失去了主動性。
緊接著,到了1942年8月,盟軍以1.4萬人傷亡的代價,滅了日軍2.5萬人,并且拿下了瓜島。這標志著盟軍在太平洋上的全面反攻。
1944年6月,美軍以15艘航母、956架飛機,進軍馬里亞納群島,結果遭遇日軍的9艘航母、473架戰機的攔截。雙方展開海上大戰后,美軍擊沉日軍3艘航母、378架飛機,自身損失123架飛機,順利奪取馬里亞納群島,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這一戰也讓日本徹底失去了遠洋作戰的實力。他們的確可以再造航母和飛機,但這都需要時間,很顯然,美軍不想給他們這個時間了。
1944年10月,日本出動了剩余的4艘航母、9艘戰列艦,打算死守菲律賓。結果盟軍出動17艘航母、12艘戰列艦,雙方在萊特灣一帶展開二戰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海戰,最終日本的4艘航母全部被擊沉,日本海軍幾乎全軍覆沒。
![]()
到這個時候,其實日本已經不具備在太平洋上與美軍一較高下的實力了。但是他們還是死守著幾座防衛日本的門戶小島。為此,接下來就是美軍登陸作戰,奪取這些島嶼的戰役了。
可以說正是這些登陸戰,讓美軍徹底改變了原有的計劃。
1945年2月,盟軍出動11萬人,登陸圍攻2.3萬駐守硫磺島的日本守軍。結果日軍依靠掩體頑強抵抗,導致盟軍傷亡2.8萬人,也創下了美軍單次戰役最高的傷亡紀錄。當然了,最后除了俘虜了216人外,其余日軍全部陣亡。盟軍順利拿下硫磺島,自此,轟炸日本本土的戰機便可全程護航了。
1945年4月,50多萬盟軍開始進軍沖繩,也就是琉球群島。日軍則投入了10萬大軍防守,最終造成了7.5萬盟軍傷亡,日軍包含平民傷亡超過了11萬,再次戰敗。盟軍由此奪取了沖繩群島,距離打擊日本本土,僅一步之遙。
所以說,整個太平洋戰場,幾乎都是美軍在掌握主動性。日本在中途島海戰失敗以后,便只能被動挨打。但這并不是日本徹底戰敗的原因。
![]()
日本經濟越打越差,才是日本必敗的根源
經濟問題,永遠是最大的問題。不管你在外面怎么打拼,如果家里負債累累,那你所有的努力就都白搭。但如果家里充實,哪怕你在外面混不好,回來至少還有底氣。
其實對于一個國家來說也是一樣的,只有經濟強盛了,打仗才有底氣。你看俄羅斯,別看俄烏戰場似乎雙方處于拉扯狀態,其實俄羅斯的經濟已經越來越差勁了。從戰略角度來說,他們已經輸掉了這場戰爭,現在的一切,都只是在走流程罷了。
大帝現在要做的,就是抓住一個歷史的契機,體面地結束戰爭。然后再想辦法打通與西方國家的貿易線,從而慢慢恢復經濟。
為啥?因為再打下去,大家都沒飯吃了。當年沙皇尼古拉二世之所以下崗,不就是因為圣彼得堡的市民們沒有面包吃,一怒之下把他給推翻了嘛!
日本當時的情況也差不多,雖然在大陸取得了豫湘桂會戰的勝利,但在太平洋戰場輸大發了。再加上他們長年累月的戰爭,導致經濟崩塌,事實上已經不允許他們繼續戰斗下去了。
由于盟軍的戰略轟炸,日本的工業產能大幅度縮水,在1945年初就只剩下了戰前的10%左右了。因此,日本當時的鋼產量也只剩下了戰前的1.4%左右,這點產量造飛機航母,基本是杯水車薪。
再加上他們常年將資金投入到軍工產業,導致民生產業日漸凋零。等到軍工產業停滯不前甚至大幅度倒退時,民生行業也沒有崛起,最終經濟只能走向崩盤。
![]()
哪怕沒有原子彈,日本也撐不了多久了
1945年日本提出了一億玉碎的計劃,其實那時候日本只有7000多萬人,說一億玉碎,完全是為了湊個整,嚇唬一下老美。
老美要想登陸作戰,就必須要掂量一下,自己是否愿意付出相應的代價來對付每一個日本人。且不說這種說法是嚇唬人的,就算是真的,那么當時日本本土能上戰場的還有多少呢?其實也不多了。
在中國,日本就已經消耗掉了大量精銳,此外還有60萬關東軍在東北,這地方他們不可能拱手讓人。剩下一幫老弱病殘孕,怎么和全副武裝的美軍較量呢?
輸掉這場戰爭,基本是定局了。日本天皇無非是要用這種方式,威懾一下美國人,好給自己尋一條體面的退路罷了。
就算當初沒有原子彈,日本經濟崩潰以后,也堅持不下去了。打掉他們的補給船,圍困一陣子,到時候日本人連一口飯都吃不上,哪還有心思打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