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名片,關注【福建中學生家長】↓
回復:中考試卷,下載25年福建中考試卷電子版
剛剛,福建省教育廳印發(fā)《進一步加強中小學體育工作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若干措施》。文件指出,自2026年中考開始,體育與健康考試將進行優(yōu)化調整,總分值40分保持不變,但考核方式、項目選擇及分值分配均有優(yōu)化,同時廈門市、泉州市作為教育部中考改革試點,將先行先試探索體育中考改革。
![]()
具體調整如下:
考試內(nèi)容調整→將體育與健康基本知識考試調整為日常檢測,其原有分值全部調整至運動技能測試;此前“三大球”(籃球、足球、排球)采取“抽考”模式,調整后改為“選考”,考生可從三個項目中自主選擇1項參加考試。
分值分配優(yōu)化→調整后40分的分值分配明確為三類。一是必考類15分,保留1000米跑(男生)/800米跑(女生)、200米游泳兩個項目;二是選考類9分,對應“三大球”選考項目;三是抽選考類16分,涵蓋50米跑、立定跳遠、1分鐘跳繩、引體向上(男生)/ 斜身引體(女生)、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1分鐘仰臥起坐(女生)六個項目。
![]()
實施標準與細則→各項目的測試細則、評分標準,仍按照《福建省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指導意見(試行)》和《福建省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與健康考試實施方案(試行)》執(zhí)行;具體實施細則將由各設區(qū)市教育部門制定,完成后需報省教育廳備案。
此外
中小學體育
還有這些變化
該文件還圍繞中小學體育工作提出12項綜合措施,涵蓋保證體育活動時間(要求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優(yōu)先推進每天1節(jié)體育課)、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構建“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教學模式)、配齊配強體育師資(明確小學5:1、初中6:1、高中 8:1的班師比標準)、培育學校體育特色(推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完善體育場地設施(開發(fā)校內(nèi)“金邊銀角”建設“微運動場”)等關鍵領域,全方位推動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升,落實“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一起來看文件原文——
進一步加強中小學體育工作
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若干措施
為深入貫徹教育強國、教育強省建設規(guī)劃綱要部署要求,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強學校體育工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結合我省學校實際,制定以下措施。
一、保證體育活動時間。全面落實全省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2小時”可由體育課、課間活動和課后服務中的體育鍛煉等時間組成,各地結合實際指導學校“一校一案”制定實施細則。積極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jié)體育課。對于當天沒有體育課的學生,學校要于課后統(tǒng)籌安排不低于1小時的體育鍛煉。各中小學每天至少安排一次不少于30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將課間活動時間延長至15分鐘,各學科教師要按時上下課,不得“拖堂”或以其他方式擠占學生課間活動時間。各地各校要將體育類活動課程作為課后服務基本的、必備的形式之一。各校要遵循學生身心成長規(guī)律,科學優(yōu)化課程編排,實現(xiàn)文化課程和體育活動之間動靜結合、張弛有度,充分保障學生每天校內(nèi)體育活動時長。
二、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按照“教會、勤練、常賽”要求,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體育教學模式,注重運動技能學習和實踐練習,保證體育課合理的運動負荷和練習密度。以學生為中心,積極探索走班制、大單元以及體育課與課外活動靈活貫通的教學模式,合理編排教學內(nèi)容,體現(xiàn)連續(xù)性、進階性、選擇性。充分利用新技術手段,優(yōu)化教學方法,打造學生更加喜愛、更有質效的體育課。加強省級基礎教育質量監(jiān)測結果運用,認真分析本地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制定針對性整改措施,切實提升教育質量。強化體育教研,組織實施精品體育課程遴選和教學成果展示推廣。
三、配齊配強體育師資。各地結合實際,按照不高于班師比小學5:1、初中6:1、高中8:1的標準配備體育專任教師。可采取轄區(qū)內(nèi)“走教”、返聘一批優(yōu)秀退休體育教師、引進一批取得教師資格證的優(yōu)秀退役運動員和優(yōu)秀退伍軍人等多種方式,有效解決因體育課時增加而導致的體育教師配備不足問題。支持高校與各地教育部門合作開展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實習、助教助訓。有條件的地區(qū)可通過購買特色課程服務、與具備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合作等方式,向學校提供高水平體育課后服務和教練服務,滿足學生多樣化體育教學活動需要。各地要制定體育教師培訓計劃,加強培訓經(jīng)費保障,分類分層實施周期性體育教師全員培訓,重點提升專項教學、科研和賽事組織等能力素養(yǎng)。
四、優(yōu)化中考體育評價。對現(xiàn)行的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簡稱“中考”)中的體育與健康考試進行優(yōu)化,將體育與健康基本知識考試調整為日常檢測,原中考分值調整至運動技能測試;籃球、足球、排球“三大球”抽考改為選考,由考生從三個項目中自選1項考試。調整后總分值40分不變,其中必考類15分(1000米/800米跑、200米游泳)、選考類9分(“三大球”)、抽選考類16分(50米跑、立定跳遠、1分鐘跳繩、引體向上/斜身引體、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1分鐘仰臥起坐)。各項目測試細則與評分標準仍按《福建省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指導意見(試行)》和《福建省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與健康考試實施方案(試行)》執(zhí)行。調整優(yōu)化舉措自2026年中考開始實施,具體實施細則由各設區(qū)市教育部門制定并報省教育廳備案。指導支持教育部中考改革試點廈門市、泉州市先行先試,積極探索體育中考改革。
五、培育學校體育特色。各地各校結合區(qū)域優(yōu)勢和自身條件,因地制宜,創(chuàng)建面向全體學生的體育特色品牌。重點辦好田徑、游泳、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武術等項目,支持開展棒壘球等閩臺特色體育項目合作,推廣普及具有福建特色的民族傳統(tǒng)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體育項目,每所學校至少發(fā)展1項特色體育項目,有條件的學校建設運動隊,推動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學校體育特色品牌。加強體育傳統(tǒng)特色學校建設,落實好學校設置教練員崗位政策,推動“體校+傳統(tǒng)特色校”共建,鼓勵各地探索建立小學、初中、高中按運動項目“一條龍”貫通培養(yǎng)的人才體系,構建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長效機制。
六、推動校園足球發(fā)展。各地中小學要把足球作為體育課教學內(nèi)容,并納入課后服務。提升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建設質量,強化教學、師資、場地、競賽、經(jīng)費等方面保障,確保足球課時不低于體育課總課時的1/3,每年開展校內(nèi)班級聯(lián)賽,至少有1名專職足球教師或中國足協(xié)D級及以上資質教練員,至少有1塊可供教學訓練的足球場地。完善校園足球人才招生政策,落實好“市隊校辦”等政策,允許青少年球員在升學錄取時同城跨學區(qū)合理流動。支持福州市、泉州市推進全國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yǎng)改革試點,允許小學生、初中生升學時隨校隊分別在縣域內(nèi)、市域內(nèi)成建制流動。健全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青少年校園足球四級聯(lián)賽體系。
七、完善體育場地設施。推進學校體育場館標準化建設,配足配好體育器材設備。充分擴容和挖潛校內(nèi)體育活動空間,靈活運用“上天入地”等方式,開發(fā)天臺、走廊、架空層、墻面、地面、教室空間等校內(nèi)“金邊銀角”,在滿足安全的前提下建設“微運動場”,打造人人、處處、時時可及的運動空間。學校可通過走班選課、優(yōu)化課程編排等方式,錯時高效利用學校體育教學場地,最大程度提高場地利用率。鼓勵各地探索建立片區(qū)學校間,學校與社區(qū)體育場館、公共文體設施的合作共享機制,拓展學生體育活動空間。
八、開展校園體育競賽。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育人”理念,以班級或年級為單位廣泛開展足球、籃球、排球等項目比賽,通過“主客場”“邀請賽”等形式組織校際比賽,推動校園體育競賽活動全員化、常態(tài)化、品牌化發(fā)展。完善“省市縣校班”競賽體系,市級每年舉辦單項競賽或綜合性運動會,各縣(市、區(qū))每年至少舉辦1次學生運動會或體育節(jié),各學校每學年至少舉辦1次全員參與的綜合性運動會或體育節(jié),確保每個學生每學年至少參加1次校級以上體育競賽活動。強化賽事育人功能,樹立“賽場就是教育場”的理念,加強賽風賽紀教育管理,營造風清氣正的校園體育賽事氛圍,展現(xiàn)青少年陽光向上的精神風貌。
九、強化運動風險防控。各地各校應建立健全學校體育運動風險防范機制,制定并嚴格落實體育教學、體育活動及體育訓練安全防范措施,做好特異體質、特定疾病以及其他不適合參加體育運動等類型學生的篩查,強化學校體育場館和器材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整治,保障學生活動安全。加強體育賽事安全管理,探索建立學校體育運動意外傷害綜合保險機制。加強學校自動體外除顫儀(AED)等急救設備配備,大力推動學校急救教育,強化師生應急救護培訓。
十、加強學生體質監(jiān)測。落實學生健康體檢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制度,各地結合實際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抽查復核工作機制,確保數(shù)據(jù)真實反映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動態(tài)掌握學生體質健康變化趨勢,定期對學生體重超標、視力不良等情況進行分析、預警和有針對性的精準干預。學校要按年級、班級、性別等不同類別在校內(nèi)公布學生體質健康、視力監(jiān)測總體結果,并將每個學生的監(jiān)測結果及時告知家長。將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納入校領導、體育教師及班主任考核評價,納入學校辦學質量評估的重要內(nèi)容。
十一、深化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各地教育局要依托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完善多部門統(tǒng)籌協(xié)調的學校體育工作推進機制,以學生體質健康為突破口強化“五育”并舉,讓“身上有汗、眼里有光”成為常態(tài)。各學校要將體育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壓實工作責任,抓好各項措施落實,切實保障學生校內(nèi)綜合體育活動時間。強化家庭育人,引導家長關注孩子身心健康,督促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學校、家庭應積極做好后勤保障,為學生運動后及時更衣、清潔提供便利條件。用好社會育人資源,支持社會體育機構向中小學生提供公益性體育鍛煉服務,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支持發(fā)展學校體育,多渠道增加學校體育投入。加強經(jīng)驗總結交流和宣傳展示,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學校體育的良好氛圍。
十二、推動數(shù)智賦能學校體育。積極推廣運用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等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賦能學校體育教學、訓練、評價與管理各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國家和省級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作用,加強優(yōu)質體育資源供給,支持體育教師利用數(shù)字平臺開展跨區(qū)域協(xié)同教研和專業(yè)研修。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建設智慧體育課堂與平臺,探索應用智能穿戴設備、運動影像分析等技術,實現(xiàn)對運動負荷和動作規(guī)范的實時監(jiān)測和個性化指導,提升教學精準性。探索構建學生體質健康數(shù)字檔案,實現(xiàn)常態(tài)監(jiān)測、動態(tài)評估與個性化運動干預,推動體育評價由結果導向向過程導向轉變。
更多內(nèi)容記得鎖定“福建中學生家長”
回復“中考試卷”下載福建中考試卷電子版
回復“質檢”下載質檢真題電子版
回復“二檢”下載22-25年初三二檢試卷
回復“一檢”下載21-25年九地市一檢試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