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這事從幾年前就開始傳,說郭臺銘要帶著公司大舉轉移產(chǎn)能去印度,規(guī)模高達3000億人民幣,外媒直接給起了個標題,說郭臺銘把飯碗端走了。
這話聽著刺耳,但也戳中了很多人心里的擔心,畢竟富士康在中國大陸扎根這么多年,雇了上百萬工人,現(xiàn)在說走就走,誰不覺得有點不是滋味。
郭臺銘從臺灣起家,靠著代工蘋果手機發(fā)家致富,但他的決定總帶著一股子商人本色,哪成本低就往哪跑,不管身后留下什么爛攤子。
郭臺銘1974年在臺灣創(chuàng)辦鴻海精密,也就是富士康的前身,那時候公司小得可憐,就做些塑料零件。
后來1988年,他看準大陸改革開放的機會,在深圳建廠,享受各種政策優(yōu)惠,勞動力又便宜,很快就擴大規(guī)模。
2000年代初,富士康拿下蘋果訂單,成了iPhone的主要組裝廠,中國大陸的工廠從鄭州到成都,到處都是富士康的影子。
![]()
員工高峰期超百萬,貢獻了不少稅收和就業(yè)崗位。但郭臺銘從來沒把這當成永久基地,他總說企業(yè)要全球布局,意思就是哪賺錢哪去。
轉移產(chǎn)能的念頭不是突然冒出來的。2019年,郭臺銘公開表態(tài),到2026年要把3000億美元產(chǎn)能移到印度,這3000億人民幣就是換算過來的數(shù)字。
當時中美貿易摩擦鬧得兇,美國政府推脫鉤,蘋果也想分散供應鏈風險,富士康作為大供應商,自然得跟上。
![]()
郭臺銘退休前就推動這事,2019到2021年,富士康在大陸的部分工廠陸續(xù)關停,轉而往印度砸錢。
外媒報道時,直指郭臺銘這是在端走中國工人的飯碗,因為轉移意味著大陸崗位減少,印度倒是能多出幾十萬就業(yè)機會。
具體轉移計劃從2020年開始落地。印度工廠起初只組裝舊款iPhone,比如iPhone 11,那時候技術還不成熟,產(chǎn)量小。
![]()
2023年,富士康加大步伐,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投資17億美元建廠,招聘本地員工,目標是把iPhone 14和中國大陸同步量產(chǎn)。
蘋果也配合,庫克2023年訪問印度,加強合作。富士康計劃三年內轉移3000億產(chǎn)能,主要針對電子制造和半導體部分。
到2024年,印度工廠產(chǎn)量占全球iPhone的比重漲到10%以上,iPhone 12和14的部分版本從印度出貨,雖然起步晚,但速度不慢。
![]()
但轉移不是一帆風順。印度勞動力便宜是真,年輕人多,但素質和管理問題一大堆。富士康推行大陸式流水線,工人不適應,高流動性導致培訓成本高。
2023年下半年,工廠多次罷工,政府還施壓。
供電不穩(wěn),泰米爾納德邦電網(wǎng)經(jīng)常出故障,生產(chǎn)線三天兩頭停擺。物流更差,零部件從港口到廠區(qū)得花三四天,比大陸珠三角快節(jié)奏差遠了。
![]()
供應鏈不完整,核心部件還得從中國進口,運費和延誤損失上千萬美元。結果印度工廠效率只有大陸的一半,良率低,2024年iPhone新機上市延遲兩個月,蘋果股價都受影響。
郭臺銘退休后,劉揚偉接手,但轉移策略沒變。
2025年,富士康繼續(xù)加碼印度,1月到9月,累計投資數(shù)百億美元,在多地建生產(chǎn)基地。9月12日,印度官員說富士康從中國撤回部分員工,但不影響整體運作。
![]()
實際上,2025年7月,富士康從iPhone工廠撤回數(shù)百中國工程師,8月又從零部件子公司裕展科技撤回約300人。這些人主要是技術骨干,撤回后印度工廠依賴本地團隊,產(chǎn)能受限。
印度產(chǎn)量目標是2025年達到3000萬部iPhone,占全球20%,但實際只到鄭州工廠的五分之一。半成品還得在中國加工六成,再運到印度組裝,這增加了成本。
外媒一直盯著這事,2025年報道說郭臺銘的豪賭有風險。
富士康否認完全脫離中國,2025年上半年還在大陸投資10億人民幣,加碼鄭州新事業(yè)總部。
印度逐漸失寵的跡象明顯,審批流程復雜,勞工法苛刻,簽證卡人,中國工程師調過去難。2025年6月,印度收緊簽證政策,富士康項目延誤。
本土化要求90%崗位用本地人,富士康取消部分優(yōu)惠,財務壓力大。相比之下,大陸政策更透明,落地快,土地便宜,企業(yè)愿意留。
![]()
轉移對中國的沖擊不小。大陸工廠崗位減少,2023到2025年,富士康在深圳和鄭州的招工海報少了很多。稅收和產(chǎn)業(yè)鏈受影響,但中國制造沒那么脆弱。
立訊精密和比亞迪電子等本土企業(yè)接盤,拿下蘋果高端訂單。比亞迪搞智能制造,自動化率超70%,成本降下來。
中國從人口紅利轉到人才紅利,每年工程師畢業(yè)超500萬,產(chǎn)業(yè)生態(tài)完整,深圳一帶設計到量產(chǎn)一小時搞定。這套系統(tǒng)是幾十年積累,不是投錢就能復制。
![]()
對印度政府,富士康承諾創(chuàng)造20萬崗位,但實際招聘難。2025年9月30日報道,富士康在印度返費9800元招人,還招不到,工廠大門貼停工通知。
工人素質低,不服從管理,完工率和質量難保證。
產(chǎn)業(yè)鏈缺口大,供應商不敢輕易跟過去,風險高。富士康丟了蘋果訂單,供應商就倒霉。印度想當制造業(yè)強國,說得響亮,但執(zhí)行變臉,審批跑斷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