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這兩天鄭智化控訴機場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的。
雖然剛開始鄭智化接受了深圳機場的道歉,可后來他又發布了一篇痛批大陸機場的文章,將大陸機場的服務罵得“體無完膚”。
![]()
![]()
看到這一幕,網友們瞬間坐不住了,紛紛在網上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但隨著監控視頻的流出,該事件發生了戲劇性的反轉。
![]()
大家這才發現鄭智化口中的“連滾帶爬”根本就不存在,全程都是工作人員細心攙扶著,這不明擺著就是睜眼說瞎話嗎?
可令人震驚的是,官媒和經濟學家宋清輝卻發聲力挺他,甚至還表示該道歉的就是機場,他沒有錯,那么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0月25日下午,鄭智化在社交平臺甩出千字長文,字里行間滿是委屈與憤怒。
![]()
作為從小因小兒麻痹癥致殘、需依賴輪椅和拐杖出行的公眾人物,他這次的吐槽直指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的服務漏洞。
鄭智化表示:遠機位登機就算了,登機車停在艙門旁居然差了25公分高度差!
![]()
輪椅推不進機艙,自己腿部無力跨過去,可操縱登機車的司機不僅拒絕調整高度,還“冷眼旁觀”。
最讓他崩潰的是,最后只能靠著旁人零星的幫助,以極其不雅的姿勢“連滾帶爬”進了飛機,全程沒人真正解決問題。
這不是服務不到位,是對殘疾人最沒人性的對待!
![]()
更讓他憤慨的是,這并非首次遭遇此類困境,南京祿口機場要求拆除輪椅金屬支架過安檢,新疆機場強制托運拐杖。
上海機場安檢延誤差點讓他誤機,積壓的不滿在這一刻徹底爆發,他甚至直言“萌生了引退大陸演出的念頭”。
隨后他這條帶著細節、情緒和個人經歷的微博,迅速引發百萬轉發。
![]()
在很多人眼里,鄭智化不僅是唱《水手》的勵志偶像,更是殘障群體權益的“代言人”,他的控訴自然自帶公信力。
所以,鄭智化的發文剛過兩小時,評論區就被憤怒的聲音淹沒。
有網友怒罵道,64歲的老人,還是殘疾人,怎么能這么對待?
還有人表示,25公分對我們是小事,對他就是一道天塹!
網友們紛紛站在他這邊,把矛頭直指深圳機場。
![]()
甚至還有人分享了自己或親友的類似經歷:每次出行,都發現機場無障礙通道經常被雜物堵著。
還有人表示“上次看到盲人旅客沒人引導,在安檢口站了十分鐘”。
就這樣大家越說越激動,很快把話題從單一事件上升到整個公共服務體系的漏洞,
![]()
隨后,不少網友直接跑到深圳機場官方賬號下“討說法”,要求嚴懲涉事司機、公開服務流程。
更有法律博主搬出《殘疾人保障法》,強調機場有義務提供“安全、便利”的服務,25公分的高差不是借口,是服務意識的缺失。
面對洶涌輿情,深圳機場反應神速,當天傍晚6點多,就在鄭智化的微博評論區道歉,承認“服務與預期存在差距”,還表示已聯合航空公司啟動核查。
![]()
![]()
這份看似誠懇的回應,更坐實了網友們“機場理虧”的判斷,聲援鄭智化的聲音愈發響亮。
可就在大家以為真相已定的時候,10月26日,深圳航空甩出的1分半鐘監控視頻,讓劇情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
視頻里的畫面,和鄭智化描述的完全是兩回事,從曝光的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鄭智化輪椅被推到登機車后,一名地服人員全程陪同。
到艙門口時,兩名機組人員立刻上前接應,一人扶著他的上身幫他站起,一人彎腰抬起他的不便腿部,還有人專門遞拐杖。

整個過程雖然花了兩分鐘,但全程平穩有序,壓根沒有他口中描述的“連滾帶爬”的影子。
更打臉的是,汽車圈博主陳震站出來科普,輪椅旅客通常在廊橋門口等候,這次用的舉升登機車是“超規格待遇”,一般只給病危擔架乘客用,現場4名工作人員協助已經是“頂配服務”。
![]()
機場方面還解釋,25公分的高度差是民航安全規范,怕登機車刮碰機身,司機根本不能隨便調整。
![]()
視頻曝光之后,輿論瞬間炸了鍋,之前力挺鄭智化的網友紛紛“倒戈”:這哪是沒人管?明明是VIP待遇啊!合著我們的同情心被利用了?
還有人翻出鄭智化前一天的回應,發現他接受道歉時還咬著“司機個人惡劣行徑”,可視頻里根本沒出現司機“冷眼旁觀”的場景。
![]()
令人無語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很快有網友扒出,鄭智化的成名曲《水手》涉嫌抄襲三首日文歌。
前奏和長渕剛的《Goodbye青春》幾乎一樣,副歌部分撞了中島美雪的《習慣孤獨》,還有一段旋律疑似借鑒了其他老歌。
![]()
更關鍵的是,《水手》的作曲欄一直只寫著鄭智化的名字,沒標注任何借鑒來源,也沒有版權購買記錄。
![]()
得知這一幕,網友的憤怒徹底爆發,鄭智化的微博評論區從聲援墻變成批斗場。
面對巨大壓力,10月27日,鄭智化終于發文道歉,承認“連滾帶爬”是一時氣憤的情緒化表達。
![]()
可這份道歉沒能平息怒火,大家覺得他避重就輕:既然知道工作人員好,為啥當初要說沒人性
就這樣討伐聲越來越烈,不少人喊著估計鄭智化要“晚節不保”了。
![]()
就在鄭智化幾乎被輿論“釘死”的時候,反轉再次上演,經濟學家宋清輝和多家官媒接連站出來,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
宋清輝直接炮轟深圳機場:公開監控視頻涉嫌侵犯隱私,這是轉移焦點的卑劣手段!
他指出,事件的核心根本不是“鄭智化有沒有夸大其詞”,而是公共服務體系的無障礙設施確實存在短板。
作為長期關注殘障群體的公眾人物,鄭智化的發聲本質是“推動制度完善的善意”,不該被苛責。
![]()
他甚至呼吁機場撤回視頻并道歉:不能讓說真話的人寒心。
更重磅的是官媒的表態,10月28日,《經濟觀察報》直接以《鄭智化無須道歉》為題發文,明確表示:“鄭智化可以道歉,但不是必須道歉,他沒做錯什么。”
![]()
文章里說,殘障人士對出行體驗的敏感度遠超普通人,“連滾帶爬”或許是情緒表達,但背后的困境是真實的。
![]()
官媒們一致認為,比起追究鄭智化的措辭,更該反思的是:為什么8500萬殘疾人里,只有30%敢坐飛機?為什么普通殘障人士的投訴沒人管,非要名人發聲才有用?
這些問題,才是這場風波最該留下的思考。
![]()
這場持續四天的輿論風暴,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太多東西,有公眾人物發聲的尺度,有網絡輿論的搖擺,更有公共服務的短板。
![]()
鄭智化的“情緒化表達”或許有瑕疵,但不可否認的是,正是這聲“怒罵”,讓25公分的高度差成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讓更多人開始留意身邊的無障礙設施。
就像官媒說的,我們不必為鄭智化的措辭較真,因為他揭開的是一個更重要的真相,對殘障群體來說,出行的障礙從來不是那25公分的物理距離。
![]()
而是被忽視的需求、被簡化的服務、被漠視的尊嚴。
所以我們應該記住真正的文明,從來不是等名人發聲才行動,而是能主動看見每一個“被遺忘的角落”。
對此大家是怎么看待這件事情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