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T蒙彼利埃冠軍賽開打首日,中國乒乓球隊就吃了個悶虧,三位出戰選手陳幸同、溫瑞博、陳垣宇首日全部止步首輪,這結果放在任何一站WTT大賽都極其罕見,更扎心的是其中一位,還是世界第三的陳幸同,本站的1號種子,“開局三連跪”或引發王勵勤兩大動作,球迷直言:不得不變了。
![]()
說實話,陳幸同這場0-3被“妖精”斯佐科斯橫掃的比分,確實太刺眼,特別是最后一局2-11,幾乎沒還手之力,這可不是那種“打得不好”能帶過去的輸法,要知道她的世界排名是第三,而對面是第十九,這檔次的落差在場上沒體現出任何壓制力,只能說徹底被打懵了,更關鍵是作為本站的1號種子,毫無斗志和狀態,這是非常不正常的。
![]()
賽后有人說是為了備戰全運會、沒狀態、舟車勞頓、時差沒倒,理由聽著都挺順耳,但真要講理——一名頂級主力,連一場三局的節奏都穩不住,那問題肯定不在外部環境,更多還是心理落點變了,以往有孫穎莎、王曼昱在前面兜底,她只需要做好“穩定軍心”的角色,現在前排沒人,她得自己兜底,結果發現獨當一面時,壓力比想象中要大的多,心理完全蹦跶。這或許不只是一次單純的輸了比賽,陳幸同或許徹底失去教練組的信任和自己的前途,畢竟首次擔當1號種子,打成這樣,“不堪大用”的標簽是難甩掉。
![]()
說完女單看男隊,小將溫瑞博對陣韓國的吳晙誠的比賽更有代表性,1-3落敗其實不意外,從比分看每局都差在關鍵分——7-11、7-11、11-8、8-11,能扳回一局說明還在狀態內,只是經驗太淺,技術粗糙,節奏還沒摸準,吳晙誠雖然年輕,但人家是韓國重點培養,大賽經驗遠非溫瑞博可比,這充分說明一個問題:國乒小將們大賽經驗極度缺乏,不是打不過。
![]()
另一場陳垣宇對張禹珍,同樣1-3,但整體內容比溫瑞博更像樣,尤其首局10-12咬得很緊,第三局崩盤后還能追回比分,這說明他心態在,技術也沒掉太多,差的還是節奏感和經驗——張禹珍那種外線抽殺和節奏切換,是年輕球員最怕的套路,一旦被拖入對方節拍就難翻身。
![]()
國乒三人首日出局,說輕一點是“意外”,說重一點就是“系統漏洞”,因為不該是個案,從倫敦挑戰賽到這次冠軍賽,王勵勤帶隊這幾次的用人思路都有點搖擺,一會兒全派二線女將練兵,一會兒干脆空檔不派男隊出征,等到真需要比賽經驗時,這些小將幾乎是“裸考”,上場就撞墻。
![]()
球迷早在倫敦那站就提過:既然派人去,不如男隊也練練手,結果這次一看,真應了那句“早知道當時就該去”,陳幸同的失利當然最扎眼,但年輕隊員接連被一輪淘汰,暴露的其實是國乒在“更新迭代”這件事上的猶豫,既想守住成績,又想練新人,最后兩頭都不穩。
![]()
王勵勤上任后,一直被外界拿來和劉國梁時期作對比,劉國梁時代的底氣來自層層梯隊、不斷磨合,新人打挑戰賽、主力打積分賽,戰線雖長但節奏清晰,而現在的男乒更多像是按任務派兵,誰狀態好誰去,缺少長期規劃,也缺少“讓小將多輸幾次”的耐心。
![]()
接下來王勵勤或有兩大動作,其一,或許會加大二線隊員的大賽歷練機會,特別是國乒男隊,除了王楚欽林詩棟,也就一個向鵬離主力最近,其它二線隊員一輪游幾乎成常態。北京大滿貫就是最好的例子,二線隊員能上的幾乎全上,陳俊菘就是典型例子,沒人看好卻連贏張本智和、進了男雙決賽,這樣的黑馬不靠天賦,全靠機會,而機會從來不是等出來的。
![]()
其二:陳幸同的失利,或讓其徹底失去洛杉磯奧運的競爭機會,接下來對于蒯曼和陳熠這兩位新生代,王勵勤或許會給與更多的鍛煉機會,作為后背主力重點培養。
![]()
這次蒙彼利埃的“一輪游”,或許能給國乒提個醒——光靠內部對抗和封閉訓練,已經不能支撐年輕球員的成長速度,國際賽場的節奏、環境、對抗強度,是必須靠真打去適應的,不然每次出國就像考試臨場發揮,贏一場靠狀態,輸一場就找理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