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搞笑,特朗普簽完字臨走時把那支剛用過的簽字筆給順走,這人還有西方審美標準嗎?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一起簽署了一份歷史性的“日美同盟協議”文件后,他在臨走的時候將用過的那支簽字筆直接拿走了,也許是覺得有紀念意義吧,也許是不想讓別人“收藏”自己用過的筆?
而一旁的高市早苗確實全程透著拘謹,這絕非單純的流程不熟。要知道這是她就任首相后首次面對重大首腦會晤,在此之前她與特朗普的交流僅停留在 10 月 25 日那通 10 分鐘的電話里,連 “海軍陸戰隊一號” 共乘流程都是臨時惡補的,面對白宮團隊早已輕車熟路的簽署環節,她難免手忙腳亂。
更關鍵的是,日本在日美同盟里的被動地位早成常態,美國此前剛要求日本落實 5500 億美元對美投資工具,還逼其將防務費占比從 2% 提至 3.5%,這種 “胡蘿卜加大棒” 的施壓讓歷任首相都倍感壓力,何況是新人高市。
她會面時特意送上安倍用過的高爾夫球桿和松山英樹的簽名球包,試圖借舊交情拉近距離,反而暴露了內心的緊張 —— 就像學生面對嚴苛的老師,即便準備充分仍怕出錯。
特朗普的隨意與高市的拘謹形成了鮮明對比,這背后藏著美日關系的真實底色。美國歷任總統本就有重視簽署用筆的傳統,但特朗普的 “直接拿走” 更添個人風格,畢竟他連與安倍會談時都能隨性提及私人友誼,對一支筆自然不會講究繁文縟節。
而高市的手足無措,本質是日本 “結構性困境” 的縮影:日本媒體早就指出,美日同盟的不平等讓日本必須緊盯美國動向,岸田訪美時即便獲得國賓待遇,也得靠渲染 “高規格接待” 當政績,更別說剛上任的高市。
她既要應對特朗普可能突然提出的額外要求,又要在國內黑金丑聞余波中穩固支持率,這種內外夾擊下,面對美方熟稔的儀式流程,難免顯得局促。
再看那兩份 “歷史性文件”,本質是美日各取所需的政治秀:美國要借日本的稀土供應鏈鞏固技術優勢,日本則想靠投資換關稅減免,這種心照不宣的合作里,特朗普拿筆的小動作更像個注腳 —— 既彰顯了美方的主導地位,又透著點個人化的隨性。
而高市的緊張也并非個例,當年岸田首次以國賓身份訪美時,即便籌備已久仍被批評 “表演痕跡過重”,新人高市面對風格更直接的特朗普,手足無措反而成了真實寫照。
畢竟在 “特朗普恐慌” 仍在日本流行的背景下,這位新首相既要展現對美友好,又怕出錯得罪美方,這種矛盾讓她在繁瑣的日本儀式與強勢的美國氣場間難以自處,連遞文件的手勢都透著小心翼翼,與特朗普拿筆時的干脆利落形成了有趣的反差。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