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特朗普痛罵后,美商務部長掀桌子:退出與中方在馬來西亞的談判!
美國商務部長掀桌子了,退出與中方在馬來西亞的磋商。
這到底咋回事?如果要弄清楚來龍去脈,還得從9月底開始說起。
當時的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偷偷搞了個50%規則,把數千家中國企業加入了美國制裁的清單中,試圖用這招逼中國低頭。
可運氣不好的是,偏偏碰到了特朗普正琢磨如何在APEC峰會上和中國套近乎,讓中方多買點美國大豆,好緩解一下自己的壓力,結果被盧特尼克這一鬧,直接把計劃攪黃了。
特朗普頓時火冒三丈,把盧特尼克臭罵一頓,說他是蠢貨、搞砸了一切。
更打臉的是,中國還反手甩出王牌,在10月9日宣布收緊稀土政策,連技術帶設備全卡死。
美國軍工一下子崩潰了,F-35戰機生產一架就要消耗400公斤稀土,福特級航母最少要27噸稀土,沒有中國的稀土供應,很多軍事產業鏈都要下崗。
眼看局面失控,特朗普趕緊把盧特尼克給踢了。
因此,在原定的10月底馬來西亞中美談判,中美方代表團只剩下財長貝森特和格里爾去撐場子。
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場鬧劇背后,是白宮內部兩派人的較勁。
盧特尼克代表了美國的強硬派,總想對中國下狠手,而財長貝森特這幫務實派,卻主張邊談邊給壓力。
因此,倆人的矛盾早不是一天兩天了,去年為了爭內閣職位就斗的不可開交,這回盧特尼克撞上槍口,正好被貝森特反將一軍。
這種內斗套路在特朗普團隊中多的很,之前貿易顧問納瓦羅也是因為亂加關稅,導致美國家庭每年多掏1300美元,最后被當做替罪羔羊被邊緣化。
如今,盧特尼克也差不多是這樣的情況。
而且從盧特尼克缺席吉隆坡會談來看,已經完完全全暴露了美國對華戰略的混亂。
一個商務部長在沒有特朗普的默許下,敢輕易對中國施加關稅嗎?
答案是不可能的,背后一定是特朗普想加關稅。
因此,特朗普既想舉著大棒嚇唬中國,又怕玩脫了影響選票,只好一邊派貝森特裝務實,一邊又任用商務部長施壓中國,哪個辦法好用就用哪個。
可中方早看穿了這套把戲,外交部直接懟回去舉著大棒談判是癡心妄想!
所以,綜合來看,這場鬧劇最后的結果一定是一地雞毛。
特朗普急著滅火,改口說要緩和中美關系,甚至想靠APEC峰會找補,但美國豆農還在發愁大豆賣不出去,軍工企業擔心F-35停產。
而中國穩坐釣魚臺,靜靜地看美國人表演就可以了。
參考來源:
中華網:特朗普怒斥美商務部長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