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保時捷利潤暴跌99%的新聞刷屏,不少人又把矛頭指向了小米。
因為買豪車買的就是情緒價值,最怕的是100多萬買了輛Taycan,旁邊的小弟說;“大哥,你的小米真好看。”
坦率說,這次保時捷的雪崩,和小米的關系確實不大,更像是曾經的中國學生,給驕傲的德國工程師上了生動的一課。
![]()
今年前三個季度,保時捷的利潤,從去年同期的40億歐元,斷崖式的跌到了只剩4000萬歐元。
崩的這么慘,表面看上去三個原因:
一、特朗普的關稅大棒讓保時捷多掏了7億歐的冤枉錢。
二、終止電池自生產計劃、放緩電動化轉型,讓保時捷含淚交了27億歐的天價學費。
三、中國土豪變了心,今年中國市場銷量同比暴跌26%,僅有四年前的三分之一。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德國工程師的傲慢,將全球制造的接力棒交到了中國手里,保時捷只是一個開始。
保時捷曾高調宣布要全面電動化,并斥巨資建設了電動化平臺,將此視為大眾集團對抗特斯拉的核心武器。
結果一看賣不動,就叫停了高性能電池自研,將資源更多的投入到了燃油車的升級,電動化平臺的研發則被推遲到了2032年。
因為,保時捷70多年的賽道經驗,無法短期在以軟件算法為核心的電動車領域轉化成優勢。與其冒險轉型,不如享受發動機的轟鳴聲和機械結構的純粹感。
結果,全力轉型的中國車企,給傳統豪車狠狠上了一課。
保時捷在中國連續四年暴跌,銷量從2021年的9.5萬直接降到了如今的3.2萬輛,變成了只剩下“致敬”的前輩。與此同時,寶馬7系、奔馳E級、奔馳S級、邁巴赫也都跌跌不休。
即便在德國本土,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從去年上半年的18%,上升到了今年上半年的28%。
因為中國品牌,用更快的技術迭代、更極致的性價比和更懂用戶需求的智能體驗,重新定義了新時代的豪華。
在上個月的慕尼黑車展,德國媒體驚呼,再不改變,德國的汽車制造商只能進博物館了。
土豪們也逐漸想明白了,傳統豪車的百年品牌光環只是短期的面子,如果不注重長期的里子,就會變成未來的傻子。
值得注意的是,德國的制造神話,是在模仿英國時建立的;而中國的制造奇跡,是在學習德國時完成的。兩者不過是時代更替的鏡像。
通信巨頭諾基亞無法抵御智能機的沖擊,那個依靠發動機聲浪、機械性能和百年品牌光環就能輕松賺錢的時代,也不可逆。
需要替小米伸冤的是,保時捷在中國最賺錢的是SUV,是卡宴,它的利潤更多的是被問界和理想吞噬的。
當然,小米YU9已在路上了。
來源:星河商業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