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慶一過,下一個節日就是春節了,
但你發現沒,長大后的春節比兒時更冷清了:過年不放煙花爆竹,春聯不貼了,龍燈不舞了,甚至大戲也不唱了;
以前團圓飯一家子動手制作,其樂濃濃,現在都去酒店解決,不再自己動手。
還有,外嫁的女兒都在埋怨回娘家的路是用錢鋪出來的;年輕人干脆抱著一部手機在家里躺平……
如今的年味兒越來越淡,認真過年的人越來越少了。每逢春節,似乎只有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還在勉強支撐著“過年”,尋找他們童年的記憶。
這種現狀不禁讓人感嘆:二三十年以后,50后走了,60后走了,70后也走了,估計就真沒有春節了。
![]()
.01
人們已經徹底告別了饑餓
小時候,大人最愁的不是賺錢,而是吃不飽。逢年過節好不容易開頓葷,孩子們才有機會放開肚皮吃頓好的。
但即使如此,現在餐桌上常見的果糖、花生堅果等,那會也是沒有的。甚至很多普通人家壓根就不曾聽聞一些堅果之名。
現在呢,父母的擔憂不再是子女沒東西吃,愁的卻是孩子不吃。以前只有過年才吃得到的東西,現在在平時都吃膩了,壓根就沒有那種對過年的期盼。
![]()
.02
集市也逐漸失去了往日的繁華。
以前年關時節,最熱鬧的就是趕集,幾乎每家每戶的大人,孩子都會去市場上看熱鬧,買一點吃的,看一些好玩的。整個集市上人頭攢動,堵的水泄不通,但這種人流匯集也讓人感覺到了濃濃的年味兒。
那如今呢?互聯網越來越發達,躺在被窩里面就可以買到你想要的東西,還給你送到家門口,往昔那種熱熱鬧鬧的集市氛圍,現在已變得冷冷清清。
![]()
.03
親情越來越疏離
我記得我們小的時候最盼望的就是過年過節,一來可以吃到想吃的東西,二來可以去到親戚家做客,與同齡的表兄弟們玩耍,還能得到一兩塊壓歲錢,覺得那就是幸福。
現在呢?在很多人家里,老人一直常伴左右,朝夕相處,兩看相厭。
表兄妹之間關系也越來越疏離,甚至過年也不曾見面。
春節的紅包是越收越大了,但是這種不見面只停留在手機上的一個數字,也愈發讓人覺得親情關系淡了。
![]()
.04
動手的能力變得鈍化了
記得小的時候,只要進入到臘月,家家戶戶都忙著準備過年需要的食材:殺年豬,裝腸子、推豆腐、糍粑、玉米花、八寶飯、血辣子……好多好多家鄉特色。大人忙著干活,小孩子也學著有模有樣。
現在呢?鄉下已經見不著傳統手藝人了,甚至城里的新媳婦都不會剖魚,不敢殺雞,蒸煮烹炒更別提了。
樣樣買現成的,甚至除舊迎新大掃除,都不再自己親力親為,交由鐘點工解決,
餐桌上。傳統美食滿大桌,這不好吃,那吃不下,唯獨漢堡、薯條、燒烤吃的滿心歡喜。這還叫過年嗎?
![]()
.05
父母之鄉變得遙遠而又陌生
進了城以后,兒時的家鄉就變得遙遠而陌生,很多人離家之后,幾乎忘記了自己的家鄉,每年也就過年回一趟老家,
在當下,很多年輕人看來,除了農村,原來那個地方就是父母的家了,從此,鄉音聽不懂,鄉俗更是弄不清…
住進城市以后,年輕人從頭到腳,從里到外,都變得城市化了,過年再回農村,他們儼然一副城里人模樣,嫌棄農村的土氣,更不再親近腳下的那片土地。
故鄉的年味,已然牽不動游子思歸的心了。上班,擁堵……都能成為春節忘歸的美麗借口。
![]()
結語:
春節,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人。年味,曾經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口味和體溫。然而如今,很多習俗已經只剩下老一輩人在傳承。這場景不禁讓人擔憂,三四十年后,還有春節嗎?
最后問問您,計劃好今年春節怎么過了嗎?評論區說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