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宿事件》
細節(jié)依舊超棒,幾大主演都發(fā)揮出了貼合角色的表演,前半段鋪陳很好,后半段有些趕。吳彥祖的角色讓人生憐,如果后半段他不那么自暴自棄的話,現(xiàn)實中肯定有很多女人喜歡這樣的老實男人。 爾冬升的鏡頭語言也不錯,給我印象很深的是最后的黑幫投石以及車站前的亂槍戰(zhàn)。
![]()
2、《國產(chǎn)凌凌漆》
周氏電影里最具陰郁氣質(zhì)的作品,血腥暴力程度也堪稱登峰造極,甚至都已經(jīng)隱隱有一絲cult味。故事是港人在特定時期心態(tài)的真實折射,從小到大周星馳的片子看多少遍還是會笑翻。到底是我笑點低還是他太好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喜劇能有喜劇的效果就是成功。
![]()
3、《中南海保鏢》
90年代的中國對西方世界來說還很是落后+新奇,每次出訪時,據(jù)說高冷帥氣的中南海保鏢們往往能收獲比領導人更多的話題度。保鏢的巔峰之作,當然打的不一定是最熱鬧的,但是感情線絕對是很有中國古典情懷的,配在一起,絕逼是NO1,二十多年過去了,目前還沒有看到超越此片的。
![]()
4、《踏血尋梅》
真實命案為底不止于奇情,冷靜鏡頭剖開底層孤獨,兇殺拍成一首絕望之詩,s尸血腥背后,是漂泊靈魂的無聲哭泣 演員表演極具穿透力,讓觀眾在黑暗中看見人性微弱的光。潮濕街巷浸著破碎靈魂,欲望與孤獨織就悲劇,每幀都藏著人性的幽暗與荒蕪。
![]()
5、《喋血街頭》
作為港片,格局視野已經(jīng)具備了國際意識,兄弟撕裂的情義放到六七暴動和越戰(zhàn)背景當中,吳宇森的大場面大制作。影片中許多的前后景的對比,傳達出歷史的幻滅來,許多地方讓人想起了現(xiàn)代啟示錄和獵鹿人的影子,和許鞍華的投奔怒海相互呼應,敘事也很流暢,兼具文藝與商業(yè)的特點,觀賞性很高,但個人還是更喜歡喋血雙雄。
![]()
6、《英雄本色3:夕陽之歌》
最近一直單曲循環(huán)夕陽之歌,找原版電影來看。電影跟歌曲沒有太大聯(lián)系,電影更多是剪不斷理還亂的兒女情長。整部電影透露的價值觀就是“希望越大,但仍要抱有希望”,然后當年香港電影中的人物都能輕易跨越社會階層促進劇情發(fā)展。真的是年紀大了才能體會梅艷芳的美,美艷中帶點純真,性感中又有稚氣。
![]()
當年未在內(nèi)地上映的6部限制級港片,你不一定全看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