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面圖片 加雪球核心交流群↑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陳達美股投資
來源:雪球
許多人等 高切低 等到四肢發麻。
股市里所謂 高切低,高,是指前期漲幅巨大、估值高、交易擁擠的股票,多數情況下就是科技成長股;低,是指前期挨打或沒怎么漲,估值不高,有修復空間的行業,比如紅利、消費、甚至AI里軟的那部分。所以之于AI這個板塊,高切低 你也可以理解成 硬切軟。
股票江湖就是這樣,有人硬著等,有人等著硬。
那么高切低是否會發生?——這就如天干物燥的老房子要著火一樣,看起來似乎是個必然,勢能一直在那里積蓄;也如同雪崩,雪壘如危卵,一聲咳嗽就觸發。但是火星與咳嗽什么時候來,卻完全沒人知道。于是在這個“極富偽裝色彩的確定性”的掩護下,就很容易會讓人有種“我能預知未來”的錯覺。
記得我說的這句話:人在市場中,是不一定虧錢的;但在錯覺自己能精準抄底的那一剎那,他就要開始虧錢了。
“高不切低”不是A股特有現象,美股與港股,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你以為美股牛市很均勻,其實不然。我之前說過美股的牛市很窄,雖然大盤股指屢創新高,但去年是Mag7帶頭沖,今年連Mag7都熄了主要是AI在帶頭硬沖,根據Coatue的統計,2025年初至今,標普500漲了15%左右,不算Mag7的美股AI漲了30%,而Mag7 “僅僅” 漲了16%,非AI更是只有7%的收益。標普里的醫藥保健、金融、能源、消費等等板塊,蕓蕓眾低。
![]()
(數據來源:Coatue)
如果全世界都在炒AI炒科技,A股肯定要同流合污,而不會獨善其身。
投資中我總是認為安全邊際是第一位的,盡量不虧損本金,估值高肯定有各種各樣高的理由,很多時候也很合理,但完全無視估值的投資,你很難說自己沒有賭的成分。
但同時,我認為所謂transformative或者disruptive行業的投資——翻譯過來就是所謂革新顛覆型投資,也不必在估值上過于苛刻,可以學學木頭姐的配置方法,高低都買(主要還是看行業的景氣度或者說顛覆度),這樣切與不切,你都很從容。比如美股有個ETF叫CNQQ(把恒科、A股的交易時間延伸到美股),跟蹤 Solactive China Technology 35 Index 這個指數,你可以理解成”恒生科技+”,騰訊阿里寧德時代之類“護城河股”占大頭,但也有寒武紀寒王(寒王股價又超過茅王了)、中際旭創這樣的飛天股。高低都配置,你就不用再在 高切低 幽暗的心理迷宮里,懷疑人生。
最后,關于 高切低 我其實就只有仨建議:
第一,不極端押注單一風格,均衡配置。比如AI,你完全可以都買,軟硬兼施。其實即使是成長股,你也會發現,市場里總有不一部分成長股是在天上,而另一部分成長股是在深度調整里,原因僅僅是因為 風口不同。
第二,雖然是老生常談,仍然那重視底層邏輯是生意本身。是生意,那要看市占率、增長曲線、margin expansion,就有ROE、自由現金流、盈利質量這些核心KPI的考核。你啥都沒有的高,那就只剩風險高。
第三,耐心!耐心!耐心!風格切換總是詭異與怪誕、震蕩與反復,千萬避免追漲殺跌。許多小伙伴——由于他們一直在“低”里與命運摔跤,而“高”里的嘉年華大趴完全沒趕上——對于高切低這事,就容易非常猙獰,痛苦輾轉,仰天長嘯。此時多多按摩自己,克制一下嫉妒之火讓你面目全非。
高切低,你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市場的理性輪動。當然分析師路演的時候不會這樣表達,他們會含混其詞地說 “我們建議在高景氣賽道適當止盈,切入低估值板塊,追求性價比….blah blah….”。我覺得他們也沒說錯,但具體什么時候切,這個他們就不管了,看你的造化;而我的建議就在上面三點,不求精確一刀,模糊的正確好于精準的錯誤,因為你完全可能——高切低,結果切得反而更高(價值陷阱)。
隨便說一些感想,高與低,切來切去,切切在心。時光奔騰,循環往復,而一代又一代股民們,我們在高低之間完成了精神圖騰的永恒。
雪球三分法是雪球基于“長期投資+資產配置”推出的基金配置理念,通過資產分散、市場分散、時機分散這三大分散進行基金長期投資,從而實現投資收益來源多元化和風險分散化。點擊下方圖片立即領取課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