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中國國民黨2025年10月18日舉行黨主席選舉,候選人鄭麗文當選新任黨主席。
2
公開資料顯示:鄭麗文,女,1969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國臺灣省云林縣,祖籍云南,畢業于臺灣大學法律系,擁有美國費城天普大學法學碩士學位,英國劍橋大學國際關系博士。
鄭麗文曾說過:“臺大教我規則,天普讓我質疑,劍橋讓我遠眺。”
3
臺灣大學(臺大)
臺灣大學法學院成立于1928年,是臺灣最古老的法學院之一,以其卓越的學術研究和多樣化的特色專業而聞名。
1987年,她考入臺灣大學法律系,那里是臺灣精英的搖籃。臺大法學院的課程嚴苛,她主修憲法與行政法,深受導師影響,養成嚴謹的邏輯思維。
1987年解嚴后,她積極參與學生運動,成為“街頭少女”的代表。一次,她在臺北街頭抗議,被警方短暫拘留。這次經歷讓她明白,政治不是書本,而是行動。
鄭麗文后來在自傳中寫道:
“云林的泥土教會我堅韌,街頭讓我懂得聲音的力量。”?
4
天普大學(天普)。
本科畢業后,鄭麗文沒有急于從政,而是選擇繼續深造。20世紀90年代初,她赴美國攻讀費城天普大學的法學碩士。
美國的多元文化讓她眼界大開,她選修國際法與人權課程,親身參與過校園抗議,學習西方政治的精髓。
鄭麗文碩士論文,主要論述“少數族群的權利”。
鄭麗文多次參與校園抗議活動,拓寬國際視野并形成質疑精神。?
5
劍橋大學(劍橋)
劍橋大學是英國頂尖學府,創立于1209年,由31所學院組成,采用聯邦制體系。該校在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全球第5,以自然科學、工程與技術學科見長,共誕生121位諾貝爾獎得主。
鄭麗文于1998年在劍橋大學進修博士,專業為“國際關系”,研究主題為“兩岸關系的地緣政治”。她在劍橋大學的研究方向可以概括為:1、以“兩岸關系的地緣政治”為題,探討地緣政治因素如何影響兩岸互動;2.研究目標,從國際關系視角分析兩岸關系的復雜性,尤其關注地緣政治對兩岸政策制定與互動模式的影響;3、通過大量訪問大陸學者,收集第一手資料,深化了對兩岸博弈的立體認知與理論思考;4、將臺灣內部政治動態與國際關系理論結合,提出了務實的兩岸政策框架。
6
鄭麗文曾說過:“臺大教我規則,天普讓我質疑,劍橋讓我遠眺。”
這讓我不禁聯想到:法律人的規則意識、質疑精神與遠眺品質。
法律意識是人們關于法律和法律現象的思想、觀點和心理的總稱。它包括人們對法律的認識、感覺、理解、評價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理論觀點等等。
無論技術怎樣進步、社會如何發展,規則都是“基礎設施”。用實際行動捍衛我們的規則文明,就是在點亮你我生活、創造美好未來。
質疑法律通常是指對法律規定的合理性,公正性或適用性提出疑問或不同意見。在法治社會中,公民有權對法律進行思考和討論,這是行使言論自由的一種體現。
法律思維需要具備前瞻性和全局觀,既要關注當下案件的具體情況,也要從社會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角度進行考量,要有遠見和卓識,要認識到事物發展的規律,而不能為世俗法所囿限。
一個56歲的法律人,歷經38年的法律養成,這再次說明法律是個長線專業。
2025年10月27日星期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