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我是槽三刀,一個喜歡吐槽的布衣青年!
近日,河南農戶100多噸小麥賣28萬,收款后資金因涉詐被凍結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
2025年10月24日,河南新鄉原陽農戶孫先生一家遭遇飛來橫禍。
他們賣出102.3噸小麥所得的28萬元貨款,因涉及電信詐騙資金被貴州警方凍結。
事件始于9月中旬,孫先生通過網絡結識自稱“收糧老板”的買家,對方以市場價收購小麥并派專人監裝,全程電話溝通。
10月17日,28萬元貨款分兩筆轉入孫先生賬戶,他隨后將部分款項轉給妻子和哥哥。兩天后,三人銀行卡同時被凍結,買家失聯,監裝人員也聲稱不知情。
警方調查發現,買家利用詐騙所得資金支付貨款,通過真實交易掩蓋洗錢行為,孫先生的賬戶成了資金中轉站。
三刀認為,在賣糧食的整個過程中,孫先生唯一能做的就是核對一下重量、確認一下貨款,作為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他沒有能力甚至說沒有義務去確認這筆資金的來源。
我們可以理解,相關部門為了偵破案件,他們有權利凍結涉案資金,但法律也同樣明確了“善意取得”的財產不予追繳。
目前來看,孫先生的交易很顯然比較符合“不知情、合理價格、完成交付”的善意第三人條件。
所以,無論如何也不應該凍結孫先生的貨款。
根據以往類似案例,但凡牽扯到大宗交易的凍結,其解凍流程往往要持續3到6個月,這對于急需用錢的農民而言,可以說是一種漫長的煎熬。
說到這里,我就想追問一句:當追贓的程序正義與老百姓的生存需求發生沖突時,法律的天平是否也該多一份對弱者的傾斜?
如果僅僅為了追贓而凍結無辜者的合法收入,豈不是讓受害者為犯罪行為“買單”?
![]()
自始至終最讓人感到憤怒的,是詐騙團伙的肆無忌憚。
由于糧食交易金額大、流轉快,再加上農村信息相對閉塞、農民的防范意識薄弱,一些涉詐人員就開始偽裝成正規收購商,以“高價收購”,“爽快付款”為誘餌,用詐騙所得資金支付貨款,待糧食到手后迅速轉手變現,實現“空手套白狼”的目的,最終將風險與損失全部轉嫁給農戶。
那么問題來了,涉詐問題該由誰來監管呢?賣糧食的農民又是充當了什么角色呢?
其實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但每當聊到這種“事后凍結易、事前防范難”的話題,難免讓人心生疑慮。
當然,這些疑問不是質疑法律的權威,頂多算是對“人性化執法”的期待。
我們常說:“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社會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它如何對待強者,而是看它如何呵護弱者。
所以,我們希望通過這件事,相關部門能改掉那些不合理的辦案流程,不要再讓“錢貨兩空”的悲劇再次發生。
也希望孫先生的賬戶能早點解凍,拿到該屬于他的錢。
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鄭重聲明
文章素材來自官方媒體,作為自媒體創作者,始終本著客觀、理性的態度進行時事的相關評論,無不良輿論引導。
此外,對于事件的真實性,自媒體創作者很難把控,所以也請大家理性閱讀。
另,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