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這幾年能源這塊的事,總讓人覺得有點喘不過氣。石油本來就是工業的命根子,從開車到造塑料,從化肥到藥品,哪兒都離不開它。可咱們國內石油資源本來就不多,需求卻像坐了火箭一樣往上竄。
結果呢,就得靠進口來補窟窿。2024年原油進口量5.53億噸,對外依存度71.9%,比前一年還降了0.5個百分點,這已經是20年來進口量頭一回同比下滑了。表觀消費量7.56億噸,進口占了大頭,基本上每喝一口油,就有七成是從國外運來的。
![]()
油價波動起來真叫人頭大。2024年布倫特原油期貨年均價79.86美元一桶,比之前穩了點,但小波動也能攪和一池春水。國際市場一有風吹草動,中東那邊局勢一緊,價格就躥;俄烏那邊一緩和,又往下掉。
記得2022年,油價沖到每桶120多美元,國內成品油價連調好幾回,物流成本直線上升,工廠開工都得掂量掂量。2024年雖說降了點,但地緣風險還在那兒晃蕩。利比亞內戰那年中斷進口的教訓,至今還讓人警醒。非洲產油國管道一出事,供應就卡殼,采購隊得連夜找備用線,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
更麻煩的是結算方式。石油貿易基本還得用美元走賬,2023年進口石油花掉的美元就超3378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15%左右。這外匯一出去,就跟被美元這張網纏住了似的。匯率一變,成本就跟著跳;國際清算系統一卡殼,交易就得拖。
去美元化的苗頭是有了,比如沙特那邊開始試水數字人民幣結算,時間從幾天縮到兩小時,效率高了不少。但整體看,石油進口這塊兒,美元的影子還挺長。2024年進口總額2.05萬億元人民幣,換算成美元也得幾千億,這筆賬算下來,經濟命脈多少有點被別人捏著的味道。
![]()
依存度高了,風險就跟著放大。2024年進口來源地還是中東和歐洲為主,占比近九成,亞太和南美那邊雖說在補位,但格局沒大變。氣候事件一鬧,颶風砸墨西哥灣,平臺停產,備用合同得趕緊激活。國內煉廠庫存一緊,加工量7.08億噸,比上年還降了點。
化工行業、制造業下游,全都跟著遭罪。塑料原料價一漲,超市東西貴了;運輸費一抬,菜價跟著動。這不光是能源問題,還牽扯到整個經濟鏈條的穩健。依存度降到71.9%是好兆頭,但離徹底松綁還遠著呢。得找新路子,不然這進口的繩子,勒得越緊越難受。
![]()
電動汽車這幾年,簡直是風口上的豬,飛得老高。2024年產銷量雙雙破1288萬輛和1286萬輛,連續10年全球第一,滲透率46.7%。這數字不是吹的,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占新車的近一半,提前兩年圓了規劃目標。
從電池到電機,從電控到整車,產業鏈條拉得老長,本土化率高得嚇人。寧德時代、比亞迪這些企業,不光在家門口賣得火,還開始往外沖。2024年新能源出口223.3萬輛,占總出口40.6%,同比增31%。這不光是賣車,還賣技術、賣標準。
![]()
產業鏈這塊兒,影響可不小。上游鋰礦、稀土開采拉動投資,內蒙古鹽湖鹵水抽干結晶,贛州稀土礦卡車運個不停。中游電池產能擴建,電芯堆疊機轉得飛起,電機繞線精度到毫米級。
下游充電樁超150萬個新增,高速公路服務區一排排立起,城市小區壁掛式滿天飛。這鏈條一轉,帶動就業超百萬,技校培訓班爆滿。經濟轉型的引擎,就這么嗡嗡轉起來了。2024年汽車出口586萬輛,新能源占三成多,增速22%。拉美、東盟、中東成熱土,比利時、泰國這些地方,中國車一落地,就搶了風頭。
![]()
對石油的沖擊,越來越明顯。一輛電動車年省油800升左右,保有量超4000萬輛,就等于少進口3200萬噸油,占年度總量的8%。汽油需求從2023年峰值開始滑坡,2024年降1.2%,與過去十年4%的增速反差老大。
國際能源署說,電動車從2025年起顯著減汽油用量,到2030年全球少500萬桶一天。中國這頭,柴油消費穩,汽油卻往下掉。這不光省油,還省外匯。電力從國內電網來,可再生能源占比升,風電光伏場站遍地開花。石油表觀消費飽和了,進口量縮1.9%,依存度微降,這里面電動車的功勞不小。
![]()
出口這事兒,更接地氣。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月均出口翻倍,6月就20.5萬輛。自主品牌海外份額16%,歐洲關稅雖加,但轉向東南亞,拉美市場照樣熱。2025年預測出口140萬輛,增速10%。
這不光是賺美元,還推人民幣結算,沙特那筆數字人民幣原油貿易,開了頭。產業鏈全球化,技術升級快,成本控得住,競爭力杠杠的。過度競爭有,價格戰打得兇,但整體看,產業升級了,制造業高質量了。新動能就這么起來了,對GDP貢獻穩穩的。
話說回來,挑戰也有。冬季續航衰減,樁網中西部還跟不上。但政策一推,補貼一落,公交電動化率超60%,商用車隊跟進。2025年滲透率預計超50%,銷量增15-20%。這鏈條活絡了,經濟就更有底氣。電動車不光是交通工具,還是產業升級的抓手。
![]()
展望2025年,電動車這趟車,越開越順。銷量預計1650萬輛,滲透率超50%,保有量破5000萬輛。產業鏈更成熟,上游礦產穩供,電池回收率70%,循環經濟轉起來。中游電機效率98%,電控國產100%。
下游出口用人民幣比例升,中東貿易本幣超20%。外匯壓力緩,石油進口預計續降,依存度65%以下。話說,這不光省油錢,還松綁美元的套。能源獨立了,經濟更有彈性。
出海這塊兒,黃金期來了。2025年中國蟬聯最大汽車出口國,新能源占比高,拉美東盟中東重點突圍。歐洲壁壘雖有,但本地化生產跟上,泰國菲律賓建廠,印度巴西落地。技術領跑,續航超700公里,智能駕駛普及。
產業鏈輻射全球,零部件出口非洲,船隊滿載。經濟活力涌,制造業產值增10%,就業超200萬。鄉村維修站開張,技校課程滿員。
![]()
對石油的影響,越來越深。汽油消費年降2.1%,到2030年峰值穩住。柴油穩,整體需求飽和,進口縮五分之一。煉廠轉化工,產能優化。雙碳目標下,可再生電力升15%,電網調度智能。這路徑穩,美元份額降,貿易更自主。人民幣跨境支付接入,結算快效率高。
電動車產業成中流砥柱,引領高質量。出口590萬輛,新能源225萬輛。基建投資千億,樁點200萬。氫燃料輔助,混合動力橋接。空氣清新,監測數據降。產業鏈閉環,供應鏈安全。
這轉變,實打實。石油進口雖高,但電動車在啃邊兒。未來可期,獨立曙光亮堂。產業升級,經濟韌性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