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
在福建省級機關醫院肛腸科門診
74歲的李奶奶(化名)因使用開塞露不當
引發直腸穿孔、便血
被家屬緊急送醫

“醫生,快救救我老伴!”當天清晨,家屬推著輪椅,匆匆沖進診室時,輪椅上的李奶奶(化名)臉色慘白,身下的衛生紙早已被鮮血浸透。
家屬急得聲音發顫,慌忙解釋:“她長期便秘,早上用了開塞露通便,之后就說肛門墜得難受。已經拉了多次血便,且血量逐漸增多,人都沒力氣了!”
接診的福建衛生報健康大使、該院肛腸科門診負責人陳文勝和住院醫師李坤玲立即為李奶奶開展檢查,發現她的直腸腔內有大量積血,直腸下段可見到一個洶涌的出血點,初步判斷為直腸黏膜破潰出血。
![]()
隨后,醫生在進一步的腹部CT檢查中發現,李奶奶的下段直腸周圍滲出、積氣,是典型的直腸穿孔表現,而“元兇”正是使用不當的開塞露。
萬幸的是,李奶奶的直腸破口較小,就醫及時,出血控制后經規范抗感染治療,最終順利痊愈出院,出院時,李奶奶特意送來感謝信:“多虧醫生及時查明病因,合理治療,沒讓小問題拖成大手術!”
![]()
開塞露為何會 “傷” 腸?
“開塞露的主要成分是甘油或山梨醇,本身溫和安全。”陳文勝解釋,問題多出在使用方式上:硬塑料管口若使用時沒潤滑,插管過深或用力過猛,可能導致局部損傷。
有的患者會用剪刀斜剪開管口,使開塞露的頭端像“小尖刀”一樣銳利,而刺傷腸壁。尤其是老年人直腸黏膜脆弱、疼痛感知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現損傷。
![]()
(圖片來源于即夢AI)
陳文勝提醒
使用開塞露時
要避開以下3個“致命誤區”
01
誤區一:插管“越用力越有效”
正確做法:用前擠少量藥液潤滑管口,采取左側臥位、膝蓋貼腹部,緩慢插入肛門。成人插入3-4厘米(約1根手指長度),兒童2-3厘米;擠藥后停留1-2秒再拔出,防止藥液流出。
02
誤區二:“便秘就用,天天都能涂”
正確做法:開塞露僅可“應急”,連續使用不超過3天。若每周便秘超2次,或癥狀持續2周以上,需到醫院就診,肛腸科門診、消化內科門診可提供個性化方案,從根源改善便秘。
03
誤區三:“沒感覺疼痛,就沒受傷”
正確做法:用開塞露后若出現肛門出血(量多、帶血塊或涌出狀)、腹部/直腸持續脹痛刺痛、發熱(體溫≥38℃)伴寒戰、排便劇痛或排便困難加重,需立即就醫。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朱曉潔
通訊員:陳宇娟
編輯:菲菲
審核:黃美輝、劉碧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