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東部戰區這些年的實彈演習,尤其是針對臺灣地區的那些圍島行動,總讓人覺得這不光是軍事上的過招,更是北京在臺海棋盤上一步步布的局。
2024年5月23日到24日的那場“聯合利劍-2024A”演習,剛好趕在賴清德就職典禮后兩天啟動,陸海空火箭軍全上陣,覆蓋臺灣本島北部、南部、東部,還有金門、馬祖這些外島周邊。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當時直言,這是對“臺獨”分裂勢力的懲戒和警告。
演習科目包括海空戰備警巡、要港要域封控、對海對陸打擊,基本把臺灣地區的關鍵通道都卡住了。臺灣地區防務部門那邊趕緊啟動“應變機制”,派機艦監控,但規模上明顯吃力。
整個過程沒越過12海里這條線,導彈也沒實打實砸過去,就是圍著轉,壓著打,留了空間。這套路聽著耳熟吧?不是硬碰硬,而是慢慢擠壓,讓對方喘不過氣。
![]()
賴清德那天的就職演說,明擺著在堵兩岸交流的路。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當場回擊,說這家伙是“兩岸和平破壞者”,徹底暴露了反交流、反民主的一面。演習來得突然,卻又在意料之中。
火箭軍出動了東風-15和東風-16系列導彈,射程從600公里到1500公里,高精度打擊能力擺在那兒,能多波次覆蓋。海軍的山東艦編隊帶了兩艘055型驅逐艦、052D和054A護衛艦,加上901補給艦,直奔“應變區”,也就是臺灣地區劃的那12到40海里區間。
空軍殲-20、殲-16這些主力機型配合空警-500預警機,形成空戰體系,運-20還負責后勤投送。陸軍遠程火箭炮分隊機動支援,確保火力跟得上。整個編隊沒直接沖進去,但封控效果拉滿,臺灣地區的港口進出都得掂量掂量。
![]()
這場演習的點不在于打多猛,而在于常態化信號。東部戰區沒給代號,也沒說結束時間,就跟日常巡航似的。軍事專家孟祥青分析過,從區域示意圖看,演習覆蓋了臺灣島鏈內外,檢驗了多域協同能力。
臺灣地區防務部門通報了111架次軍機、46艘次軍艦動向,創了紀錄,但他們自己也承認,資源有限,只能被動應對。美方實際動作呢?就派了些偵察機在外圍轉悠,沒真插手。這說明咱們不光震懾“臺獨”,還給外部勢力看,臺海是內政,別瞎摻和。
![]()
圍島節奏漸緊,賴清德國慶后又挨一記重拳
轉眼到2024年10月14日,賴清德在臺灣地區國慶演說里繼續鼓吹“抗中保臺”,說要加強不對稱作戰能力,還點名大陸是“外部威脅”。結果,東部戰區立馬回敬“聯合利劍-2024B”演習,這次范圍更大,臺灣海峽、臺島北部、南部、東部全覆蓋,連馬祖都拉進去了。
新聞發言人李熹海軍大校說,這是對“臺獨”謀獨行徑的強力震懾,維護國家統一的必要行動。科目上,海空警巡、要港封控、對海對陸打擊、奪取制權,一樣不少。解放軍艦機多向抵近,火箭軍火力支援,陸軍分隊快速機動,檢驗了聯合作戰實戰能力。
跟上次比,這次演習更注重實戰化。海軍編隊包括山東艦帶隊,空軍殲-20和殲-16越過海峽中線,次數創高。臺灣地區防務部門監測到153架次軍機、25艘次艦艇,趕緊拉高警戒,但他們的漢光演習剛結束,疲于奔命。
BBC報道了六個要點:一是多兵種協同,二是封控要道,三是打擊模擬,四是制權爭奪,五是常態化趨勢,六是外部反應有限。賴清德當局回應是譴責“非理性挑釁”,國臺辦陳斌華點名批評賴清德“頑固堅持臺獨立場”,加劇緊張局勢。
![]()
這兩場演習連起來看,圍而不攻的味道越來越濃。北京沒急著突破12海里,而是通過反復施壓,讓“臺獨”內部先亂套。軍事評論員杜文龍說,艦機協同范圍擴大,對海突擊和對陸攻擊更精準,留了余地但威懾升級。
美軍亞太有300多個基地,日韓菲關島圍著轉,但這次他們只口頭抗議,沒派航母群過來。俄羅斯烏克蘭那攤子事兒擺在那兒,北京不搞消耗戰,而是用圍控瓦解對方士氣。
這套圍島玩法不是心血來潮。東部戰區從2022年起,就在常態化巡航,2023年環臺次數翻倍。賴清德上臺后,挑釁升級,北京相應加碼。演習后,解放軍部隊有序收尾,但警巡沒停。紐約時報分析,中國測試了并肩作戰能力,向臺灣發出警告,卻沒說明結束時間,暗示隨時能轉實戰。
臺灣地區那邊,防務部門啟動聯合偵察,岸基導彈就位,但規模上差距拉大。專家張維為直言,賴清德這種言論,可能讓臺灣沒下次大選了。北京的邏輯簡單:不主動開戰,但“臺獨”越鬧騰,勒得越緊。
![]()
2025年圍控升級,常態化巡航成新常態
進了2025年,這盤棋下得更穩。4月1日到2日,東部戰區又搞了一次環臺演練,陸海空火箭軍位馬祖和臺灣本島周邊,科目包括執法巡查、臨檢拿捕、攔截扣押。
中國海警東海分局發言人朱安慶說,這是依法管控臺島的實際行動。演習在臺灣海峽中線以西展開,火箭軍模擬火力覆蓋,海軍艦艇編隊巡航,空軍戰機警巡。臺灣地區防務部門通報多架次軍機靠近,趕緊應對,但規模小了點,沒上次那么密集。
這次演習是回應賴清德在3月13日公布的所謂“十七項安全策略”,針對所謂滲透威脅。東部戰區沒大張旗鼓,但信號清楚:常態化巡航已成鐵律。1月12日,解放軍24架次戰機,包括殲-16和空警-500,輔以艦艇繞飛臺灣,臺灣地區防務部門叫嚷“戰備圍臺”,但實際就是日常動作。
7月,臺灣地區擴大“漢光”演習,為期10天,實彈科目拉長,但解放軍艦艇圍臺數從2023年的112艘漲到2025年的200艘,空軍協同更密,DF-21D導彈部隊待命。
![]()
2025年中共對臺演習規模漸小,傾向不搞實彈攻擊,尤其是4月那場。但這不代表松勁兒,而是精打細算。臺灣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沈明室說,從2022到2025年,演習越來越注重精準,東部戰區基地擴建明顯,63處設施中8處有新動靜。
詹氏情報公司衛星分析顯示,2024年11月到2025年5月,東部戰區多地升級。北京的圍統策略在這里顯靈:不是和統也不是武統,而是順勢而為。軍事專家說,當“臺獨”和亞太勢力習慣了這種圍控,某次演習就可能轉正式行動,周遭反應過來,已是塵埃落定。
![]()
這盤大棋,說到底是亞太格局里的長遠布局。美軍基地四面合圍,北京用圍而不攻化解。俄烏戰爭教訓深刻,中國避開泥潭,選擇精準施壓。胡錫進評論,臺美營造“武統迫在眉睫”的氛圍,但北京有定力,兵棋推演顯示,精準打擊癱瘓軍事設施,再提寬松條件,如保留自治,就能收效。
2025年二〇二五年中國對臺軍事威脅評估報告指出,解放軍制空超越明顯,到2027年攻臺能力更足,但軍改時程推到2035年可能性高。聯合早報分析,大陸對臺演訓轉向實戰備戰,東部戰區練習精準打擊。兩岸血脈相連,不到萬不得已不用武力。
網友喊“武統”不理智,高層穩得住。圍統讓“臺獨”內部崩潰,美日菲反應鈍化。賴清德政策延續,軍購加速,但島內分歧大,議會辯論熱。北京把握主動,海峽祥和重現指日可待。這棋下得有耐心,有底線,贏面越來越大。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