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大象放進冰箱需要幾步?”過去的標準步驟是:打開冰箱門、放入大象、關上冰箱門。那如果機器人來完成這一指令的工程化實踐,又需要幾步呢?在物理AI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我們并非要對這一場景進行現實復刻,而是以其為具象化案例,探討物理AI在虛擬仿真、邏輯推理與現實部署全鏈路中的技術能力,驗證該技術如何打破信息世界與物理世界的邊界,為復雜工程任務的解決提供新路徑。
當機器人需要理解大象的物理屬性、冰箱的空間結構,還要規劃連貫的動作序列時,背后需要的是虛擬環境構建、大模型推理訓練與現實部署的全鏈路技術支撐。而英偉達(NVIDIA)憑借其在計算機圖形學、物理仿真與AI領域的深度融合,以Omniverse+Cosmos為核心,搭建起了物理AI從虛擬到現實的完整橋梁,讓“大象進冰箱”的工程化落地成為可能。
01
第一步:虛擬世界中搭建“大象-冰箱”場景模型
在機器人執行復雜任務的工程實踐中,虛擬環境就是技術驗證的“試驗場”。若缺乏符合物理規律的大象與冰箱模型,后續“把大象關進冰箱“的AI訓練和推理將失去可靠基礎。
英偉達的核心優勢在于用Omniverse構建出能復刻物理規律的數字孿生空間,再以Cosmos賦予其生成式建模的能力,讓大象與冰箱的虛擬存在既真實又靈活。
NVIDIA Omniverse并非普通的3D建模工具,而是一個基于OpenUSD(通用場景描述)標準的實時協作與仿真平臺,其核心是對物理世界的毫米級復刻,確保虛擬環境與現實規律高度一致。在構建物理場景時,Omniverse的物理引擎會精準計算每一個細節:對大象,它會模擬其體重、肌肉運動慣性、皮膚彈性等物理屬性,甚至能還原大象行走時四肢的受力分布,確保機器人與大象交互時的力反饋符合現實規律;對冰箱,它會拆解其門體開合的鉸鏈力學、密封條的摩擦力、內部空間的容積限制,甚至模擬門體故障(如卡頓、密封條老化無法閉合)等極端場景,為后續測試提供全面的場景覆蓋。
更關鍵的是,Omniverse支持多工具協同與實時渲染。設計師可在Maya中制作大象的外觀模型,在Blender中調整冰箱的結構細節,所有修改會實時同步到Omniverse平臺,避免了傳統建模中文件格式不兼容、版本混亂等問題,大幅提升了虛擬場景的搭建效率。
而NVIDIA Cosmos則是作為面向物理AI的生成式世界基礎模型平臺,能降低虛擬場景的構建門檻,讓工程師能快速生成符合需求的訓練環境,且所有生成場景均以技術可行性為前提,不含脫離現實的夸張設計。
作為英偉達面向物理AI的生成式世界基礎模型平臺,Cosmos徹底改變了虛擬場景的構建方式。傳統場景搭建需工程師手動建模、調整參數,耗時數周甚至數月;而Cosmos只需輸入文本(如“一只成年非洲象、一臺高2.5米的雙開門冰箱,放置在20平方米的室內空間”)或參考圖像,就能自動生成符合物理規律的虛擬場景。
這種生成式能力的核心在于兩點:一是基于海量物理數據訓練的常識理解,例如自動識別“大象體積大于冰箱門,需先開門再引導進入”的基礎順序,確保場景邏輯符合現實認知;二是與Omniverse物理引擎的深度協同,生成的大象模型會自動匹配Omniverse的力反饋參數,冰箱的門體開合邏輯也會直接接入仿真系統,無需額外調試。這意味著,針對不同場景,工程師無需重新搭建場景,只需通過文本指令即可快速生成新的訓練環境,大幅降低了物理AI的開發門檻。
02
第二步:教會AI理解大象與冰箱
有了虛擬場景,下一步就是讓機器人看懂目標、想通步驟,這需要大模型具備物理理解與邏輯推理能力。英偉達推出的Cosmos Reason,正是為解決這一問題而生,它讓機器人像人類一樣思考任務流程,而非機械執行預設指令。
“把大象放進冰箱”的虛擬任務,本質是模擬“大型物體與封閉空間的交互”場景,背后涉及多維度的決策需求:AI需識別物體與空間的位置關系、判斷設備的運行狀態、規劃自身的移動路徑、控制操作力度以避免故障、引導物體移動時避開障礙物等。這些需求與現實中“工業設備搬運”“大型家電安裝”等工程場景的邏輯高度一致,為AI的工程化應用提供了模擬訓練基礎。
Cosmos Reason是一款開放、可定制、具備商業應用能力的70億參數推理視覺語言模型(VLM),專為物理AI設計。通過融合物理理解、先驗知識與常識推理能力,該模型賦能機器人、輔助駕駛汽車及視覺AI智能體在真實環境中智能運作。
通過Cosmos Reason,機器人可以解釋環境,并在收到復雜命令時將其分解為任務,并使用常識執行這些任務,即使在不熟悉的環境中也是如此。
Cosmos Reason通過視覺輸入能實時分析“大象”的尺寸、“冰箱”的容量,判斷“大象能否進入冰箱”。它還會將復雜任務拆分為可執行的動作腳本:“移動至冰箱前→檢測門體狀態→啟動開門電機→門體打開至90度后停止→移動至大象側方→發出引導信號→伴隨大象移動調整自身位置→確認大象完全進入→關閉冰箱門”。如果虛擬場景中出現“冰箱門卡住”的情況,Cosmos Reason不會重復發力(避免電機損壞),而是會先檢測卡頓位置(如密封條異物),再調整開門角度(輕微抬起門體),這正是基于“機械故障處理”的先驗知識,而非單一的動作指令。
在機器人中,通常需要兩個AI模型:一個VLM負責理解指令并規劃行動,另一個視覺語言動作模型(VLA)負責快速反應和執行動作。有了Cosmos Reason作為VLM,機器人能夠更好地理解模糊的指令,并推導出具體的行動方案。
03
第三步:讓機器人從虛擬訓練到現實部署
虛擬世界訓練的AI能力,如何在現實中施展?對此,英偉達提出了“三臺計算機”理念,為物理AI從訓練到部署提供了完整的技術支撐,覆蓋了機器人智能化的全生命周期:一臺是DGX用來訓練AI,另一臺AGX用來部署AI,最后一臺便是Omniverse+Cosmos。
DGX:訓練物理AI
要讓機器人學會“大象進冰箱”,需要海量的虛擬場景數據(如不同體型的大象、不同結構的冰箱、不同環境干擾)來訓練模型。這類訓練需要的龐大計算能力,只有依靠專門的超級計算基礎設施才能實現,因此用于訓練的計算機至關重要。英偉達DGX系統憑借超強算力,能高效處理這些數據:一方面,它能快速迭代Cosmos Reason模型,優化任務拆解邏輯;另一方面,它能通過強化學習,讓機器人在“失敗場景”(如大象未進入就關門、開門力度過大導致門體損壞)中調整策略,提升魯棒性。
AGX:部署物理AI
訓練好的模型需要“裝”到現實機器人上,而英偉達Jetson AGX系列(如NVIDIA Jetson Thor)就是為此設計的邊緣計算平臺,可以運行輕量化后的Cosmos Reason模型。在現實場景中,AGX能實時接收機器人傳感器(攝像頭、激光雷達)的數據,快速輸出動作指令,比如檢測到真實大象的位置后,0.1秒內規劃出移動路徑,確保機器人動作不延遲。
Omniverse+Cosmos:仿真與合成數據生成平臺
這是“三臺計算機”的核心紐帶,也是虛擬與現實的“緩沖帶”。對于大語言模型研究人員,他們有幸可以使用海量互聯網數據用于預訓練,但是物理AI領域卻沒有這類資源。
現實中,“大象進冰箱”的訓練數據獲取成本極高(可能損壞機器人、傷害大象),且難以覆蓋所有極端情況(如突發停電、地面濕滑等)。同時,數據收集工作耗時耗力,這使得其成本極高,且難以實現規模化擴展。而在Omniverse中,工程師可模擬上千種甚至更多的極端場景獲取大量數據用來訓練物理AI。
NVIDIA Omniverse與仿真技術副總裁Rev Lebaredian強調,物理AI是連接信息世界與物理世界的橋梁,將計算的影響力從5萬億美元的信息產業拓展至100萬億美元的物理世界市場。“如果你想構建一個能在現實世界安全行動的機器人系統,唯一的方法就是仿真。我們必須在部署前用仿真反復測試所有可能的極端情況——現實世界測試太慢、太貴、太危險。”
04
不止“大象進冰箱”,物理AI重構千行百業
當機器人在現實中成功將“大象放進冰箱”時,也意味著物理AI完成了從技術閉環到應用落地的關鍵一步。但這僅僅只是開始,英偉達的物理AI正以Omniverse+Cosmos為核心,滲透到工業、物流、醫療等千行百業,將計算的影響力從5萬億美元的信息產業,推向100萬億美元的物理世界市場。
“大象進冰箱”的虛擬案例,本質上是英偉達物理AI技術的一個縮影——它證明了通過虛擬場景生成(Omniverse+Cosmos)→模型推理訓練(Cosmos Reason+DGX)→現實部署優化(AGX)的閉環,AI能真正理解并改造物理世界。如今,英偉達正聯合Accenture、Avathon、Belden、DeepHow、Milestone Systems和Telit Cinterion等合作伙伴一起通過基于物理AI的感知和推理強化全球運營,將這一技術融入全球產業生態。
“大象進冰箱”的虛擬案例,并非要實現荒誕的現實場景,而是標志著人類用物理AI打破信息世界與物理世界邊界的技術探索起點。而英偉達,正站在這一革命的最前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