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
這是二十屆四中全會對房地產行業的最新定調,雖然只有十個字,但背后包含的深意遠比字面意思要重要得多。
一個大的趨勢是,未來的五年,將是房地產高質量發展的五年。
過去的歷次四中全會,關于“房地產”的表述要么隱含在宏觀經濟的表述中,要么是側重法治保障。
而今年首次在全會層面提出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這一表述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房地產被納入“保障和改善民生”和“共同富裕”的框架中。
什么概念?
意味著房地產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成為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更為重要的是,房地產的定位已經從過去單一的民生保障或經濟刺激工具,轉變為與促進消費、擴大投資、優化區域布局和推進新型城鎮化等國家戰略協同聯動的關鍵環節。
這一轉變也進一步凸顯了中央層面構建發展新模式、促進房地產行業長期健康發展的決心。
![]()
早在2024年4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曾提出“促進房地產高質量發展”。
此后“高質量發展”成為高頻詞。
在10月11日住建部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進一步明確“十五五”期間將“促進房地產高質量發展”。
結合四中全會公報內容,可以看出“房地產高質量發展”是一個多維度、系統性的概念。
如何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實際上,住建部在10月1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也給出了答案,即立足于城市內涵式發展和城市更新大場景,落實好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各項任務,推動形成供應體系健全、要素配置合理、監管制度規范、行業經營穩健的房地產發展新格局。
一句話總結:構建完善行業發展新模式、新格局,是實現房地產高質量發展的抓手。
重要的是,為了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具體要怎么做?
我們認為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進一步完善以“保障+市場”為核心的住房供應體系,通過雙軌運行滿足不同群體的住房需求,同時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從而實現“住有所居”的民生目標。
第二,建立“人、房、地、錢”要素聯動機制。以編制和實施住房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為抓手,根據人口變化確定住房需求,科學安排土地供應、引導配置金融資源,從源頭上促進房地產市場供需平衡,防范盲目擴張帶來的風險。
第三,改革完善房地產開發、融資、現房銷售制度。
第四,發展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首先把保障房建成“好房子”,不僅將新房子建成“好房子”,還要將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
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是促進房地產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治本之策。
上述四大內容最根本、最核心的還是“好房子”。
正如住建部副部長在新聞發布會上的表述:構建新模式是為了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歸根到底是要讓人民群眾住上“好房子”。
也就是說,房地產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要讓人民群眾住上“好房子”。
這也是未來五年房地產企業發展的重點方向。
![]()
![]()
當我們把最近幾屆全會的表述連起來看,會發現一個清晰的轉向:房地產的政策邏輯,將徹底換擋。
即從“間接鋪墊”轉向“直接推動”,從“民生保障基礎”升級為“高質量發展核心”。
看懂這次轉向,才會發現二十屆四中全會定調的“房地產高質量發展”,是一場覆蓋行業全鏈的“價值重塑”。
房地產行業怎么走?三大核心變化,已經浮出水面。
一是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模式,涵蓋“供給-需求-運營”全鏈條的系統性升級。
供給端從“增量開發”轉向“存量優化+精準補位”。一方面在高質量城市更新背景下,各地供地質量將會不斷提升,“城市更新”將與“好房子”深度融合,從而推動房地產行業加速向“高品質、低風險、可持續”的發展新模式轉型。另一方面針對新市民、年輕人等群體增加保障性住房、共有產權房供給,形成“商品住房+保障住房”的多元供給結構。
需求端圍繞“人”的需求做文章,比如圍繞人口結構變化,未來住房設計,將徹底告別“千房一面”,家庭小型化,就多造功能性強的小戶型;老齡化加劇,就把適老化設計做成標配。同時通過完善教育、醫療等配套設施,提升住房的綜合居住價值。
運營端將強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意味著開發商的角色將升級為“生活運營官”,智慧物業、社區服務等增值功能,將成為比拼的重點。
二是城鄉與區域協同發展格局加速形成。
全會提出優化區域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并提出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大力實施城市更新,將有力促進投資和消費良性循環。同時提出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未來,房地產市場將打破“城市單打獨斗”的格局:一方面,核心城市群、都市圈將成為房地產高質量發展“首發陣地”,這里的人口和產業集聚,會讓需求從“有房住”全面升級為“住好房”,同時催生城市更新、產城融合等新場景,例如產業園區配套住房、職住平衡社區等;
另一方面,城鄉融合將推動房地產資源向縣域、鄉鎮延伸,形成“城市高質量發展+鄉村特色補充”的協同格局,這將為房地產打開另一扇窗。
三是未來房地產將迎來民生與市場的再平衡。
從十九屆四中全會“住有所居”到二十屆四中全會“房地產高質量發展”,政策始終錨定“民生保障”核心,未來市場將進一步強化“民生為本、市場為輔”的平衡。
民生層面,住房保障體系將更加普惠,確保新市民、低收體等“住有所居”,同時通過“好房子”標準建設,讓普通購房者共享高質量住房成果。
市場層面,核心任務是“穩預期、防風險”。一方面,繼續遏制投機,讓房子回歸居住本源。另一方面,大力支持合理的改善型需求,通過優化信貸政策、簡化交易流程,全力疏通“二手房置換”鏈條,緩解當前市場“二手房掛牌高企、置換不暢”的結構性矛盾,最終形成“民生有保障、市場有活力”的良性生態。
“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的意義遠超行業本身,它絕非簡單的定調,而是一場關乎經濟引擎、民生福祉與行業命運的系統性重塑。
對經濟而言,它是切換增長軌道的“新引擎”,通過發展“好房子”帶動消費升級和有效投資,并與新型城鎮化、區域協調發展等戰略協同,能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可持續的動力。
對社會民生而言,直接回應了千家萬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是通往“共同富裕”的階梯。
對房地產行業而言,高質量發展是實現房地產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推動行業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邁向一個風險可控、基礎牢固、更具韌性的新發展階段。(來源:丁祖昱評樓市)
![]()
文章來源:丁祖昱評樓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