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吉隆坡的談判,整整磨了 10 個小時。
而這次談判,可謂顛覆了美方一直以來的“矜持”
那些話放在從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因為這也意味著,他們已經算是間接承認了中方的地位……
![]()
從針鋒相對到各退一步
誰都沒料到,這場談判會這么 “熬人”。
地點選在馬來西亞的默迪卡 118 大樓,這樓象征著 “獨立”,光看選址就知道事兒不簡單。
美方是財政部長貝森特帶隊,中方由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牽頭,兩邊全是能拍板的重量級人物。
畢竟談判前一個月,美國剛加征關稅、搞技術限制,氣氛緊張得一觸即發。
![]()
一上桌,全是 “老傷疤” 擺出來談。
美對華造船業的 301 措施、關稅暫停期要不要延長、芬太尼管控合作,連新能源標準互認都扯了出來。
以往這種場合,美方總愛端著 “從實力出發” 的架子,這次卻沒硬杠。
![]()
倒是中方開門見山,商務部副部長李成鋼直接點明:“美方立場強硬,但中方護利益的決心更堅定”。
10 個小時里,沒人知道談崩了多少次。
但最終還是傳出了好消息:
![]()
![]()
雙方就解決各自關切達成基本共識,接下來就等走國內批準流程。
能從劍拔弩張談到有實質進展,關鍵就藏在雙方會后的那兩句 “反常話” 里。
![]()
美方“低頭”,中方亮底線
美方這次的話,簡直是近年頭一遭。
會談結束后,美方代表公開說:
“美中經貿關系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雙邊關系,愿通過平等、尊重的方式解決分歧”。
![]()
“平等、尊重” 這四個字,以前想從美方嘴里聽到,簡直比登天還難。
要知道前幾輪談判,他們還在喊 “重新定義規則”,現在主動放低姿態,這轉變太耐人尋味了。
但這可不是美方突然大方,而是現實逼得他們不得不“認賬”!
![]()
2025 年前三季度中美貿易額還是全球前兩位,美國的芯片、藥品可以說離不開中國市場,造船業更依賴中國的物流鏈。
所謂的 “去風險” 喊了半天,兩國經濟早纏成了一團,真脫鉤誰都疼。
美方心里門兒清,再拿 “壓制” 那套沒用了,承認中國的平等地位,才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中方的回應更見底氣,一句話劃清了底線。
![]()
面對美方的示好,中方沒松口,明確表示合作得 “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不干涉內政的基礎上”。
這話聽著平和,實則態度強硬!
想合作可以,但不能一邊談一邊搞制裁、耍手段。
這種 “軟中有硬” 的表態,既給了合作的余地,又守住了原則,跟美方的妥協形成了鮮明對比。
![]()
承認地位背后不是情分,是實力
美方的 “平等” 表態,本質是對中國實力的認可。
這些年中國頂住關稅壓力,2025 年還在擴大制度型開放,“十五五” 規劃剛畫好發展藍圖,市場吸引力只會越來越大。
反觀美國,國內通脹壓力沒緩解,農業出口商天天催著恢復對華貿易,根本耗不起。
![]()
彭博社說得直接,這表態說明美國終于認清了,中國不是能隨便拿捏的角色。
國際社會,說不定早就盼著這一天。
談判結果一出來,路透社、《華爾街日報》都用了 “成功”“有信心” 這類詞。
世貿組織總干事那邊想必也要松一口氣,畢竟中美不鬧僵,世界經濟才能穩。
![]()
因為說白了我們這兩個大國一旦 “脫鉤”,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都得跟著抖三抖,誰也受不了。
但別以為,這就萬事大吉了,美方的表態能不能落到實處,還是個未知數。
以前也不是沒達成過共識,但美方轉頭就變卦加征關稅的事兒,可發生過好幾次。
![]()
如今美方話是說的好聽了,相比以前有很大的改變,但咱也不能掉以輕心。
中方顯然也留了心眼,強調 “落實共識不打折扣”,就是怕對方耍花招。
總的來說,這次談判是個突破,也是個好的兆頭。
如果美方能說到做到,再好不過!
![]()
結語
10 小時談判,談成的不只是條款。
美方那句 “平等”,是對中國地位的遲來承認。
中方的底線表態,是實力撐起來的底氣。
未來的路還長,但至少這一刻,對話贏了對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