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元1444年,蟄伏許久的奧斯曼土耳其人,重新向中歐腹地開啟擴張。由于內部整合告一段落,其與生俱來的資源支配優勢,正以超乎過往的形態呈現出來。
相比之下,基督教世界的各大小政體,還受困于轉型發展的中間期。既然無法獨善其身,亦無可能將脆弱聯盟維系較長時間。只能退而求其次,集中力量嘗試梭哈,最后在瓦爾納的戰場上輸個精光。
異教徒的威脅
![]()
15世紀初 奧斯曼帝國一度深陷內戰
早在15世紀初,奧斯曼土耳其一度陷入嚴重內亂。由于安卡拉之戰的失敗,以及蘇丹巴耶濟德被帖木兒擄走,至少有四位繼承者相互攻伐。有人寄希望于安納托利亞的圣戰部落,也有人嘗試獲取巴爾干的希臘臣民擁護。最后,還是穆拉德二世的父親技高一籌,把行將分裂的帝國重新拉回正軌。
為化解內部矛盾,也為號召更多勢力向自己依附,新蘇丹迅速將矛頭對準垂死的拜占庭帝國。公元1421年,他重建近衛軍部隊,對君士坦丁堡展開圍攻。在迫使對方服軟后,確保每年向自己繳納30萬銀幣的貢金,繼而用這筆錢圖謀更西方的塞爾維亞。
![]()
穆拉德二世掌權后重啟對君士坦丁堡的圍攻
直至1439年,突然占領貝爾格萊德,終于激起西方世界的特別關注。特別是教皇尤金四世,致力于靠組織十字軍來提升本尊影響力。
公元1443年,土耳其人繼續有條不紊的擴張版圖,從威尼斯-拜占庭聯軍手中奪取重鎮薩洛尼卡。于是,教廷發布十字軍詔書,號召歐洲各國君主聯合起來,共同抵御異教徒入侵。為此,尤金四世承諾提供巨額資本,還拿出自己收入的1/5充當軍費。
![]()
年輕的瓦迪斯瓦夫三世 陰差陽錯間成為十字軍領袖
彼時,剛剛兼任波蘭與匈牙利國王瓦迪斯瓦夫三世,同樣在為如何馭下感到發愁。故而在權臣匈雅提的攛掇下,積極投身戰爭事業,成為這支十字軍的最高首腦。
此外,該世紀初的胡斯起義,讓裝備輕型火炮的戰車大放光彩。作為王室指揮官的匈雅提,就將這批波希米亞人收至麾下,輔以邊疆地區的輕騎兵一同行動。他們迅速穿越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地區,相繼奪回數個重要城鎮,讓土耳其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甚至連蘇丹都希望議和休兵,好讓自己騰出手去亞洲鎮壓部落叛亂。奈何嘗到甜頭的教皇堅決不肯,致使雙方不得不進行一場全面會戰。
![]()
因組建王室雇傭兵而聞名的匈雅提
見招拆招
![]()
瓦爾納之戰前的東南歐與西亞格局
當然,尤金四世的固執絕非沒有道理。一方面是透過匈雅提的勝利,發現歐洲軍隊重新在技術上握有領先身位。其次是擔心各封建主解散后,難有熱情嘗試第二次聯手,反被土耳其人鉆空子,
在戰略決策層面,十字軍幾乎將相應召喚的各邦精銳都匯集起來。根據現代學者估算,其規模越在20000-30000人之間。其中半數為瓦迪斯瓦夫三世召集的波蘭-匈牙利聯軍,包括忠心耿耿的王室衛隊、匈雅提組織的專業雇傭兵,以及為榮譽和義務奉召的廣大領主騎士。另有弗拉德二世的瓦拉幾亞輕騎兵,以及眾多自克羅地亞、波斯尼亞、立陶宛、白俄羅斯趕來的封建隊伍。
![]()
綽號黑軍的匈牙利王室雇傭兵
值得一提的是,教廷為阻斷奧斯曼帝國的歐亞聯系,出資贊助22艘戰艦封鎖達達尼爾海峽。除經常活躍于東方的威尼斯人,也包括自弗蘭德斯趕到的勃墾第分隊。他們雖在數次小規模兩棲突襲中失敗,卻實實在在給蘇丹的動員造成巨大麻煩。
然而,穆拉德二世亦非魚腩。他通過外交和賄賂手段,找來熱那亞船只輸送部隊。通過設在岸邊的堡壘火炮掩護,成功將大批部落圣戰者從安納托利亞送遞魯梅利亞。
![]()
海軍封鎖失敗讓土耳其人得以調集重兵馳援
此舉完全出乎十字軍意料,根本想不到對手會在短時間內集結起40000-60000大軍。他們同樣難以理解,為什么會有那么多巴爾干本地封建領主,竟義無反顧的棲身于異教徒旗下。相比于亞洲援兵,這些世代接受歐式訓練的步騎兵更具威脅。
公元1444年11月9日,當十字軍前進到黑海附近的港口瓦爾納時,發現自己陷入土耳其人精心設計的戰略包圍圈。
![]()
大批奧斯曼援軍從亞洲趕往歐洲前線
那是一片位于瓦爾納湖和弗蘭加高原之間的狹窄平原,東側就是茫茫黑海,而身后的西側則是穆拉德二世率領的奧斯曼主力軍。考慮到歐洲封建部隊往往以騎兵核心,這樣局促且復雜的環境,無異于讓他們束手束腳的天然牢籠。對方卻可以居高臨下,借用陡峭地勢和茂密林木,享有絕佳掩護,以及無可爭議的地利優勢。
諷刺的是,大部分崇尚無腦突擊的騎士領袖,居然在戰前會議中毫無主見。作為教皇特使切薩里尼主張利用戰車組成防御工事,等待南方的威尼斯艦隊趕來會和。但匈雅提卻覺得消極防御無異于坐以待斃,唯一的出路只有主動出擊。甚至還留下一句充滿中二氣質的名言:逃跑是不可能的,投降更是不可想象的!讓我們英勇戰斗,為我們的軍隊感到榮耀!
![]()
匈雅提的信心十足促成瓦爾納之戰的徹底爆發
功虧一簣
![]()
正在進行戰前部署的十字軍將領
次日,匈雅提指揮十字軍在瓦爾納湖和弗蘭加高原之間,擺出長約3.5公里的凸形防御陣線。他計劃利用地形,將土耳其人引向中央,從而抵消兵力差距,為重裝騎兵創造沖鋒的有利條件。
中央戰線由瓦迪斯瓦夫三世親自指揮,包括的500名波蘭和匈牙利王家衛隊,以及大貴族斯蒂芬率領的4000名精銳部隊。他們是全軍核心,裝備最為精良,任務就是堅守陣地,并在關鍵時刻發動決定性反擊。在他們身后,還有一些瓦拉幾亞騎兵充當預備隊,以及波西米亞雇傭兵的戰車堡壘。
十字軍左翼約5000人,負責防守靠近瓦爾納湖的一側。他們主要由匈雅提麾下的特蘭西瓦尼亞部隊、保加利亞志愿者,以及部分匈牙利封建貴族構成。這些人經驗豐富,而且熟悉與奧斯曼軍隊的作戰方式。
十字軍右翼約6500人,防守弗蘭加高原一側。他們由克羅地亞人、波斯尼亞人,以及部分德國雇傭兵組成。因為來源復雜,戰斗力相對較弱,只要能防止土耳其人發起側翼攻擊即可。
![]()
中歐軍隊大量復刻的胡斯戰車堡壘
與之相對,穆拉德二世的奧斯曼軍隊就簡單不少,依然由近衛軍、魯梅利亞軍團和安納托利亞軍團這三個部分組成。他們的陣型呈凹面狀,準備用絕對兵優勢包抄十字軍兩翼。
中央陣地由蘇丹本人親自指揮。他們部署在兩個小山丘上,前面是提早挖掘的壕溝,以及前后兩道柵欄工事。最精銳的禁衛軍步兵鎮守其中,主要靠強大的復合弓+早期火炮抵御各類突擊。他們周圍分布著大批魯米利亞征召兵,屬于用肉體硬抗鐵甲騎兵的純路人炮灰。
奧斯曼右翼部署在靠近托波利村的平原上,主要由魯米利亞軍團組成。其任務是在與左翼部隊形成鉗形攻勢,完成對十字軍的全面包圍。
奧斯曼左翼部署在弗蘭加高原的斜坡上,主要由安納托利亞軍團組成。其任務是首先對敵方右翼發起攻擊,利用地形優勢從高處向下沖擊。
![]()
瓦爾納之戰的雙方布陣
當天清晨,土耳其人按照預定計劃,首先出動左翼部隊進攻。由蘇丹女婿指揮的亞洲輕騎兵,對十字軍右翼發起試探性襲擊。然而,伴隨高聲吶喊射出的輕型箭矢,沒能勝過克羅地亞人的仿制胡斯戰車。經過短暫交手,就被輕型火炮的轟鳴逼退。
基督徒們大喜過望,輕率離開陣地嘗試追擊。一直到弗蘭加高原的斜坡處,慘遭埋伏的西帕希騎士側擊,頓時全部陷入混亂。他們的迅速崩潰,讓基督徒的整個右翼門戶洞開。
![]()
以輕裝部隊為主的安納托利亞軍團
此時,匈雅提正位于中央陣線,敏銳察覺到一側的形勢急轉直下。他果斷調動大部分預備隊,迅速趕到左翼進行攔截重整。隨后抓住戰機,對重新向后方撤退的土耳其騎兵策動猛烈反擊,逼著對方大量向中心位置潰逃。
至此,原本危急的右翼穩定下來,甚至成為優勢最大的方向。尤其是弗拉德二世的瓦拉幾亞騎兵,迅速繞過主戰場,突襲奧斯曼人的后方營地。他們縱火焚燒輜重,還殺死許多留守的隨軍人員,險些促成對方徹底崩潰。
![]()
十字軍中的瓦拉幾亞人甚至偷襲占領奧斯曼營地
可惜,留在原地的國王瓦迪斯瓦夫三世,因過于年輕而做出毀滅性決定。他看到奧斯曼左翼潰敗,中央陣地似乎搖搖欲墜,便忘記匈雅提臨走前的警告,親自最精銳的500名波蘭王家衛隊騎兵,向穆拉德的位置發起沖鋒。
起初,這次沖鋒取得驚人效果,先后翻越壕溝和柵欄,直逼到蘇丹面前不遠處。但很快被大量步兵從四面八方反包圍起來,因缺乏友軍支持而獨木難支。
![]()
瓦迪斯瓦夫三世因冒失沖鋒而葬送大好局面
最終,年前的瓦迪斯瓦夫三世被打落馬下,還來不及起身就遭長矛貫穿。他的陣亡不僅宣告著反擊失敗,也讓絕望和恐慌迅速傳遍軍隊的每一個角落。原本高昂的士氣瞬間瓦解,士兵們無心再戰,紛紛向后方逃竄。
匈雅提還試圖力挽狂瀾,收攏部分殘兵組織起抵抗。可惜,面對數量幾倍于自己的土耳其人,這些努力都淪為徒勞無用功。只能在少數親兵護衛下,殺出重圍后向南奔逃。
![]()
年輕國王戰死預示著奧斯曼人的勝利
十字軍時代的落幕
![]()
奧斯曼軍隊勝在協同性表現更好
公元1444年11月10日,瓦爾納之戰以奧斯曼帝國的完勝告終。十字軍傷亡高達15000-20000人,其中包括國王以及教廷特使切薩里尼。奧斯曼方面并非損失輕微,但遠小于潰敗后被大肆屠戮的失敗方。
這場惡斗,不僅使基督教世界失去在巴爾干半島最重要的軍事力量,也徹底終結歐洲的十字軍時代。
![]()
匈雅提僥幸突圍再也無力阻擋奧斯曼擴張
作為核心,匈牙利王國在戰爭中元氣大傷,暫時無力阻止土耳其人西擴。至于實力更弱的一眾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封建王公,索性完全屈服于奧斯曼帝國淫威之下。他們在后來的許多沖突中,將堅定站在穆斯林宗主一邊。
當然,瓦爾納之戰也預示著君士坦丁堡的最終命運。皇帝約翰八世曾寄希望于西方世界,幫自己抵抗土耳其人的步步緊逼。如今卻陷入完全孤立,距離后來的陷落僅僅是一個時間問題。
![]()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