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賽季,黃蜂主將鮑爾只出戰了22場,讓球隊早早開始展望下賽季。自2023-24賽季以來,球隊主力鮑爾、米勒、布里奇斯、馬威只打過8場比賽,而健康狀態接連兩年影響球隊發揮,主力中鋒馬威在賽季前受傷,導致新帥查爾斯·李難有機會。
![]()
而進入2023-24賽季之后,鮑爾依然是球隊進攻核心,場上帶隊打出16勝31負,但當他因傷無法出場時,黃蜂的戰績是糟糕的3勝32負。
其他亮點部分,諸如后衛特雷·曼,在受傷報銷前的賽季初13場打出第六人身手,27歲的布里奇斯也成為隊中數一數二的資深老將,雖然整體數據下滑,但在傷病潮下還是扛起得分火力。
而其他球員也遭遇不小健康危機,格威、奧科吉、米勒先后報銷,賽季中期交易截止日前還出現湖人想交易來馬威,最后因體檢失敗而取消的尷尬局面,這些意外事件,都讓黃蜂后半段賽季喪失競爭附加賽動力。
最后只得到19勝63負的慘淡戰績, 考慮到黃蜂的重建時間線和球員出勤,這也算得上是黃蜂為了囤積潛力的一個準備賽季。
![]()
賽季數據來看,在黃蜂全隊依賴單打的模式下,鮑爾圍繞大量三分和雜耍進攻一度成為球迷焦點,交出了35.9%的聯盟第一使用率,轉化成11.2記場均三分出手,以及生涯新低的40.5%命中率和33.9%的三分命中率。
雖然因傷只打了47場,而無法入選賽季獎項,但場均還是貢獻了25.2分4.9籃板7.4助攻,外帶場均3.8記三分,也曾打出過50+5+10的單場爆炸數據,廣受球迷喜愛但還是錯過全明星。
至于布蘭登·米勒,也是跟在鮑爾身后,大量嘗試三分投射,從6.7增加到10.9,第二個賽季開始承擔起更多自主進攻任務,場均21分,3.9記三分和35.5%的三分命中率,雖然失誤也增加到2.8次,但命中率僅有四成,但隨著進攻開發越來越全面,這也算是值得投入的養成期。
新秀提賈尼·薩隆上賽季出場60場,在20分鐘內場均5.9分4.7籃板,命中率33%,三分命中率僅28.3%,以第六順位的標準來看,還是有些許失望,是樂透新秀中表現偏差的階=梯隊,新賽季還需要更多時間來適應NBA強度。
![]()
23歲的迪亞巴特,從雙向合約出發,從輪換之外到進入輪換,然后登陸首發,進攻手段單一,也不具備身材體型優勢,但利用運動能力和比賽拼勁開始爭取到穩定出場時間,而球隊也決定認可他的出色表現,早早給予三年合約,最終交出71場比賽,場均5.7分6.2籃板的數據單,也算是生涯的一次突破。
新賽季陣容變動:
選秀大會手握第四順位,選中來自杜克的康·克尼普爾,補進外圍火力和分球接應選擇;自由市場上又簽下丁威迪(已裁)、康諾頓、普拉姆里等經驗豐富的資深老將,留下特雷·曼,交易來場均17分4助攻的塞克斯頓,為鮑爾和米勒搭建輔助班底。休賽季之后來看,黃蜂后衛線輪換已經足夠合適。
![]()
至于鋒線位置,裁掉奧科吉,先后交易了馬威和努爾基奇兩位中鋒,新賽季球隊內線主要交給普拉姆里、迪亞巴特、薩隆、卡爾克布倫納幾人負責;相對來看,有些老將已經退化,有些新人還需積累經驗。從防守面來看可能還算合適,但進攻可能就不夠樂觀了。
對于新賽季的黃蜂,在主帥查爾斯·李執教的第二年,還是希望能夠看到一些新內容。球隊休賽期在陣容調整和年輕球員發展上也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目前距離晉級季后賽,甚至附加賽爭奪都還有一段距離;缺乏穩定攻防體系,難以全場穩定維持競爭力,這些都是黃蜂近幾年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所在。
參考其他擁有年輕球星的球隊,諸如鵜鶘、灰熊等等,也都曾因為傷病問題而導致球員養成受限,最終打亂了球隊重建進度,黃蜂似乎也難以避免,后續如何管控核心球員的健康狀態,也是一大難題。
![]()
但綜合來看,鮑爾和米勒依然是一套足夠優秀的年輕二人組,新賽季如何最大化二人的比賽影響力尤為關鍵。雖然已經執教過一個賽季,但查爾斯·李在新賽季的目標依舊足夠不簡單。
球隊幕后變數:
鮑爾和米勒的健康狀況;
薩隆和迪亞巴特的進攻成長;
新秀的養成空間和球隊定位;
主帥查爾斯·李的攻防策略調整;
新賽季期待:
鮑爾入選全明星:
球隊進攻效率打進聯盟上半程;
新賽季勝場達到30+。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