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的頓巴斯戰場上,在俄軍的一次重大軍事行動后,俄羅斯部隊在清理戰場時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現象,在部分戰區,陣亡的外國雇傭兵數量顯著超過烏克蘭正規軍士兵。
據俄方消息人士透露,在康斯坦丁諾夫卡等關鍵區域的戰場遺體統計中,外籍人員比例可能高達60%,其中包括大量非裔美國人、拉丁裔士兵,以及來自哥倫比亞、法國、波蘭等國的退役軍人和職業雇傭兵,而這一發現,直接指向烏軍兵源枯竭的殘酷現實。
![]()
烏克蘭兵源危機
根據俄羅斯國防部2025年10月24日發布的戰報,過去一周內,烏軍在頓涅茨克方向損失10935人,其中東部集團軍作戰區域消滅3600人,西部集團軍消滅1600人。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康斯坦丁諾夫卡戰役中,俄軍統計的陣亡人員中,外籍雇傭兵占比達62%,遠超烏克蘭本土士兵。
這一比例在2025年8月的紅軍城戰役中已現端倪,當時俄軍在清理戰場時,曾從地下坑道俘獲47名波蘭與羅馬尼亞籍武裝人員,其攜帶的北約制式武器與身份證明,成為北約成員國軍事介入的直接證據。
![]()
烏克蘭的外籍雇傭兵問題早已不是秘密,自2022年沖突爆發以來,烏克蘭方面持續面臨兵源緊張的困境。
長期作戰導致兵員損耗巨大,國內適齡男性大量外流,征兵壓力日益加劇,為填補前線空缺,烏方不得不擴大對外籍人員的招募規模。
這些外籍戰斗人員多以高額薪酬為動機,被納入烏軍作戰體系,執行高風險的前線任務,包括偵察、狙擊、突擊防御等,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超過2萬名來自50多個國家的外籍人員參與烏軍作戰行動。
![]()
然而其實際戰斗力與持久性受到嚴重質疑,雇傭兵普遍缺乏對國家和意識形態的忠誠,作戰動機以金錢為主,一旦戰場形勢惡化或補給中斷,極易出現潰散、投降或撤離的情況。
此外,由于語言障礙、指揮體系不統一以及戰術協同困難,其整體作戰效能遠低于正規部隊。
據俄新社2024年3月統計,自2022年沖突爆發以來,已有13387名外籍人員進入烏克蘭,其中5962人被俄軍消滅,波蘭以2960人參與、1497人陣亡的數字居首,格魯吉亞、美國緊隨其后。
![]()
而2025年的最新數據顯示,拉丁美洲國家成為新的兵源地,哥倫比亞、巴西等國的失業青年因月薪高達3400美元的誘惑涌入戰場,占當前烏軍外籍雇傭兵總數的40%。
這些人員普遍缺乏軍事訓練,在俄軍無人機與精確制導武器的打擊下,生存率急劇下降,許多雇傭兵在抵達戰場后數周內即傷亡或被俘,成為這場戰爭中最脆弱的群體之一。
更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西方軍事援助的延遲與不確定性加劇,雇傭兵的后勤保障日益惡化,彈藥短缺、醫療支援不足、前線補給困難等問題頻發,使其生存環境愈發惡劣。
![]()
雇傭兵體系的結構性崩潰
外籍雇傭兵的困境在戰術層面暴露無遺,2025年3月,庫爾斯克州蘇加賈密林中的一場殲滅戰,成為這種脆弱性的典型注腳。
約100名烏軍殘部與外籍雇傭兵試圖夜間突圍,卻因俄軍紅外無人機的全程追蹤,被火箭炮與自殺式無人機組成的火力網覆蓋。
3小時激戰后,陣亡者多為手臂纏繞黃色膠帶的外籍人員,包括十余名美國與南美作戰人員,最后一名雇傭兵甚至選擇引爆炸彈自殺,以拒絕被俘。
![]()
這種極端行為背后,是烏軍指揮體系的系統性失效,多名被俘雇傭兵透露,烏軍對他們的行動協調近乎“放任自流”。
在頓巴斯的一次進攻中,外籍突擊隊因缺乏無人機偵察與炮兵掩護,在俄軍機槍火力下傷亡過半,在哈爾科夫的偵察任務中,一支外籍特種小隊因得不到支援幾近全滅,烏軍甚至試圖秘密轉移尸體掩蓋失誤。
更嚴峻的是,隨著俄軍在2025年夏季廣泛使用FAB-3000滑翔制導炸彈(射程70公里、精度10米),烏軍防空體系崩潰,外籍雇傭兵被迫暴露在無掩護的開闊地帶,成為精確打擊的首要目標。
![]()
外籍雇傭兵問題的復雜性,在于其與北約軍事介入的模糊界限,2025年8月,紅軍城北部坑道中發現的波蘭與羅馬尼亞籍武裝人員,引發國際輿論震動。
波蘭政府雖否認官方參與,但承認“部分公民可能以雇傭兵身份參戰”,羅馬尼亞則保持沉默,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指控更將矛盾升級。
他公開點名中國、巴基斯坦等國向俄軍輸送雇傭兵,卻遭相關國家堅決否認,事實上,烏克蘭自身的外籍雇傭兵數量遠超俄羅斯,這種“雙重標準”暴露出其輿論戰的困境。
![]()
北約的灰色介入在裝備層面更為明顯,盡管美國數月來協助烏軍遠程襲擊俄能源設施,并引發俄方對“戰斧”導彈的關切,但地面戰場的外籍人員構成更直接反映干預程度。
英國《星期日電訊報》2025年9月披露,前往烏克蘭的英國雇傭兵死亡率達20%,約1000人陣亡。
這些退役軍人原以為能憑借經驗主導戰場,卻發現俄軍無人機與情報網構建的火力網遠超中東戰場,在阿富汗與伊拉克,他們面對的是裝備簡陋的民兵,而在烏克蘭,他們遭遇的是體系化作戰的正規軍。
![]()
戰爭經濟的雙重絞殺
外籍雇傭兵的涌入,本質是烏克蘭戰爭經濟崩潰的產物,為填補兵源缺口,基輔當局將月薪提升至3400美元(發展中國家人員)至3500美元(高級雇傭兵),但這種“金錢換命”的模式難以為繼。
烏議會2025年8月通過新法律,允許18至22歲青年自由離境,被解讀為“篩查潛在兵源”的間接手段。
![]()
同時,俄軍通過“天竺葵”無人機對烏能源設施的飽和打擊(8月單月襲擊10座煉油廠,致日均減產110萬桶),導致烏國內汽油短缺、物價飛漲,進一步削弱征兵能力。
俄羅斯同樣承受經濟壓力,能源供應受限使南部與遠東地區汽油零售價上漲13%,盧布匯率持續走低,但相較于烏克蘭的兵源與經濟雙重崩潰,俄軍仍掌握戰略主動權。
安理會2025年7月就雇傭兵問題召開的緊急會議無果而終,凸顯國際社會對這場代理人戰爭的無力干預。
![]()
外籍雇傭兵的命運,折射出大國博弈的殘酷邏輯,美國國會在2025年8月就追加援烏預算爆發爭論,白宮提出“烏克蘭必須部分自籌武器資金”,暴露援助上限,德國、法國國內反戰情緒高漲,歐洲政壇軍援議題陷入分裂。
而俄羅斯通過展示外籍雇傭兵陣亡數據,持續向西方施壓,在10月的談判中,俄方代表團特意將戰場照片與陣亡名單作為附件提交,要求北約停止“借尸還魂”的干預策略。
![]()
結語
這場由雇傭兵攪動的戰爭,早已超越軍事范疇,隨著沖突持續,戰爭的全球化特征將進一步加深,無論是軍火商的訂單激增,還是無人機技術的戰場迭代,都表明這場戰爭正在重塑現代戰爭的形態。
而那些在異國土地上倒下的外籍身影,將成為這個時代最沉重的注腳,爭沒有真正的勝利者,只有無盡的代價,當雇傭兵的遺體被運回萬里之外的故鄉之時,人們或許才會更深刻地意識到:和平,才是最值得守護的底線。
![]()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喜歡文章的話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