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點,臨泉縣土陂鄉李樓幼兒園門口,一身制服的王炳文彎腰牽起入園孩子的手,笑得像位“爺爺”。可家長知道,這位“爺爺”并不簡單:他是保安、是保潔、是園丁,更是孩子們口中的“田園老師”。十余年來,王炳文把“安保”二字做到極致,又把“閑暇”填滿驚喜,用一把掃帚、一柄鋤頭,把平凡崗位干成了“全能大家長”的暖心IP。
![]()
![]()
“門崗就是第一道安全閥。”每天提前半小時到崗,王炳文先繞園一周:查監控、試消防、看滑梯螺絲、摸走廊防滑條,確認“零隱患”后才開門迎娃。接送高峰,他站在馬路中間,用標準交通手勢把車流截成“安全通道”,嘴里不停提醒:“家長請靠右,寶貝看腳下。”家長張女士說:“把孩子交給他,比導航還放心。”
安全之外,他把“整潔”卷出新高度。值班間隙,王炳文拎起掃帚從操場掃到教學樓,連綠植葉面都用軟布逐片擦。門崗室更被他說成“幼兒園的臉”:玻璃透亮、對講機一字排齊、工具柜貼有“用完請回家”的小標簽。老師們笑稱:“王師傅的門崗室,可以直接當樣板間。”
去年春天,王炳文盯上園角一塊閑置空地。周末他自掏腰包買鋤頭、鐵鍬,喊來老伴一起翻地、撿碎石、調田壟,硬是開出30平方米的“愛心菜園”。小蔥、青菜、南瓜按季節輪種,不用農藥、不施除草劑,清晨澆水、傍晚拔草,夏天搭遮陽網,冬天覆薄膜。三個月不到,第一茬青菜上桌,廚房劉師傅豎起大拇指:“孩子們吃到‘王爺爺牌’青菜,渣都不剩。”豐收季,他把多余蔬菜分裝成小袋,放學時塞給老師:“沒打藥,放心吃!”如今,菜園成了“活體教材”,孩子們蹲在地頭聽“種子旅行記”,一堂勞動課自然生成。
“多做一點,心里踏實。”面對“何必這么累”的疑問,王炳文擺擺手:“看著娃們在干凈院子里撒歡,吃自己種的菜,比給我發獎金還高興。”
沒有驚天動地,只有365天的“提前半小時”和“多做一點點”。王炳文用堅守與熱忱,把保安室變成溫馨驛站,把閑置地變成綠色課堂,也讓“李樓幼兒園”四個字在家長圈里有了溫度。正如園長王莉所說:“他守的是門,更是人心;種的是菜,更是希望。”(胡亞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