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Air神話這次失靈了?!
眾所周知,蘋果造“Air”產品確實是有一手,MacBook Air重新定義了輕薄本,iPad Air靠性能不縮水、價格更親民圈粉無數。
但輪到手機iPhone Air,劇情卻翻了車...
剛上市時還靠“全球最輕 iPhone”賺足眼球,結果如今銷量遇冷,近期甚至被爆停產。
這中間僅用了三個月時間,可能是蘋果失敗的產品...
![]()
所以這款試圖復刻Air傳奇的手機,怎么突然就涼了?
![]()
其實iPhone Air的開局不算差,甚至能說有點“爆”。
國行開賣當天,蘋果官網短短幾分鐘,首批貨源就售罄。
![]()
而京東這邊更夸張,當天 1 秒成交額就破了億,不少配色和版本瞬間售罄,25-35 歲女性成了主力買家。
![]()
銷量排名iPhone Air也直接干到了第二,把標準版和Pro都遠遠拋在后面。
![]()
不止線上,剛開售時線下也很高的人氣,還有排隊購買的盛況。
![]()
庫克為了銷量也是操碎了心,親自鉆進Apple Store直播間搞起了直播帶貨,向國內用戶安利iPhone Air,也算是活久見了。
![]()
可熱鬧勁兒沒過多久,問題就暴露了。
首先是 eSIM 在國內成了 “坑”:三大運營商只支持線下辦業務,異地補卡、多號切換得跑營業廳,對很多人來說太麻煩了。
![]()
接踵而來的就是大量用戶發出續航太差的吐槽。
![]()
![]()
國內熱度慢慢淡下去了,全球市場就更慘了,海外訂單只占 iPhone 17 系列的 5%,退訂率飆到 8%。
最終蘋果被曝出不得不緊急砍產能,2026 年一季度產能要縮減 80% 以上,部分零件年底就徹底停產。
![]()
比較權威的《日經亞洲》也進行了實錘,表示蘋果在“大幅”削減iPhone Air的產量,看來減產已經是必然了。
![]()
這個信號也很明顯了,就是這款機型賣不動了。![]()
有意思的是,iPhone Air退熱的同時,安卓廠商卻紛紛亮出“Air”牌。
中國電信旗下江蘇電信已經發文:近期,華為、OPPO 等國內廠商將陸續上市 eSIM 手機。
![]()
手機去除物理卡槽采用eSIM后,能減不少機身厚度,所以這些新機大概率是“Air”機型。
還有數碼博主也透露了,多家國產手機廠商正在測試超輕薄手機。
![]()
首先是華為Mate 70 Air,近日已經上線了中國電信的產品庫,產品代號為SUP-AL90,屏幕尺寸為 6.9 英寸,搭載 HarmonyOS 5.0 操作系統。
這也能算上國產前五主流廠商當中第一個Air手機產品了。
![]()
還有之前曝光的“OPPO Find Air”,6.5X 英寸 Air 超輕薄旗艦手機,內置 6000 毫安時電池,匹配長焦攝像頭,厚度爭取 5-6mm±。
預計明年上半年登場。
![]()
以及全新的小米 Civi 6 ,主打 6.6 英寸輕薄寬屏比,還在測試新模組,長焦升級。
![]()
除了沒發布的,還有已經開售和蘋果同臺競爭的。
比如今天新鮮出爐上線的聯想moto X70 Air,機身厚度5.99mm,重量159g。
![]()
最關鍵的是與iPhone Air相比,沒有犧牲太多基礎配置,依然配備有雙揚聲器,還保留了實體SIM卡槽,甚至能雙卡雙待...
![]()
同樣主打極致輕薄的三星Galaxy S25 Edge,5月份就上線了。
沒有配備獨立長焦鏡頭,3900mAh的電池以及只有25W的有線充電,發售價也是驚人的7999元起。
![]()
可想而知銷量也會遠不及預期,如今跟iPhone Air成了難兄難弟,目前被曝出三星都準備放棄這個產品系列。
![]()
到這咱們也能發現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和蘋果三星相比,國產Air機型雖然在“跟風”,但配置明顯學了乖:不犧牲電池和快充,甚至盡可能保留多攝模組。
那么就可以理解,為啥國產手機廠商還敢頭鐵出Air,因為對“輕薄”的理解壓根不同——可以薄,但不能閹割核心體驗,而且價格也不會太高。
所以說不定蘋果完不成的事,最后讓友商們撿漏了呢?
![]()
接下來還有個最核心的問題:Air 機型真的有市場需求嗎?
翻了一圈用戶和網友的反饋,答案還挺分裂的。
首先東西肯定不是一無是處的,從首批iPhone Air的用戶采訪可以看到,因為有在國外使用過eSIM,所以認為切換比較方便。
![]()
還有的表示eSIM更為穩定,實體卡可能存在觸電不靈敏等問題。
![]()
還有的愿意為手感和顏值買單。
![]()
當然不看好的聲音也很明顯,目前很多人認為續航焦慮大于一切,綜合配置太拉垮。
![]()
![]()
![]()
不過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價格,如果蘋果把價格砍一半,還是很有人愿意買單的。
![]()
![]()
總的來說,Air機型的存在邏輯類似“跑車”:它不適合所有人,但特定場景下無可替代——比如商務人士需要減輕隨身負擔的備用機,或年輕人把輕薄視為新潮流。
需求確實存在,但太“挑人”,所以關鍵問題在于,廠商能在“薄”與“用”之間找到平衡點。
那么你看好接下來的國產“Air”嗎?
本文由極果用戶極果媒體原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