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皮皮嗨
雷火藝術中心動效設計師
在FPS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上,作為后來者的《界外狂潮》一直想去做一些不一樣的設計,給這個類型帶來一些耳目一新的體驗——當然,也包括界面動效這個領域。
《界外狂潮》的動效并非單純地去追求視覺刺激,而是通過色彩沖突、動態失衡、結構解構等設計手段,將“打破規則”的理念貫穿于交互體驗中。這種設計既服務于玩法創新(如游戲的碎片卡機制),也塑造了游戲獨特的文化符號。通過潮酷朋克美學的解構與重組、手繪質感的溫度介入,以及混合媒介的虛實共生,構建出兼具潮流感與街頭文化張力的視覺語言。
今天這篇文章就會帶大家回顧一下我們的創作歷程,希望能給各位帶來一些啟發。
一、前期定位分析
在設計之初,我們首先分析了一下目前市面上比較主流的一些FPS游戲,比如《CS》《COD》《戰地》《Apex》等等,看看它們的動效是如何呈現的;我們還關注了一些其他類型,但是風格會有些相似的游戲,如《賽博朋克2077》和《極品飛車》等等,對它們的風格化動效也做了一些解析。

CDPR-《賽博朋克2077》
我們在調研過后,發現當時的游戲動態設計領域存在著明顯的風格空白——市面上不僅缺乏狂潮手繪風格的動效產品,而且當時的動效表現形式也普遍趨于保守,難以滿足品牌對視覺張力和個性化表達的需求。
基于這一市場缺口,我們決定去打造行業首套完整的狂潮手繪風格動效體系,以填補市場空缺,并為品牌視覺注入更具沖擊力和藝術感的表達方式,也為動態設計領域帶來全新的視覺語言和創意。
我們在分析和討論過后,也整理并確定下來了一些我們動效風格的調性:
1、高飽和度色:
- 采用鮮艷的顏色,吸引玩家的注意力;
- 確保色彩在不同場景下的表現力;
2、破碎幾何圖形:
- 利用不規則形狀,創造視覺沖擊;
- 結合色彩偏移,形成獨特風格;
3、波普藝術元素:
- 融合流行文化符號,增強視覺趣味性;
- 運用大膽的色彩和圖案,突出個性;
4、故障藝術風格:
- 模擬數字故障效果,增加視覺層次;
- 通過錯位和扭曲,展現技術美感;
5、朋克碎片元素:
- 采用反叛和前衛的設計理念;
- 結合銳利線條,強化視覺沖擊。
二、風格探索
在基調確定之后,我們開始探索具體的風格表現。我們關注到了兩個優秀的作品,一個是Criterion Games制作、EA發行的《極品飛車:不羈》。這款游戲的動效采用了序列幀美式手繪漫畫風,其筆觸肌理效果豐富交錯,在車輛加速漂移時出現的動態涂鴉效果非常帥氣和獨特:


另一個是索尼電影娛樂推出的《蜘蛛俠:平行宇宙》。電影中的多維空間扭曲效果、錯位失真效果與形變效果都極具視覺沖擊力:

在我們看來,《極品飛車》中較為狂放的手繪涂鴉元素,還有《蜘蛛俠》里的故障色彩,整體都是比較符合《界外狂潮》項目想要傳達的調性的。我們希望可以通過類似的風格表達,結合《界外狂潮》“狂”和“潮”的基因去融合和重構,最終創造出我們想要的效果。
1、動效seed探索
色塊
- 抽象與節奏:色塊動態的核心在于通過形狀、色彩和運動的抽象組合傳遞情緒;
- 動態設計:嘗試色塊的參數化運動;
- 色彩情緒與過渡:不同色塊的碰撞方式(如硬切、漸變、疊加)會影響風格;
- 高對比色塊(如《蜘蛛俠:平行宇宙》的故障藝術)適合表現沖擊力。
手繪涂鴉
手繪涂鴉風格是一種充滿自由感、原始生命力和個性化表達的美術形式,適合用于動畫、插畫、獨立游戲或動態設計:
- 線條的「不完美感」:故意保留鉛筆草稿的抖動、斷線或重疊筆觸;
- 動態抽象符號:閃電、爆炸、對話框等元素用簡筆線條表現;
- 色彩溢出與粗糙填色:模仿馬克筆或水彩的邊緣滲透效果,用AE的「Roughen Edges」特效或Blender的「Texture Noise」增加手繪質感。
![]()
![]()
視覺風格提取
依據項目GUI的視覺風格,提煉出動效設計的核心色彩,確保整體設計風格的一致性和協調性:
![]()
視覺材質疊加
完成動態設計后,疊加特定材質,強化視覺效果,使動效與視覺無縫融合,提升整體視覺體驗:
![]()
![]()
![]()
2、動效的節奏方向探索
脈沖
脈沖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動效展現形式,一般多用于科技類產品或者科幻題材的動畫動效中。脈沖效果往往都有自己的運動規律,而玩家則大多會對這種規律充滿好奇。
格式塔心理學表明,脈沖規律符合「閉合原則」,用戶會下意識想補全動態間隔,延長注視時間。

暴雪娛樂-《風暴英雄》
干擾
故障干擾是我考慮的第二動效現象,它在細節表現上會尤為出色。
涂鴉+故障藝術用AE的「Glitch」特效,破壞手繪線條,加上色塊錯位位移、畫面扭曲這種“失控”的視覺瞬間,呈現出強烈的干擾效果,表達“打破規則”的游戲特色。

索尼電影娛樂-《蜘蛛俠:平行宇宙》
Seed和動態方向都有了,那接下來就是在項目中具體去應用和驗證了。
三、驗證
案例一
首先拿我們的登陸頁面進行大膽嘗試。《界外狂潮》這張登陸頁面的風格化很強,而且有明顯的從左往右的動視,比較適合拿來驗證我的想法:
![]()
先拆分其中一條動態線,找一找大致的感覺:

這個方向確實是我們想要的效果。有了基礎形,剩下的就很好辦了,其他的畫面元素一個一個添加上去就行。但是每一處細節,也都是經過了組內無數次的反饋和討論,才最終確定下來的:

比如人物出現的細節,色塊和脈沖的表達我們就調整了很久:

通過這一次的案例驗證,我們也進一步確定了項目的動效核心關鍵詞:色塊本身的故障干擾+脈沖現象。把核心關鍵詞作為設計的核心語言,進一步推廣到游戲的其他場景,以此來表達我們想要的狂潮動效風格。
案例二
第二個嘗試的場景就是我們LOGO的動效:
![]()
在設計的時候我思考的會比較多,因為它和登陸界面不大一樣,它是比較對稱的外形,所以還是要有所區別。
我的思路就是從中間往兩邊帶出,然后沿用色塊故障干擾和脈沖的核心關鍵詞來做動效:

效果出來,我個人是非常滿意的,但是最后的靜幀消散我覺得還是缺少了點有趣的設計。
回憶起我看過的很多宣傳PV還有LOGO展示動效,它們的結尾往往都會通過一個干擾效果來收尾,這個點一下子擊中了我,我也打算加上一個類似的效果。
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照搬,而是要把這個效果做得更有《界外狂潮》的調性:要狂野、要潮流、要“很壞”——最后,我就加上了這樣時空錯亂感覺的結尾設計:

通過第二個案例,我們繼續總結出了游戲四種關鍵幀的風格表達:
- 紋理加波點;
- 豐富的色彩沖擊;
- 疊影效果;
- 馬賽克與電玩風的混搭。
案例三
接下來我們開始探索局內界面的動效。我們做了涂鴉風格的動態嘗試,主要用肌理筆刷搭配故障效果,加上脈沖動態,讓動效整體特點鮮明。幾何碎片效果經過優化,讓線元素突破邊界,加上不規則隨意的涂鴉筆觸,表達出我們想要的狂潮風格:
![]()
![]()

而線稿方式的涂鴉,個性化風格會更為突出,我們用在了點擊選擇角色和武器的界面中:
![]()

四、風格延續與統一
狂潮風格驗證成功之后,那就可以去大規模鋪開,應用到整個游戲里了。
局外:


局內:



排位賽模式的包裝:





更多點擊動效:

營銷動態的延續:

在各個界面一點一滴的完善下,我們的風格越來越統一和飽滿,越來越趨近于我們想象中的樣子。
五、結語
每次在做完動效的下一秒,我都會習慣性地追問自己:這個效果還能不能更狂野一點?它還有優化的空間嗎?
創新的落地是不斷試錯與打磨的過程,也是永不滿足的過程。就這樣,在看似固化的領域,我們扒開了一道創新的縫隙,開創性地打造了行業首款“狂潮動效”設計體系,使游戲在同類作品中脫穎而出。玩家的每一次點擊、每一個擊殺、每一輪勝利的瞬間,那些炸裂的色彩、跳動的脈沖、不羈的涂鴉,同樣可以成為表達態度、傳遞情感、塑造世界的核心力量。
今天《界外狂潮》也正式開啟了名為玩具戰線的全新玩法模式,大家現在可以在PVE關卡里也去感受我們狂放不羈的動效風格了,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去試試哦——
也感謝大家的閱讀,希望這次的分享可以給大家帶來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