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馮戀閣
財報是積極的,現實是冷感的。
10月24日,聞泰科技(600745.SH)公布三季報:半導體業務繼續貢獻高增長、高毛利、高占比,仍是公司最穩定、最賺錢的資產。
這本應讓投資者和市場滿意,但一切都被飛來的黑天鵝打亂了。
![]()
(圖源:圖蟲)
國慶期間,荷蘭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下達部長令,凍結了聞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導體(Nexperia)的資產、知識產權及全球運營,有效期一年。
與此同時,阿姆斯特丹法院裁決暫停聞泰科技實控人張學政在安世半導體的所有職務,并將公司股份管理權移交獨立第三方托管。聞泰科技在官方聲明中強烈抗議,指責此舉是“基于地緣政治偏見的過度干預”。
安世半導體中國也在積極爭取權益,此前連發幾條聲明表示中國公司仍在正常運營。不過,據媒體報道,安世東莞工廠目前已經在“上四休三”。時代財經就工廠經營狀況、公司后續應對舉措等問題詢問聞泰科技,但截至發稿仍未獲有效回復。
從2018年的中國半導體出海并購的標桿,到2025年的海外資產失控典型,聞泰科技半導體業務失控,是一個涵蓋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復雜討論。
隨著聞泰科技出海的巨輪駛入迷霧,后來者又該去向何方?
難支的獨木
從三季報看,半導體收入已經成為了聞泰科技的壓艙石。
財報顯示,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4.27億元,同比下滑77.38%;歸屬凈利潤10.4億元,同比增長279.29%。其中,半導體業務收入43.00億元,同比增長12.20%,業務毛利率為34.56%,凈利潤7.24億元。
從銷售地區來看,第三季度公司半導體業務在中國市場的收入創下季度歷史新高,同比增長約14%,中國市場收入占全球總收入的49.29%。其中,汽車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過26%,AI服務器、AI PC等計算設備及工業相關業務收入增長顯著。
中國以外的亞洲市場中個位數同比增長,其中韓國等地區受新能源車型帶動,汽車客戶收入增長明顯。歐洲地區延續第二季度末的補庫存趨勢,同比增長超過10%,汽車Tier1及工業客戶需求明顯回暖。美洲地區在汽車和工業需求帶動下,同比增長約14%。
上半年逐漸完成ODM業務切割后,聞泰科技基本將所有的寶都押到了半導體上。然而,動蕩之中,曾經的中流砥柱變成了現在的獨木難支。
財報中,聞泰科技提到,在期后階段,相關事件走向和潛在影響難以具體量化,半導體業務后續能否保持前三季度良好發展勢頭暫時存在不確定性。“若安世控制權在2025年末前無法恢復,公司可能面臨收入、利潤及現金流階段性下調風險。”公司表示。
負面影響并不局限于公司本身。
“安世風波已對全球汽車供應鏈造成即時沖擊。”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指出,安世在車規級功率半導體(如二極管、晶體管)領域市場份額高達約40%,其生產和交付的不確定性已導致交貨周期延長、價格上漲。
歐盟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警告,芯片庫存僅能維持數周,可能導致寶馬、大眾等車企停產。
![]()
(圖源:圖蟲)
聞泰科技究竟要走向何方,目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不是不愿意回答,而是沒有人知道答案。
據科創板日報,聞泰科技董事長楊沐在10月24日的電話會上表示,安世中國本著保障業務運營和客戶供應穩定的原則,正積極與客戶做一對一溝通(包括部分海外直供客戶),配合客戶打通國內交付的供應渠道。會盡最大可能滿足客戶供應需求,避免客戶產生斷線的情況,同時保障產品品質需求。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孫成指出,目前中方不承認荷方決定,荷蘭則持續更新禁令內容,已經形成了僵局。在法律層面,聞泰科技應堅決對荷蘭法院的裁決提出異議,積極通過上訴、國際仲裁等途徑維護權益。同時,還應配合中國政府的外交與商務溝通及反制方案,全力穩定安世中國的運營。
消化不良,可有前兆?
聞泰科技收購安世半導體,曾經是跨境并購“蛇吞象”的經典案例。
但站在如今這個時點會發現,當年的并購只是第一步,后續如何整合協同,做好“消化”或許是更大的考驗。
事實上,此刻危機在當年早已以風險的形式出現。
最早,也最直觀的風險,是缺錢。
2017年,安世半導體從恩智浦剝離后,估值曾一度沖高至300多億元。而聞泰科技2016年上市時,估值是35.8億元。2017年年報顯示,其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僅有35.39億元,總資產109億元,賬面上的貨幣資金僅9.36億元。
同樣被認為是制造業“蛇吞象”,美的2016年啟動收購庫卡時,其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611.27億元,賬面上貨幣資金有171.96億元,收購后者花了約合人民幣290多億元。
聞泰科技最終成功完成了“蛇吞象”。但規模不對等的收購也帶來了高額商譽這把“達摩克里斯之劍”。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商譽賬面價值為214.97億元,其中絕大部分與半導體業務相關。2019年,聞泰科技收購安世集團,形成商譽213.97億元。
近幾年,聞泰科技半導體業務持續增長,并未對該部分商譽計提減值準備。
“財務依賴度高,商譽減值風險大,都是隱藏的風險點。”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認為,安世半導體是聞泰科技的核心利潤來源,如果安世控制權受限導致業績變臉,巨額商譽減值將直接沖擊聞泰科技財報。
![]()
(圖源:圖蟲)
而且,聞泰科技對安世半導體收購后對公司管理和運行的介入程度,現在看來尺度也有商榷的空間。
“聞泰科技在并購安世后的主要問題在于過于依賴本地化,內部整合深度不足。”張孝榮告訴時代財經,為了維持安世原有運營和客戶信任,聞泰科技選擇了相對自治的管理模式。雖然CEO變了,但ERP(企業資源計劃)、MES(制造執行系統)、核心技術團隊均由歐洲總部控制。“這意味著聞泰科技對安世的控制權存在結構性弱點。”他指出。
張毅向時代財經表示,安世沒有及時關注到供應鏈韌性,也是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安世晶圓制造仍依賴德國漢堡和英國的工廠。
在德國漢堡,安世有一座每月生產超過35000片晶圓(8英寸當量)的晶圓廠,該產量每年轉化成700億半導體,是針對小信號和二極管分立器件的全球最大晶圓廠。
在英國曼徹斯特,安世有一座生產6英寸TrenchMOS的晶圓廠,是其功率半導體的生產基地。這家工廠目前每月生產24000片晶圓(8英寸當量)。
在國內,安世半導體在上海、深圳、香港僅設有研發據點,封裝測試廠則位于廣東東莞。
不過,近年來聞泰科技已經在有意識地推動安世半導體在中國的供應鏈布局。
根據公司今年半年報,在中國市場,公司持續提升汽車、工業及消費領域客戶份額,積極推進功率分立器件、功率IC及模擬IC的國產替代,并依托控股股東聞天下投資的上海臨港12英寸晶圓廠等深化中國區產能布局,完成芯片晶圓工藝平臺升級,顯著增強產品競爭力,新一代MOS產品性能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張毅提到,目前,聞泰科技通過國內供應鏈替代緩解了部分壓力,但高端車規芯片的量產仍需時間。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安世東莞工廠自國慶中秋長假之后,就已經限制出貨,并計劃自下周起實施“上四休三”工作制。與此同時,有貿易商確認,產品面臨缺貨與漲價壓力。
從企業本身出發,或許聞泰科技太信仰“買買買”了。
從通過中茵股份借殼上市,到買下安世半導體,再到從歐菲光手里接過得爾塔光學,聞泰科技的大多數華麗轉身由并購驅動。
這條路在2025年下半年之前看起來都沒有太大問題。事實上,在門檻極高的半導體行業,通過并購擴張是一種常態。
“蛇吞象”帶來的管理、研發和供應鏈挑戰,在彼時的聞泰科技看來,只是一些需要更多時間消化的問題。
但是,當灰犀牛和黑天鵝一起壓上來的時候,滑向臨界點成為一個必然。
如何逃離“黑天鵝”
2018年年底,張學政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新一代信息浪潮的代表性技術是5G、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而這一切實現的基礎和核心就是芯片,是半導體技術。在主要的半導體終端應用中,張學政相當看好汽車電子。
于是,張學政通過組成聯合體參加拍賣、收購境內基金和境外股權基金以及發行股份、支付現金的方式,最終“吃”下了安世。
2021年至2023年,半導體業務貢獻凈利26.32億元、37.49億元、24.26億元。2024年聞泰科技的半導體業務收入達147億元,凈利潤22.97億元,毛利率高達37.5%。
而今年,隨著ODM業務剝離,聞泰科技輕裝上陣,距離純半導體企業已經很近。
根據2024年發布的《中國功率分立器件市場年度報告》,安世半導體獲評“中國半導體行業功率器件十強企業”,在各個細分領域均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其中小信號二極管和晶體管出貨量全球第一、邏輯IC全球第二、ESD保護器件全球第一、小信號MOSFET全球排名第一、車規級Power MOS全球排名第二。
![]()
(圖源:圖蟲)
但很遺憾,半導體行業是受近幾年較為緊張的地緣政治形勢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
“聞泰科技對安世半導體控制權反轉,是外部地緣政治壓力與內部治理缺陷共同作用的結果,外部環境的影響更為深遠。”張毅坦陳。
孫成告訴時代財經,荷蘭的舉措具有明顯的政治與戰略考量。“《物資供應法》原旨在保障戰時或危機時的關鍵物資供應,荷蘭將其擴大適用,凍結公司內部任命與全球運營的做法極為罕見,也不符合常規商業治理原則。”
事實上,聞泰科技不是第一次在國際上遭遇阻力。
2021年,安世半導體曾經在英國收購過一家半導體工廠——Newport Wafer Fab(新港半導體生產工廠)。這是英國為數不多的半導體芯片制造商之一,主要生產用于汽車電源應用的半導體芯片。但在2022年11月,聞泰科技發布公告稱,接到英國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部正式通知,要求安世半導體在一定的時間內按相應流程至少剝離NWF 86%的股權。
在張毅看來,當“國家安全”被用來凌駕于企業法或正常規則之上時,內部管理手段已難以應對。因此,地緣政治引發的國與國之間的不正常博弈,才是更值得企業界警惕的關鍵因素。
在出海、并購成為主流的當下,科技企業應該做好怎樣的準備?
孫成建議,企業在并購前應加強地緣政治與政策盡職調查,審慎評估東道國對外資尤其是中方投資的態度與限制趨勢;在運營中則需要建立獨立的本地化治理結構,保留關鍵崗位的本地團隊,主動構建與當地政府、行業協會的信任關系;針對可能出現的審查、制裁或運營凍結,比如斷網、切斷資金,甚至是限制中方人員人身自由等極端情況等情況,都要提前制定預案,增強企業整體韌性。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張孝榮認為,整條產業鏈都應加速向“安全優先”轉型。車企會應該注重供應鏈多元化,減少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聞泰科技等公司也會努力將生產系統向國內遷移,以增強供應鏈韌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