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晚21:00,東方衛視即興共創音樂采風節目《聽,誰在唱歌》即將播出第十期。告別了重慶都市的喧囂,“尋樂團”繼續深入山城腹地,在發起人于適的帶領下,音樂合伙人胡海泉、音樂總監劉鳳瑤及本站飛行嘉賓白舉綱、萬曉利,一同來到了山環水繞的彭水阿依河。在這片充滿苗家風情的秘境中,他們將與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隔岸對歌,更將在天然溶洞中,完成一場關于時間與生命的音樂共創。
▲ 《聽,誰在唱歌》第10期預告片
從舟上對歌到高空放歌
于適、白舉綱在山水間唱響自我
重慶的音樂故事,除了市井的火熱,還有山水的靈秀。當“尋樂團”乘舟穿行于阿依河的幽深峽谷,一場不期而遇的山歌對唱,讓他們感受到了最質樸的浪漫。在與“山歌老王子”和國家級苗族民歌傳承人任茂淑老師的交流中,成員們了解到,唱歌是當地最重要的社交方式,甚至連媳婦都是“唱來的”。這份隨時隨地、發自內心的歌唱氛圍,深深感染了“尋樂團”,最終在一曲全員合唱的《外面的世界》中得到了共鳴與升華。正如于適所感慨的:“外面的世界再難,只要心里這股對音樂的勁兒在,就永遠有個能回去的地方。”
![]()
在一處擁有天然混響的絕佳地點,白舉綱在節目中演唱了自己新專輯的歌曲《傻樹》。這首安靜而充滿哲思的歌曲,立刻觸動了胡海泉,他一語道破:“我覺得你就是在寫自己,是不是?”竹筏緩緩漂流之時,一場即興的音樂碰撞在兩位年輕音樂人之間展開。當于適隨性彈唱時,白舉綱心領神會地為他拿起吉他伴奏,并即興加入精彩的和聲與演唱。這份無需言語的音樂默契,也讓白舉綱深受觸動,他坦言,在于適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候的樣子,充滿了對音樂最純粹的熱情。
![]()
而阿依河的挑戰與激情,遠不止于此。隨后,“尋樂團”來到了高達300米的青龍天梯浮橋。面對腳下晃動的橋面和幽深的峽谷,成員們都有些遲疑,而于適則自告奮勇,率先踏上浮橋,甚至在橋中央從容地跑了起來。在眾人的歡呼聲中,他站在浮橋中央,迎著山風,放聲唱起了萬曉利的經典作品《狐貍》。歌聲奔放不羈,與腳下的險峻和遠方的群山構成了極具沖擊力的畫面。
![]()
于適、萬曉利兩代“狐貍”驚喜碰撞
“尋樂團”共創《乘船》
本期節目,最令人驚喜的碰撞,來自于適與他音樂上的偶像——萬曉利,在這片山水間的再度重逢與深度交流。于適坦言,自己奔放的音樂風格,深受萬曉利經典作品《狐貍》的影響。在萬曉利這位原作“狐貍”面前,于適這位新生代“狐貍”也毫不怯場,兩人在山水間共同唱響了這首充滿批判與不羈精神的作品,上演了一場跨越代際的精彩音樂對話。于適也借此機會,表達了自己對外界“成見”的態度,希望大家能放下標簽,真正去感受音樂本身。
![]()
這份關于時間與成長的思考,在一場獨特的即興共創中,凝聚成了一首全新的原創作品——《乘船》。當晚,尋樂團圍坐在山谷間,于適將在江上即興哼唱的一段旋律進行了深化,并與大家共同探討編曲。最終,大家決定以阿卡貝阿卡貝拉的純人聲方式開場,共同唱響這首關于“未來與過往”的歌。歌聲仿佛一次與自然的對話,完美詮釋了“我們跋涉的不是一條河,而是生命的時間河”這一深刻主題。
![]()
這場山水之間的行走,更像一次對音樂初心的回溯。它提醒著每一位創作者,在習慣了錄音棚的精準和舞臺的華麗之后,音樂最原始的魅力,恰恰來自于山谷的回響、江面的薄霧和那些不期而遇的共鳴。
聽,誰在唱歌

每周日晚,鎖定東方衛視《聽,誰在唱歌》,共赴一場場與自然、與文化、與音樂的深度對話。
這里是上海,這里是東方衛視。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