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路透社10月21日報道,通用汽車宣布將其2025年度調整后營業利潤預測從原先區間約100億-125億美元提高至120億-130億美元,同時將其全年的關稅預計支出下調至35億-45億美元。
受此消息推動,股價當日大漲超14%,引發近年罕見的強勁市場反應。截至10月24日收盤,通用汽車的股價相比10月20日的收盤價上漲了20%。《金融時報》指出,這一次,不僅是業績超預期的簡單故事,更是關稅政策、產品結構、電動車戰略、零部件供應鏈、底盤制造布局等多重維度交錯的復雜博弈。
通用汽車如今站在一個可能“止跌反彈”的轉折點上:它是否能借助政策風向與成本紅利恢復盈利增長?抑或只是暫獲喘息,而長周期挑戰仍將如影隨形?
關稅松綁給予喘息空間
根據報道,通用汽車此次上漲的主因是其關稅成本預期的下調。此前,通用汽車曾預計因美國政府對汽車及零部件進口加征關稅,其全年利潤將受損約40億–50億美元。
美聯社的報道顯示,隨著美國政府宣布延長對美國裝配車輛的零部件稅收返還(最高3.75%內)至2030年,并在進口關稅、零部件“疊加征稅”方面釋放緩解信號,通用汽車將其關稅支出預估下調至35億-45億美元。
為什么這對通用汽車意義重大?首先,進口關稅直接侵蝕其北美業務利潤,因因為通用汽車在美國銷售的許多車型依賴墨西哥、韓國等地組裝后進口,關稅上漲意味著成本提升、售價壓縮或利潤被吞噬。其次,成本40多億美元在汽車行業中屬于實質性影響量級,其緩解意味著通用汽車的盈利底線有所提升。第三,從產業鏈角度看,關稅松綁也提升其全球生產布局的靈活性:較少依賴轉嫁成本或價格上漲,提升了其在美國市場配置與車型定價的空間。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并非全面“政策逆轉”——通用汽車仍需應對美國政府對中韓及墨西哥原產車輛的關稅威脅,以及供應鏈中零部件來源、匯率波動、原材料成本上行等結構性壓力。換句話說,關稅改善給予的是“喘息空間”。
向恢復增長過渡
政策方向改善之外,通用汽車也在其第三季度及上半年的業務報告中展現出一定改善。公司第三季度調整后每股收益為2.80美元,超出分析師預期(約2.31美元),營收約486億美元,幾乎與去年同期持平。盡管營收未大幅增長,但利潤改善預示著成本與結構調整初見成效。與此同時,通用汽車宣布其在美國本土投入約40億美元用于繼續生產汽油車及SUV車型的三個工廠擴建,意在延長內燃機車型的生命周期。
不過,《金融時報》也支出,隱憂仍然存在。
其一,電動車業務面臨重壓。通用汽車近期披露稱,由于美國聯邦電動車購車稅抵免逐步減少、該公司部分電動車產能調整、消費者對電動車需求放緩,其為電動車項目計提了大約16億美元的減值或費用。雖然這可能是“止損”行為,但也說明其在新能源汽車激進布局上的預期與現實之間存在落差。
其二,雖然關稅成本預期下降,但其仍將面臨利差收窄、原材料(如鋰、鎳、稀土)成本居高、以及全球智能化及軟件成本上升等結構性挑戰。
其三,全球汽車產業正在進入價格戰與成本戰階段:美國市場雖短期銷量堅挺(第三季度美國市場新車銷量增長約6%),但車型售價上升空間受限,消費者更注重性價比與電動化、智能化功能,這對傳統車企提出挑戰。
總的來看,通用汽車正在借助政策與成本改善恢復盈利能力,但它的“增長復蘇”并非已經明顯樂觀,而是處在“改善底部”向“恢復增長”過渡階段。
雙軌推進與時間賽跑
基于上述背景,通用汽車目前的戰略可總結為“雙軌推進”——一方面維持內燃機車型在美國的生產規模與競爭力,另一方面進行“被現實逼迫”的電動化戰略重塑。
在內燃機方面,通用汽車宣布將繼續擴大美國本土制造:其三個工廠將新增產能,一旦全部完成,其美國年產超200萬輛車輛的目標得以實現。
通用汽車管理層認為,在電動化普及尚未全面形成之前,內燃機及混合動力車型仍具有競爭優勢,并能為其整體盈利提供支撐。
在電動化方面,通用汽車的策略正在由“單一狂奔”轉為“精細調整”。過去其曾有明確承諾——到2035年只生產電動車,但近日公司高層已表示采用“按照消費者需求推進電動車”的方法,不再限定時間表。
與此同時,為應對客戶需求變緩,通用汽車對其電動車工廠產能進行了調整,并承諾從2026年開始降低電動車虧損。
此外,通用汽車也在改善價格控制、成本節省,以及優化供應鏈上發力,以在電動車轉型中減少資本傷害。
然而,這條戰略路徑并不輕松。首先,延長內燃機車型壽命雖短期可緩解盈利壓力,但可能削弱其在電動化浪潮中的品牌前瞻性。其次,電動化轉型的競爭壁壘更高:不僅是電池成本、續航里程、充電基礎設施、軟件平臺,還有新的“玩家”(如中國電動車廠商)在價格與規模方面爆發式增長。通用汽車既受益于關稅紅利,也正面臨“落后型玩家搶跑型玩家”夾擊。最后,政策與市場的不確定性仍高:電動車補貼減少、排放法規變動、原材料供應鏈風險提升——每一個因素都可能影響其電動化回報。
通用汽車在今年的反彈,既源于政策環境的改善,也源于其業務結構的調整。它更像是一個“喘息的時刻”——在風頭過去、問題沉淀前,公司獲得了稍許緩沖。這無疑值得市場關注,因為政策、成本、產品這三條主線共同向好的方向傾斜。
對行業而言,通用汽車的走勢具有標桿意義:它顯示出大型車企在新形勢下的自救路徑——不是徹底拋棄舊技術,也不是盲目押寶,而是在“左右兼顧、漸進轉型”中尋找平衡。汽車行業正進入中場戰:誰既能擅用過去積累,又能搶占未來制高點,誰就可能成為下一輪贏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