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稀土問題,特朗普想了很多辦法,找了很多盟友,最終把目光瞄準了澳大利亞,昨天,美、澳簽署了一項協議,加強兩國在關鍵礦物與稀土領域的合作,總計金額高達85億美元。
為了應對中國的卡脖子,協議中有提出要保證最低采購價。同時,美軍還將在澳大利亞投資稀土加工廠,預計每年生產100噸鎵金屬,這是生產雷達等電子設備的關鍵原材料。
![]()
澳大利亞的稀土資源較為豐富,儲量約占全球總量的3%-4%,僅次于中、越、俄。
根據這份協議,未來半年美澳將向位于澳大利亞的稀土礦項目投資超過30億美元,預計可供開采的稀土礦產價值超過530億美元,與此同時,美軍還將在澳大利亞投資稀土加工廠,預計每年生產100噸鎵金屬,這是生產雷達等電子設備的關鍵原材料。
美國還向澳企Lynas稀土公司提供2.58億美元合同,支持其在德州建設Hondo重稀土精煉廠;計劃2026年開工,2027年試產,2028年商業化。
![]()
在簽署了稀土供應協議后,特朗普又開始飄了,他表示,差不多一年以后,美國獲得的稀土和其他關鍵礦物將“多得用不完”,以至于都不知道如何處置它們。白宮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希特認為,澳大利亞對于削弱世界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可以發揮關鍵作用。
從特朗普的表態中,似乎以前不知道澳洲有這個能力,今天突然像是發現了寶藏一樣,發現澳大利亞可以打破中方的壟斷。但美國依靠澳大利亞就真的能解決稀土問題了嗎?答案顯然是讓特朗普失望的。
首先,澳大利亞確實是全球稀土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之一,該國的稀土儲量約占全球總量的3%至4%,僅次于中國、越南和俄羅斯。
但問題在于,澳大利亞的稀土開采和精煉加工能力遠遠落后于中國,中國在關鍵礦物加工技術上有“幾十年領先優勢”,自1975年徐光憲院士創立“串級萃取理論”以來,中國已構建全球最完整的稀土產業鏈:從礦石分解、溶劑萃取、金屬電解到永磁體制造,環環相扣,這正是中國的核心壁壘。截至2025年,美澳已在輕稀土開采與初步分離領域取得初步突破,美企MP Materials與澳企Lynas成為全球第二梯隊主力。
然而,在中重稀土高純精煉、永磁體制造、全產業鏈閉環等核心環節,仍嚴重依賴中國技術或無法達到軍工標準。此前因環保擔憂和高昂的基礎設施成本而難以高效建成精煉廠,澳洲絕大部分精煉環節一度都要送往中國完成。
![]()
即便近年來建立分離與提純設施,也因為成本高昂、環保要求嚴苛和技術壁壘巨大而進展緩慢。
從外媒報道來看,特朗普與澳大利亞合作,目的之一是獲得鎵資源。在過去,鎵雖然開采成本較高,但中國一直保持了它們的廉價,在中國以外單獨建鎵的生產線會非常昂貴,畢竟,鎵是從生產氧化鋁的下腳料里提煉出來的。
而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氧化鋁產能,也擁有目前最好的鎵提取技術,氧化鋁最大的產能是用于生產電解鋁,為了消耗氧化鋁而去建設電解鋁產線的話,要有充足而廉價的電力供應。這一條就限制了很多國家,包括澳大利亞。簡言之,鎵是電解鋁的副產物,澳大利亞得先建設電解鋁廠,電解鋁的電力供應又成了問題。
簡言之,鎵是工業副產品,它們需要完善整個電解鋁等產業鏈才有可能做到,時間5年起步。而且中國又有廉價而充足的電力供應,這一體系是中國耗費幾十年建立起來的。
![]()
10月上旬,中國商務部出臺了關于稀土技術出口管制的通知。也就是說,中國現在管控的不僅僅是稀土出口,還包括相關技術。凡含0.1%以上中國稀土成分的境外產品再出口,需中方審批——首次實施全球域外長臂管轄。美澳如果要成立合資公司,這一公司無法聘請到中國的任何技術人員,中國的任何企業都不能向他們出口相關設備。否則就是違法行為。這意味著即便美澳挖出萬噸礦石,若無中國設備與工藝,仍難以轉化為F-35戰機磁體、AI芯片蝕刻材料或電動車電機。
曾同樣夸海口的印度低頭了:從中國進口的稀土不再轉售美國
因此,特朗普如今夸口“稀土即將多得用不完”,不過是政治話術。類似的話術與參照物印度也在今年7月份就說過,當時的印度因為偽造30份承諾書騙中國稀土出口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印度后來等了80天沒有等來中國的稀土,印度非常憤怒,一度警告中國,并決定自起爐灶,自己搞稀土。
![]()
7月10日彭博社報道,莫迪政府正制定一項激勵計劃,為生產稀土永磁的私營企業推出3億美元的補貼,此舉旨在抗衡中國在稀土領域對印度的制約,印度要通過激勵計劃和國際合作推動稀土供應鏈建設,要達此目標,印度必須投入更多資金加速突破稀土開采與加工技術。
![]()
但最終印度這個計劃不了了之了,因為從找礦勘探,到開采生產,再到提煉加工,每一步都需要技術、資金,還得考慮環保問題。印度擁有全球第三大稀土儲備,問題是稀土提純技術不行,咱們稀土提純用的離心機提純率可達99.99%。印度用的是人工提純,鐵楸篩子篩,提純率最高有82%。
印度鋅業CEO阿倫?米斯拉直言:“缺乏大規模開采技術和基礎設施,商業化供應鏈建設需數年時間”。
印度如果下決心干,按照印度作風,可能就會想辦法拿到中國技術,但現在中國把相關技術、生產線與技術人才都管控了起來,印度要挖中國技術人才與設備來學中國稀土開采加工技術的路子也走不通了。印度想真正實現稀土自給自足,基本不可能。于是,現在的印度學乖了,印度企業按中國要求,提交了“終端用戶證明”,明確從中國進口的稀土材料,尤其是重稀土永磁體,決不再轉手賣給美國。
![]()
過去印度想另起灶爐,現在不想這事兒了,而且明確從中國買的稀土自己用,不轉手,這無疑是給美澳的稀土協議潑了一盆冷水。澳大利亞的問題,與印度的問題也差不多,它的開采技術、加工能力都跟不上,自己的礦根本滿足不了龐大的產業需求。
即使美澳能挖出稀土,也未必能把礦變成芯片、變成雷達,目前全球90%的稀土精煉業務都在中國手里,全球約70%的稀土相關專利都掌握在中國手中,美澳想在短時間內另起爐灶,基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如果一年后就多到用不完,印度就不會在這個關鍵時刻表態不再轉售美國,而很可能是要跟美國澳大利亞一起合作開發稀土了。畢竟,此前,美日印澳本身就搞了一個四國聯盟,說稀土不能總依靠中國,咱們自己搞,而日本提出的建議就是,去深海里面挖稀土,結果發現,成本直接比正常的高了三倍,提純率只有60%,比印度人工篩還要低很多。
歷史早已給出參照:奧巴馬時期美國“稀土自主”努力十年,最終企業破產、中資接盤。無論是印度、日本、澳大利亞還是美國本土項目,都在成本和效率面前敗下陣來。這本身就說明,稀土要從礦石變為成品磁材,這其中的距離絕不是一臺設備、一項政策就能跨越的鴻溝,而是一整套從提取、分離、冶煉到深加工的高端技術體系,中國在稀土領域的地位不是那么輕易能撼動的。
當然,特朗普這么急著全世界找稀土,就是不甘心,也是看不清中國稀土牌的分量,更可能的情況是,四處找礦論證之后,發現行不通之后,意識到更加離不開中國了。只有徹底發現全世界除了中國,沒有哪個國家可以替代中國的稀土產業鏈與技術之后,特朗普才會意識到稀土這張牌的分量有多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