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位大將中,徐海東排在第二,陳賡排在第四,這也是對他們革命貢獻的嘉獎。
不過,當年在土地革命時期,陳賡曾經是徐海東的領導,無論是出身、資歷還是地位,都在徐海東之上。
![]()
論出身,陳賡是將門之家,祖輩都是將軍,自己也是黃埔軍校高材生,被稱為“黃埔三杰”之一,文武雙全。
而徐海東,出身于貧寒家庭,從小就當窯工,沒上過幾年學,更沒上過軍校。
論資歷,陳賡1922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參加過北伐戰爭、南昌起義,還跟著周恩來一起領導過中央特科。
而徐海東,1925年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雖然也參加過北伐戰爭、黃麻起義,但表現遠遠沒有陳賡耀眼。
論地位,陳賡曾擔任過紅四方面軍第4軍12師師長,而徐海東,則是第12師的一個團長,還有一個團長叫許世友,后來,陳賡還升任紅四方面軍參謀長,地位更是遠在徐海東之上。
可以說,在土地革命時期,陳賡無論哪方面都是徐海東不能比的,但是,徐海東為什么又后來居上,排名比陳賡還要靠前呢?
![]()
下面,我們就來簡單說一下。
第一,在土地革命時期,陳賡雖然是徐海東的上級,但是,陳賡在作戰中多次受傷,不得不離開部隊,去治療傷病,結果就導致他的軍旅生涯總是斷斷續續,自然也影響了他的職務升遷。
比如,陳賡在1932年9月被任命為紅四方面軍參謀長,但是很快就右腿受傷,當年10月就離開了部隊,去了上海治傷。
更沒想到的是,在上海期間,陳賡還被國民黨抓到了,關進了監獄,直到1933年5月才逃了出來,去了中央蘇區,擔任紅軍第1步兵學校校長,到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時,陳賡也只是干部團團長,顯然跟紅四方面軍參謀長是沒法比的。
而徐海東,這段時間一直在紅四方面軍作戰,到1934年4月已經是紅25軍軍長了,比陳賡的團長高了好幾級。
![]()
第二,在長征時期,陳賡一直是團長,直到1935年12月才升任第1師師長,在長征中的表現也不是很亮眼。
而徐海東,率領紅25軍單獨長征,突破了敵軍的重重圍堵,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成為所有長征的隊伍中最先到達陜北的。
而且,在所有長征的隊伍中,紅25軍是唯一一支實力不降反升的隊伍,能在艱苦復雜的環境中把隊伍帶成這樣,足見徐海東的能力有多強。
到達陜北后,紅25軍與陜北紅軍合并組建成紅15軍團,徐海東出任軍團長,這個職務,更是在陳賡的師長之上了。
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徐海東在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后,給予了無私的援助。
當時,中央紅軍缺衣少食,連過冬的衣服都沒有,毛主席就給徐海東寫了一封信,希望能借2500塊大洋,渡過難關。
當時,紅25軍總共有7000塊大洋,徐海東二話不說,直接就送給中央紅軍5000塊大洋,而且是送,不是借,這無疑讓毛主席非常感動!
![]()
另外,徐海東還在信中明確表示,紅25軍永遠聽從中央和毛主席的指揮,這更加體現了徐海東的大局觀。
要知道,中央剛剛和張國燾進行了堅決的斗爭,而紅25軍原本就是紅四方面軍的隊伍,所以,中央也拿不準紅25軍的態度,到底是站在哪一邊。
徐海東的慷慨相助和堅定的表態,無疑給中央吃了一顆定心丸,功莫大焉,因此,連毛主席都盛贊道:“徐海東是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
綜合這三個方面考慮,徐海東雖然起點比陳賡要低,但是卻后來居上,尤其是對中央有大功,所以,把他排在陳賡的前面,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當然,兩位將軍都是高風亮節之人,不會計較這些排名的高低,在他們看來,只要能為革命做貢獻,就足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