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超大城市的治理創新能力是衡量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尺,也是破解“城市病”難題的關鍵實踐場域。“深圳歷經40多年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從7萬常住人口的邊陲小鎮蛻變為常住人口約1800萬的超大城市,始終秉持‘人民城市’理念,探索超大城市治理路徑,成效顯著。”近日,深圳市政協召開常委會會議,就“提升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水平”開展專題協商。市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建民總結了當前深圳城市治理的成效,也提出深圳仍存在規劃統籌不足與城市運營效能待提升等問題,亟待破解。
今年4月以來,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牽頭開展“提升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水平”系列調研,百余名委員參加,圍繞7個方面重點任務建言獻策,并歸納成51條建議。
孟建民表示,“深圳肩負著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徑的使命,要錨定建設創新、宜居、韌性、文明及智慧城市的目標,緊扣城市內涵式發展主線,持續發力。”
“民生訴求服務數據是‘金礦’。”市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副主任王富海介紹,2022年上線的深圳民生訴求一體化平臺,包括咨詢、投訴、求助和建議等訴求信息,即時反映城市問題和百姓關切,高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也積累了城市運行的海量數據資產。他提出,加強民生訴求服務數據的分析研究,把民生訴求服務數據打造成一個為政府提供決策參考的高質量數據集,建立健全數據挖掘和輔助決策機制,幫助政府決策向下深入。
深圳如何實現經濟硬實力、文化軟實力同步攀升、人口規模擴張與文明素質共同提升?市政協常委、文化文史委副主任巢乃鵬給出實施“四個一”行動的建議:實施“一張文明藍圖”頂層設計,如探索建立“文明指數”與GDP并重的考核體系;實施“一座人文硅谷”創新驅動行動,推動深圳歌劇院等新時代重大文化設施與騰訊、華為等企業共建“沉浸式實驗室”等;實施“一個移民融入”全民文明行動,讓“來了就是深圳人”升級為“來了就是深圳文明人”;實施“一聲城市故事”國際傳播行動。
“深圳人口高度密集、產業高度聚集、城市開發強度大、城市運營負荷大,需要以更強的數字化能力支撐現代化治理。”市政協委員、科教衛體委副主任張曉春認為,要持續加強“一數一源一標準”的數據協同更新機制,推動地上、地下、低空、海洋等領域數據的常態化更新和物聯感知數據的完整持續接入。規劃建設全市域統一時空信息平臺2.0,加強兩級平臺納管能力,提升平臺全空間智能建模、數據融合、可視化渲染等能力水平,推動平臺由“資源供給型”向“應用支撐型”轉型升級。
超大城市治理不能忽略以菜籃子、米袋子為代表的城市農產品供給體系。市政協常委、致公黨中央科技委委員郭晨建議,加強科技攻關投入,建立農產品種植全鏈條先進場景示范,形成特區經驗示范全國。鼓勵發展都市農業,盤活路邊、河邊、屋頂、橋下沒有充分釋放的城市微空間,建設一批集種植景觀于一體的都市“菜籃子”。
委員們還圍繞養老托育服務、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電動自行車治理等領域工作提出建議。
市政協主席林潔表示,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論述,加快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科技賦能、智慧治理,努力讓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準。要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發揮好各類履職載體作用,積極議政建言,廣泛凝聚共識,切實把人民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城市治理效能。
副市長代金濤充分肯定市政協及政協委員們的深入調研和精準建言,要求市政府各職能部門認真梳理和研究政協委員的意見建議,切實轉化為具體行動,努力在提升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水平上取得更大成效、實現更大突破。
記者:白楊
文字編輯:李晨陽
新媒體編輯:莫愁
審核:周佳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