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聞訊:近日,在中央依法治國辦最新公布的第三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名單中,我市河西區成功入選,這標志著河西區法治政府建設邁上了新臺階、實現了新突破。
![]()
從“上門審批流動驛站”讓企業“一步都不跑”的政務服務創新,到“區塊鏈+無廢河西”智慧管理系統賦能精準監管;從“楓橋式工作法”入選全國典范的基層治理智慧,到重大行政決策“三審三議”鍛造的執政硬實力,河西區通過系統性的“四維”實踐,將法治精神深植于政府治理與服務全過程,解鎖了以法治優環境、惠民生、促善治的“河西密碼”。
河西區將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深度融入法治實踐,讓監管更智能、服務更超前。在“無廢城市”建設中,“區塊鏈+無廢河西”智慧管理系統,讓500余家產廢單位的4000余條固廢數據在鏈上“透明”流轉,構建起全周期、可追溯的監管網絡;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上,“陽光食品”智慧監管平臺通過AI自動巡檢,實現了對餐飲單位全時段、不間歇的智能捕捉與預警,將傳統監管升級為“科技+法治”的精準防控;在基層減負增效上,AI社工“河小西”的應用,則是智慧治理服務民生的微觀體現,有效為社區工作者賦能,讓便民服務直達居民身邊。
河西區推動政務服務從“能辦”向“好辦、易辦、快辦”躍升,讓法治成為營商環境最可靠的保障。首創“上門審批流動驛站”,將“企業跑腿”變為“政府上門”,在中海環宇城等項目開業的關鍵時期,多部門組團上門,將“高效辦成一件事”升級為“一步都不跑”的極致服務體驗,為企業贏得寶貴時間。
打造“跨省通辦+高效辦成一件事”專廳,通過“一事一專員、一窗一次辦”的模式,集成142項“一件事”事項,并與京、冀等19個地區實現跨省通辦,打破了地域壁壘,營造了“審批流程短、辦事效率高、服務質量優”的親清政商環境。
河西區在全市率先探索實施人大代表票決民生實事項目,實現了從“政府端菜”到“群眾點菜”的轉變,確保了公共資源投入精準契合民意。法律服務“全域覆蓋”,整合“三官一律一員”等專業力量,在全區150個社區設立“法律工作室”,構建起“點、線、面”結合的法律服務矩陣,確保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在基層。例如,港云里“老舊社區糾紛‘三聚焦’”工作法獲評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
![]()
河西區通過健全制度體系,將權力關進法治的“籠子”。重大決策“于法有據”,建立“1+4”系列文件和“三審三議”制度,確保重大行政決策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核率達100%,并在全市率先推行規范性文件后評估,從源頭保障決策質量。行政執法“剛柔并濟”,建立涉企執法經濟影響評估機制,推行包容審慎監管和柔性執法,在保持力度的同時彰顯溫度。建成區、街兩級執法監督體系,讓每一項執法權都在陽光下運行。
從政務服務的“溫度”到數字治理的“精度”,從法治護航的“力度”到科學決策的“準度”,河西區以法治政府建設為統領,法治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站在“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區”這一新起點上,河西區將繼續深化法治實踐創新,以法治之力繪就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壯美畫卷,其探索的“善治密碼”,不僅為新時代基層法治建設提供了鮮活樣本,更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河西經驗”。
(津云新聞記者 苑美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