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晨四點,寂靜的家中突然傳來一陣凌亂的響動。67歲的李大爺剛從朦朧的睡夢中醒來,只覺得胸口仿佛被重物死死壓住,劇痛難忍。他本能地翻身去摸床頭的水杯,不料手指無力,杯子摔在地上,濺起一地冷汗。他掙扎著想叫醒老伴,卻幾乎說不出話來。
就是在這樣的瞬間,心臟像被一只看不見的手攥緊了,讓人無處可逃。也許你以為,這樣的危急時刻離自己很遠,只有在影視劇里才會出現。但事實上,心梗不分晝夜、性別、年齡,每年就有超250萬中國人因急性心肌梗死倒下,60%以上發生在自家中,而搶救成敗,往往取決于身邊是否有人懂得那些簡單卻至關重要的黃金5分鐘自救法。
![]()
問題是,真的到了那一刻,你能不能沉著應對,把握住生死線上的救命機會?別讓「等一等也許會好」成為家里最后悔聽到的話。很多人因為不了解癥狀、緊張慌亂錯過自救窗口,結果釀成無法挽回的后果。
其實,心梗的可怕并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我們沒有準備好面對它。黃金五分鐘怎么做?哪些人要格外警覺?家庭日常如何防范和應對?
先要明確一點,心肌梗死(心梗)指的是心臟供血的主要“水管”,冠狀動脈突然堵塞,心肌細胞因缺血開始大面積壞死。它發病極為急驟,癥狀卻未必典型。
![]()
醫學數據顯示,在我國,每年有250萬心梗患者中,約60%的發病場所是在家。很多人以為心梗就是突然捂胸倒地,其實大部分急性心梗,是胸口持續壓榨樣劇痛,還可伴有出冷汗、左上臂/下頜/背部放射痛、惡心反胃、無力氣短(特別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往往不典型)。
心梗的危險性在于:后果發生的速度快到讓人措手不及。以水管堵住為例,哪怕只是十幾分鐘,被“餓死”的心肌細胞就會不可逆地壞死。
權威數據顯示,每延誤1分鐘救治,致殘、致死風險都會大幅增加!5分鐘內及時自救并求醫,有望極大降低猝死率,提高救回并獲得生活質量的機會。錯過前5分鐘,死亡和嚴重并發癥的概率會成倍上升,這就是為什么醫生叫它“生死搶救線”。
![]()
一旦懷疑自己(或家人)突發心梗,一定迅速按“黃金五分鐘自救法”操作:
立即停止一切活動,保持靜坐或半臥,千萬避免平躺和走動。
靜坐狀態下心臟負擔更小,不會因慌張奔走而加重缺氧。
立即嚼服阿司匹林1片(100毫克),有條件者含服硝酸甘油1片(舌下)。
阿司匹林能夠抑制血小板聚集,減緩血栓擴大,是公認的家庭急救首選。如果身邊備有硝酸甘油類藥物,可舌下含服一片,每隔5分鐘重復,但最多不超過三片。注意:若收縮壓低于90毫米汞柱,或出現頭暈、站立不穩,務必停止使用硝酸甘油!
第一時間撥打120,呼叫急救,不要因為癥狀改善或自己能挺住而耽擱。
現實中將近一半的心梗猝死都發生在送醫路上,而這些原本是有機會被救回的生命。所以,千萬不要試圖“等一等”或“自我觀察”;撥打急救是最重要的決定。
準備好個人相關資料“急救包”:
如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個人身份證、病歷、120號碼貼紙、主要病史、用藥清單等。家中若有家人,立即讓其協助完成以上流程,并開門等候救護車,減少急救延誤。
如出現意識喪失、失去呼吸心跳,立即實施心肺復蘇(CPR):
早一分鐘按壓,存活率就多一倍!雙手重疊,放在胸骨中下段,按壓深度約5厘米,頻率控制在每分鐘100-120次,從電視新聞到健身房,CPR要點每個人都應學會。
![]()
很多人覺得“熬過去就好了”,結果釀成大禍。心梗拖延治療最直接的后果是心肌大量壞死,未來可能遺留心衰、心律失常、再次心梗等致殘后遺癥。分析最新醫學期刊數據顯示,5分鐘內自救與送醫成功的存活率比10分鐘后提升近1倍;每多延遲一分鐘,心臟壞死面積增加,一旦超過20-30分鐘,心臟損傷往往不可逆。
有研究統計,心梗患者首發在家時,超30%的人之前未曾察覺有任何心臟病。很多老年人只以為是“胃不舒服”“累了”“年紀大體虛”而忽略,耽誤最佳搶救時間。心梗真正的可怕,在于它常常第一次發作,就是最后一次機會。
![]()
想要最大程度提升安全感,建議高危人群(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肥胖、家族史、膽固醇異常等)及中老年家中,常備“心梗急救包”。定期體檢、了解自身風險、學習心梗急救知識,是每個家庭的必修課。美國家庭醫學協會和我國頂級心臟科醫生均呼吁:把急救流程變成肌肉記憶,關鍵時刻“能做到不慌不亂,就是有準備”。
同時,注意防范心梗誘因:冬季清晨溫差劇烈、節假日暴飲暴食、突然用力、情緒激動、睡眠不足都是常見“導火索”。平日關注身體信號,如頻繁胸悶、氣短、心悸、左肩酸痛等,尤其要提高警覺,必要時及時就醫。
如果家有高危成員,建議全家人都熟悉 CPR(心肺復蘇)并接受相關培訓。沉著、科學、規范,是挽救生命最重要的秘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