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MIT News)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簡稱 MI)依然是全球最緊迫的健康難題之一,盡管急性期的外科救治手段不斷進步,仍有數以百萬計的患者面臨長期心功能障礙。其核心挑戰(zhàn)在于:MI 之后的生物反應呈現出明顯的分階段特征,而現有多數療法僅能一次性釋放藥物,難以契合這一動態(tài)修復過程的節(jié)奏。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工程師們開發(fā)出一種可柔性貼敷于心臟表面的藥物遞送貼片,可在心臟病發(fā)作后促進心臟組織的愈合與再生。
這種新型貼片能夠攜帶多種藥物,并按照預設時間表分階段釋放。在對大鼠進行的實驗中,研究人員發(fā)現,這種治療方法可使受損心肌組織減少約 50%,并顯著改善心臟功能。研究團隊表示,如果未來獲準應用于人體,這種貼片有望幫助心梗患者恢復更多的心功能。
“當一個人經歷嚴重心臟病發(fā)作時,受損的心肌組織無法有效再生,導致心臟功能永久性喪失。受損的組織不會自行恢復。”麻省理工學院科赫綜合癌癥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安娜·雅克勒內茨(Ana Jaklenec)說,“我們的目標是恢復這種功能,讓患者在心肌梗死后重新擁有一個更強大、更有韌性的心臟。”
該研究由麻省理工學院大衛(wèi)·H·科赫講席教授、科赫研究所成員羅伯特·蘭格(Robert Langer)共同領導,論文第一作者為前 MIT 博士后 Erika Wang。研究成果發(fā)表于 Cell Biomaterials。
![]()
程序化藥物遞送
心臟病發(fā)作后,許多患者會接受搭橋手術以改善血流,但這并不能修復受損的心肌組織。MIT 團隊希望研發(fā)一種可在手術中同步植入的貼片,既能穩(wěn)定附著于心臟表面,又能在隨后數周內持續(xù)、定時釋放藥物,促進組織修復。
為應對這一關鍵挑戰(zhàn),他們開發(fā)了一種名為 TIMED(temporal intervention with microparticle encapsulation and delivery) 的系統。該混合型聚合物系統將多種載藥微粒嵌入水凝膠中,兼具優(yōu)異的機械性能與可控釋放特性,能夠在如心臟等動態(tài)手術環(huán)境中穩(wěn)定發(fā)揮作用。
通過改變聚合物分子量,研究人員可以精確控制微粒的降解速度,從而設定藥物釋放時間。此次實驗設計了三類降解速率不同的微粒,分別在植入后的第 1–3 天、第 7–9 天與第 12–14 天釋放藥物,實現有節(jié)奏的分階段治療。
第一階段在心梗后的急性期立即釋放neuregulin-1(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用于細胞保護;第二階段在恢復期釋放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促進血管生成;第三階段在后期釋放GW788388,以防止過度纖維化,同時避免早期抑制必要的膠原形成。
![]()
(來源:Cell Biomaterials)
研究人員將這些微粒陣列式嵌入水凝膠薄膜中,材料由藻酸鹽與 PEGDA 兩種生物相容性聚合物組成,會在體內逐漸降解。貼片尺寸僅為數毫米,柔韌而牢固,類似隱形眼鏡。
![]()
改善心臟功能
人誘導多能干細胞(hiPSC)來源心臟組織模型大鼠急性心梗模型中,TIMED 系統均顯示顯著療效。
在體外模型中,TIMED 貼片使細胞存活率較低氧對照提高 1.5 倍;在大鼠模型中(涵蓋雌雄兩組),TIMED 植入后生存率較未治療組提高 33%,較靜脈注射組提高 17%;終點時射血分數(EF)與縮短分數(FS)均提高約 15%;梗死面積減少約 50%,顯示出強勁的組織再生與損傷修復能力。
這些功能性恢復效果與細胞治療、外泌體貼片及工程水凝膠在動物心梗模型中的表現相當。不同的是,TIMED 通過無細胞、程序化釋放的方式實現相似療效:在不同時間釋放促進存活、促血管生成與抗纖維化信號,改善收縮功能與心臟重塑。這表明,分階段給藥可作為替代復雜細胞治療的有效方案,在可制造性、穩(wěn)定性及安全性方面更具優(yōu)勢。
值得注意的是,TIMED 貼片顯著減少術后心包粘連,較對照組降低 69%。這一現象部分歸因于其調控 TGF-β 通路 的作用。膠原合成在早期修復中至關重要,但在后期過度表達會形成纖維帶或粘連。TIMED 在術后第二周釋放 TGF-β 抑制劑,有效抑制過度膠原沉積,既保證初期修復,又避免晚期粘連。
此外,TIMED 貼片在 4°C 條件下保存 1 個月后,蛋白質降解極低,機械性能保持初始強度的 85% 以上,封裝藥物活性保持 80% 以上,有助于臨床轉化,具備成為“即用型產品”的潛力。
其微制造工藝簡潔高效,可支持在單個聚合物貼片上實現重復給藥,預期將進一步改善長期康復效果,并降低多次手術帶來的高昂成本。
研究還發(fā)現,貼片會隨著時間逐漸降解,在一年內變成極薄的一層,不影響心臟的機械功能。
在此次研究中,neuregulin-1 和 VEGF 已在心臟疾病治療的臨床試驗中使用過,但 GW788388 目前僅在動物實驗中探索過。團隊正計劃在更具臨床相關性的環(huán)境中開展研究,包括缺血再灌注(IR)損傷模型和大動物實驗,以實現循序漸進的臨床轉化。
1.https://news.mit.edu/2025/new-patch-could-help-heal-heart-1104
2.https://www.cell.com/cell-biomaterials/fulltext/S3050-5623(25)00240-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