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葉二 編輯 | 魏曉
10月23日的Redmi發布會上,當K90標準版(12+256)的售價被定為2599元時,現場響起一片歡呼。這意味著,Redmi K90標準版依舊延續此前極致性價比路線,要穩守2K檔位中端旗艦的基本盤。
但這并不是此次Redmi新品發布的重點。
AI藍媒匯在現場了解到,盧偉冰此次時隔兩年之后重回Redmi產品主講,更大的目標是試圖帶領Redmi品牌沖高,以加強小米整體在主品牌站穩高端,并沖擊6K檔位之后,所部分空出的4K價格檔位競爭力。
這也體現在,Redmi K90標準版的產品介紹,是交由產品經理胡馨心來負責,而K90 Pro Max則是交給了盧偉冰。
據了解,此次發布的K90 Pro Max,售價3999元起,直奔4K檔位而去,冠軍版更是高達5499元。這是Redmi品牌首次價格上突破到4K級別,而這一級別,在業內看來,已經可以說是公認的高端價位段。
![]()
用盧偉冰的話來說,這是K系列歷史上最大的變陣,目標更是要“通殺4K+價位”,甚至不排斥跟小米競爭。
依舊是熟悉的盧偉冰,但Redmi已經不是過去的Redmi了。
想要“通殺”4K檔位
當然,此次Redmi沖高劍指4K檔位,是有底氣的。
與小米Pro系列一致,此次發布的Redmi K90 Pro Max,同樣在手機背面攝像頭領域大作文章。
不同點在于,小米Pro系列是發力于“視頻”上引入了一塊背屏,而Redmi K90 Pro Max則是發力于“音頻”。
據介紹,在其他配置、體驗均拉滿對齊的背景下,“音頻”成為了Redmi品牌殺入4K檔位的核心買點。
![]()
正如過去兩三年,手機廠商在競逐影像、沖擊高端的道路上,一致選擇與市場上知名的影像公司比如徠卡、哈蘇、蔡司等合作,此次Redmi引入了知名音響品牌Bose,達成合作。
Redmi K90 系列正是雙方合作的首秀,尤其是在REDMI K90 Pro Max上,根據小米方面介紹,Bose 深度參與共建,雙方共同為 REDMI K90 Pro Max 打造了豪華三揚聲器聲學系統,并通過全鏈路 2.1 聲道的構建,突破手機緊湊設計的限制,讓足以重現現場演出臨場感與情感張力的高品質低音,首次來到手機這樣的移動音頻設備。
![]()
在現場,盧偉冰甚至放出豪言,“挑戰所有手機”。
在市場看來,這確實是一次Redmi帶來的行業差異化創新。
一直以來,Redmi的K系列的定位像是一個“焊門大將軍”,在小米手機整個競爭體系中,職責就是用旗艦級的配置和“交個朋友”的價格,把友商死死地焊在門外。
但現在顯然Redmi想要做的更多,要為K系列講出新的且更高端的故事。
尤其是當下的小米,已經在6K檔位取得了階段性戰果。
根據小米公布的數據,小米17全系開售僅5分鐘便刷新了2025年國產智能手機全價位段的新機首銷紀錄。其中,小米17 Pro Max單款機型打破了今年國產手機首銷日銷量與銷售額紀錄。
盧偉冰也在發布會上表示,小米17系列總銷量比上代增長30%,其中Pro版本占比超80%。
而具體到Pro Max版本,盧偉冰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首銷在全系列占比50%多。但因為缺貨缺得厲害,現在累計下來占到45%左右。”
這一成績,顯然是非常可觀。要知道小米17 Pro Max,售價在5999元起。
如此之下,對于小米手機而言,顯然后續會持續在6K這一超高端價位上發力,以期徹底站穩。
但原本的4000-6000元檔位,在頂級旗艦機“飛升”的情況下,難免在市場上競爭力會有些下滑,而這自然需要Redmi去填補、去補位、去競爭。
代表“旗艦體驗、親民價格”的K系列,可以說是最好的替補。
市場是認可K系列在中高端檔位的競爭力的。
根據權威市場研究機構Omdia和Canalys聯合發布的2025年Q1國內單品銷量Top10報告,此前發布的Redmi K80緊隨iPhone 16 Pro Max、iPhone 16 Pro之后,坐穩第三名。
此次發布的K90 Pro Max,正是要在小米主品牌已經沖擊到6K檔位的當下,承接部分空出的市場,以補完4K檔位的競爭力。
還未做好準備
這早就在計劃之內。
盧偉冰早在去年就曾對外透露小米手機的規劃,小米已成功在4000到6000元的價格區間內穩固了市場地位,接下來的戰略重心將聚焦于跨越6000元價位的大關,這不僅是小米手機的再次進階,也是為了給REDMI品牌讓出上升空間。
在盧偉冰此前的預告中,K系列將探索更高的價位段,而新推出的REDMI Turbo系列將接替K系列在原有價位段的市場重任。
現在正是到了踏出這一步的時刻。
據了解此次發布的K系列新品中,除了K90 Pro Max直接殺入4K檔位以外,標準版中只有兩款256G內存的標準版,售價在3000檔位之內。
其中K90標準版(12+256)的售價為2599元,但在12+512的版本中,售價則直接高出600元,跳到了3199元,這甚至超出了行業過去普遍高300元的定價慣例。而要知道,在現有的安卓系統框架下,512G版本的用戶需求是最大的。
而這種定價體系下,不少用戶都發出了失望的聲音。AI藍媒匯了解到,在酷安、微博等交流平臺上,針對其12+512版本的定價,就有類似“不理解”、“內存溢價過高”等等反饋。
迫于壓力之下,小米也很快作出了調整,宣布Redmi K90標準版(12+512)版本的價格從原本的3199元定價,調整為2899元。
![]()
并且盧偉冰雷軍都出面解釋,原本的定價是基于上游供應鏈的上漲,傳導到產品端,后在看到用戶大量反饋后,進行誠意調價。
雖說很成功的將定價風波,轉為限時營銷,但這也是實實在在的Redmi品牌罕見的新品首發即調價。
可見,市場多少還沒做好準備。
業內都知道,不同于小米主品牌,Redmi一直走的是極致性價比的路線,承擔著集團手機的走量任務。
雖說小米官方并未披露過Redmi手機出貨量的準確占比,但市場普遍認為,Redmi手機的占比在8成左右。有數據顯示,2013-2022年Redmi全球銷量突破10億臺,占小米同期總銷量(約12億臺)的83.3%。。
而如此慣性與標簽之下,這也意味著,Redmi沖高之路將比小米主品牌,更加不易。
一個事實是,小米徹底站穩高端市場也是花了近5年時間,其中不乏波折與坎坷,現在到了Redmi上,而這同樣需要盧偉冰更多破局。
Lanmeih/今日話題
你怎么看此次的Redmi沖4K+?
咱們評論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